都是慈安太后软弱,她去世后慈禧发现了一个“秘密”既生气更后怕

咸丰皇帝在清朝皇帝中,以耽于美色而闻名,他的后宫妃嫔数量之多,在清朝皇帝中名列前茅。他有两个皇后:慈安与慈禧,还有两个皇贵妃:庄静皇贵妃和端恪皇贵妃,还有两个贵妃:玫妃与婉妃,此外还有四妃四嫔三常在。

都是慈安太后软弱,她去世后慈禧发现了一个“秘密”既生气更后怕


慈禧入宫之后,在这么多妃嫔中并不占什么优势。咸丰帝最宠信的女人慈安被封为正宫皇后,慈禧最初也与其他众多妃嫔一样,并不怎么起眼,被封为贞嫔。但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咸丰帝有这么多妻子,却没有哪个为他生下一男半女,使得大清朝皇储之位一直空缺。

都是慈安太后软弱,她去世后慈禧发现了一个“秘密”既生气更后怕

直到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慈禧才迎来命运转折点。她为咸丰生下唯一的皇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从此身价倍增,地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直到此时她才得以晋升懿贵妃。

都是慈安太后软弱,她去世后慈禧发现了一个“秘密”既生气更后怕


但清朝皇室遵守祖制极严,慈禧虽然生下了皇子同治,但从尊卑地位而言,慈安作为先帝咸丰的正妻,仍然压她一头。同治帝登基之后,这种情况也并未有根本改变。无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还是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慈安始终掌握最终决定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光绪七年慈安病逝,都未有根本性改变。

都是慈安太后软弱,她去世后慈禧发现了一个“秘密”既生气更后怕


人们印象中骄横霸道、精明狠辣的慈禧,对慈安太后也始终敬畏有加,不敢有非分之想。慈安在世时,始终牢牢把持着六宫之主和大清朝女主人的尊崇地位,大清朝上下都对她非常认可尊重,慈禧一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挑战她的地位。

影视剧中后宫妃嫔之间的激烈宫斗,在慈安与慈禧之间基本没有发生。这一方面得益于大清朝祖制如此,皇帝的正妻为大,另一方面也与慈安的为人有关。慈安性格低调内敛,谨慎谦恭,在人们印象中是个忠厚老实的人物,与世无争自守本分,懂得退让之道,因此也一直能与慈禧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都是慈安太后软弱,她去世后慈禧发现了一个“秘密”既生气更后怕


然而,光绪七年,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身患重病,御医多方调治无效,三月壬申初十,最终玉殒香消。慈安太后去世之后,有人将一个“秘密”,告知了慈禧,让慈禧气既生气又后怕。

此事与侍卫处有关。负责拱卫皇宫和皇室成员的侍卫处,一直是清廷皇室最重要的安全保卫机构。侍卫处由六个领侍卫内大臣统领,下辖995名侍卫。他们日夜手持兵刃,巡逻在紫禁城内各处宫殿,一旦皇族成员生命受到威胁,他们会第一时间来到现场。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内侍卫们一手决定了清朝皇室成员的安危。按照惯例,大内侍卫绝大多数都从天子自将之三旗的旗人中选拔。但慈安在世时,在谁都没注意的情况下,大幅度干预了大内侍卫的人选。

如今慈安死去,才有知情者向慈禧献殷勤,捅破这个秘密。

都是慈安太后软弱,她去世后慈禧发现了一个“秘密”既生气更后怕


慈安出身满洲贵族钮钴禄氏,是世家大族,娘家亲戚子侄众多。慈安不显山不露水地把几十个娘家子侄加入到大内侍卫,很多人还是什长等头目,几乎控制了大半个侍卫处。如此一来,侍卫处几乎成了慈安的私人武装。

这些人既是慈安的本家亲戚,又是慈安一手提拔上来的,只要慈安一声令下,他们可以对任何人亮出刀剑,如此一来,形势就对慈禧极为不利,她的小命等于时刻攥在慈安的手心里,故此慈禧才会勃然大怒。

都是慈安太后软弱,她去世后慈禧发现了一个“秘密”既生气更后怕


《围城》里有一句名言: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鱼肉里未净的骨刺,给人一种不等候的意外伤痛。慈禧心里大概就是一种这样的感觉。但慈安已经去世,她也只能把火压在心里,把侍卫处里凡是钮钴禄氏出身的人全部调走清理出去,此事就此告一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