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的工資待遇是由績效決定好,還是由職稱決定好呢?

山村與讀書


我來談談所謂的績效吧!

目前所說的績效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我所知,中小學校為了考核教師成績簡直是無所不想其策啊。換個主任或校長,那絕對是要換套考核方法的,一會以罰為主,一會以獎為主,一會與別人比,一會與自己比。一所學校尚且如此,整個教育系統怎麼考核教師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們都經常說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有成績說話,那育人怎麼考核呢?比如兩位教師,甲教書成績好於乙,乙育人效果好於甲,那怎麼比較甲乙的績效呢?

所以,由職稱或由績效都是沒法全面考核教師工作的,我覺得多考慮學歷、教齡倒是比較公平的辦法。

一孔之見,不喜勿噴。


跳起來摘果子


名符其實


崆峒散人H5


由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組成。崗位工資由職稱決定,薪資工資由工齡決定。


用戶2301107342183


永遠都不會有完美的方案,無論什麼方案都會有人不滿意的!要辯證的去看!


完畢業


其實,不管是績效還是職稱都有其弊端。單看職稱似乎比績效更具有權威性,它也一直影響著中小學教師(不單單是中學教師),挫傷一大部分人的工作積極性,導致學校內部的不和諧。據筆者所知,在許多學校普通教師晉級遠沒有領導優先,即使你有一定的工作實績,學校人為設定的評選細則往往對人不對事,很難讓一心幹事的老實人得到好處。一些人一旦職稱晉升上了便可高枕無憂,尤其是高級職稱到手了,人就失去了攀登的慾望,久而久之,思想頹廢了,工作懈怠了,“抱著元寶衝盹”的人到處可見,學校分配的任務拈輕怕重,要麼偷奸滑懶,也敢於與領導叫板了。工資卡在我手,誰敢動我,這些人的思想和做法無形中傷害了那些賣力的中流砥柱,一個單位,如果這種現象不加以遏制,就會像瘟疫一樣蔓延。

績效考核儘管有一些不可迴避的人為因素存在,但職工所做的工作以及在單位的付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它不像職稱是隱含的,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也是一個樣,工資一分也不少。筆者認為,工資的發放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是設定一個工作年限,比如工齡1~10年為一個檔,11~20年為一個檔,21~30年為一個檔,31~40年為一個檔,41年以上為一個檔,每個檔設相同的基數,每多一年加若干教齡工資,其權重為60%。二是根據工作實績,即所帶的課時量、教學業績、領導同事學生及其家長評價等綜合因素,其權重為40%。這種做法操作起來並不難,只是觸及了不少人的利益,特別是那些思想不上進的高職稱的人。


王者歸來


教師的工資目前影響最大的是職稱工資,職稱越高級聘了之後,工資就越高,相差好大的,相差幾千大洋的,所以現在老師要拼死拼活就是要評上職稱,不然你與別人的工資相差十萬八千里,心裡會不平衡的。

教師工資第一個就是崗位工資,職稱越高級,崗位工資就越大。

第二個績效工資。每一個人都不一樣。當班主任的話領的就多點。各地根據各地的經濟情況,都不一樣,像筆者所在的地方。這其中的70%打卡,30%作為績效打學校帳戶,根據每個月的考核進行發放。

第三部分:薪級工資

薪級工資其實就是工齡工資,工齡越長,這部分工資越多,跟參加工作的年限有關係,但是差距並不是很大。這個還是比較公平的。我認為國家加大工齡工資的補助。

第四部分:教齡津貼

這部分就是你從事教學工作的長短,目前全國的執行標準是從1985年開始實行。該項津貼按從事本職工作的年限計算。凡從事本職工作滿5年不滿10年者,每月發3元;滿10年不滿15年者,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者,每月7元;滿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

第四部分:地方性津補貼

這個要看地方財政或者教育部門是否有津貼,跟當地的經濟效益也有很大關係。有的地方就沒有,或者很少。


第五部分:鄉村教師補貼

這部分是隻有在農村執教的教師才可領取,也是為了鼓勵大家能夠到偏遠地區教書。筆者所在地一個月300-600元不等。


至於教師工資是一個綜合指標的,不是由績效工資決定的,也不是職稱工資的決定的。不過作為老師,你只要努力去拼職稱就對了,記住職稱越高,工資就越高就對了,其他的都差不多的。

這就是小學教師的工資構成,目前來說,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並不高,各行各業都不容易,希望大家多一些理解,少對中小學教師進行攻擊和漫罵!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只有重視教育,也尊重教師,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


以崗定薪比較公平!以職稱定薪絕對不公平!


用戶533636480799


我認為由工齡和班主任工作年限決定好。


數學丌老師


我想知道教師的績效表現為什麼方面,是學生的成績嗎?還是什麼,請告訴我。請不要再逼教師們了,太多的無奈了,有的教師出於生活的無奈,也出於職稱的誘惑,做出了不可告人的事情,令自己都不可思議,這些其實都是制度的弊端,其實每個教師的初衷不是這樣的,為什麼要這樣逼教師呢?


Wendy我的


教師的好壞既不能只看成績,也不能只看年限職稱,他的效果有時要多少年以後才能顯現!如:人品、能力、心態、親和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