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人才的甄別

引言:作者與我相識逾十年,典型碩士理工男,坦誠厚道,思路敏捷,富學習和專研精神(的確戴眼鏡),在3M, PPG, Ecolab多家外企從事研發和技術管理工作,從招聘的角度來說稱得上是一位認真專業的面試官。且信守承諾,答應撰稿之事疫情期間也不惰怠,為諸君獻上他的文字。

創新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企業的創新無處不在,如流程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等等。其中技術產品創新是主要方面,而招到優秀的技術創新人才是重中之重,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無疑是企業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關於企業創新文化建設和創新流程的話題會另行撰文)。

然而知易行難,在超過20年的技術和技術管理工作中,如何招到優秀尤其是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術人才,我一直在思索和嘗試。談到“創新”,大家都會聯想到蘋果掉在頭上砸出萬有引力定律這樣“靈光一現”的創新故事,“創新”這個詞看上去神秘而撲朔迷離,難以量化和評估。面試官都希望“有一雙慧眼,讓我把創新人才看得清清楚楚”,但大多數企業招聘創新人才靠的仍是運氣和第六感。其實,“創新”和其他經常在面試中考察的能力如團隊合作、溝通影響等並無本質區別,完全可以通過特定面試問題來進行甄別。

要識別創新人才,就要先分析創新人才具備哪些關鍵技能或關鍵行為,有什麼特徵;比如,能Thinkout of box;那怎麼能說明有這樣的特質呢?比較有創意,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這樣的思考還是太模糊。我在實際工作中,借鑑《創新者的基因》書中的方法,把創新能力分成兩部分:1)基礎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和經驗

適應性和學習能力韌性;2)基於聯繫性思維的創新行為,具體表現在通過發問、觀察、交際、實驗等行為,進行聯繫性思考的能力。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對創新人才進行甄選:


一、專業知識及經驗

創新,無論是顛覆式或漸進式創新,都並非憑空想象,而是基於紮實的行業和專業知識,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提升、改進或者顛覆。因此,我們可以在面試中提問:

  1. 針對校招:你能否介紹一下XXX概念(選取和招聘崗位相關的),並舉一個例子,在實際中(學習、研究、實習或生活中)怎樣可以應用這個概念和理論?
  2. 針對社招:你能否舉一個在工作中引以為豪的創新成果?運用了哪些基本的專業知識?採用了哪些科學的研究方法?為公司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二、適應性和學習能力

當前商業社會變化和發展迅速,新知識、新方法層出不窮,一個人經驗再豐富,也不可能經歷過所有我們未來要面對的挑戰,也不能提前掌握所有我們將來會用到的知識。因此,過去我們常常在招聘啟事上提出“具備XXX年的工作經驗”的要求,強調以經驗為主的人才評估方法,應該在VUCA時代有所改變,把面對變化時的適應性、面對新鮮事物的學習能力,以及好奇心這些創新者必備的基本素質,作為考察的重點。

  1. 考察適應能力:如果手邊的產品開發進行到一半,突然客戶或者業務的要求發生了變化,你準備怎麼做?請舉個過去經歷過的事例來說明。
  2. 考察學習能力:如果你現在接受的任務是一個你不太熟悉的技術領域,你準備怎麼開始?請舉個過去經歷過的事例來說明
  3. 考察好奇心:能否舉一個最近的例子,你在自己的技術領域內學到了什麼新的知識是以前不知到的?你是怎麼學習,通過什麼渠道獲取的?這個知識對你目前的工作有哪些幫助?


三、韌性和克服自身惰性的能力

很少有創意剛產生就大放異彩,初嘗試便大獲成功;更多的是愛迪生那樣日復一日,辛苦甚至是枯燥的實驗。大多數的創新都不成功,若缺乏足夠的韌性就很難堅持下來。而且在現實中,我們有時不得不從事一些不那麼感興趣的工作,此時還需要克服惰性,全力以赴爭取最好的結果。要考察這方面的能力,我們可以提問:

  1. 你有沒有在某一個項目的研發過程中“走投無路”甚至是失敗的經驗?當時具體是什麼情況,你是什麼反應,如何做的?
  2. 你負責一個項目的研發,進展不順,管理層決定停止項目,把你調到另外一個項目中去,但你卻覺得這是黎明前的黑暗,應該有機會柳暗花明,可是管理層不買賬,你會怎麼做?請分享一個這樣的實際事例吧。
  3. 說說過去你曾經被安排做不喜歡的項目的經歷吧,當時你是怎麼處理的?


四、基於聯繫性思維的能力

創新者的發明大多數並非全新事物,創新越來越多的發生在交叉領域,技術或者是市場的交叉。將收集到的想法用新方式重新組合,或者把一個領域的常見知識移植到其它領域,就形成了新鮮事物。除了善於組合(樂高方法)、借“他山之石攻玉”,創新者還要有 “Zoomingin, Zooming out”的能力,既能深入具體案例,瞭解其中本質;又能夠抽身而出,從個案中看到共性,形成總體的解決方案。總之,創新者能將旁人認為不相關的領域、難題和想法聯繫起來。雖然很難具體去衡量聯繫思維的能力,但可以通過考察促進聯繫思維能力的行為技能來判斷,這些行為技能包括髮問、觀察、交際和實驗。

  1. 發問:發問是問題形成的起點,發也表明挑戰現狀的勇氣。典型的創新者經常會問:"情況是怎樣的?"然後問:"如果……會怎樣?"。面試中就是要捕捉到候選人是否體現了這一特點:1)對於消費者想要什麼,業界有什麼根深蒂固的想法?你會怎樣做?給出一個你挑戰現狀,持續創新的例子。2)請舉例說明,面對一個公認的“成熟產品”或“雖不完美,但只能做到這樣”的產品,你會接受還是提出質疑嗎?如果質疑,你準備如何去做?
  2. 觀察:創新者需要仔細觀察身邊的顧客、產品、服務、技術和公司,通過觀察獲得對新的行事方式的見解和想法,努力尋找客戶所需要完成的任務和實現的目標,以及我們的產品如何能更好的幫助客戶實現願望。這就需要有代入感,觀察在不同情景下嘗試完成任務的客戶,洞察他們真正想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觀察人、程序、公司或技術,找出可以應用到其他情況下的解決方案。1)在開發產品前,你是怎麼獲得開發需求的?請舉例說明。2)你經常去客戶哪裡嗎?能分享一個你在客戶處瞭解到的客戶如何使用你的產品的事例嗎?
  3. 交際(交流):創新者會走出自己的行業和領域,去結識不同背景和觀點的人,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創新者通過廣泛的人際關係網絡,如參加行業活動,和專家交流,建立自己的創意社區,傾聽外行人的意見等等,花費時間和精力尋找並檢驗想法,從而得出極為不同的觀點。1)當你在產品開發中碰到難處的時候,你會怎樣尋求他人的幫助?請舉例說明。能否給我介紹一兩個你經常交際的人(或圈子)?2)你經常閱讀或特別關注的書籍、文章、雜誌、網站等各類資源有哪些?你從中學到了什麼?在工作中如何應用的?請具體說一說。
  4. 實驗:創新者最後一個最重要的行為就是“動手”,嘗試新的實驗,試行新的想法,不斷檢驗新的假設。“每天盯著電腦,創新是出不來的。”創新的核心在於行動,所以創新者會盡快開發產品和業務,然後觀察市場反響。他們喜歡把新產品、程序和業務想法投入市場,看看結果如何,並不斷修正實驗。在我從事的化學化工行業,更是如此,因為這個行業本質上是實驗科學。面試中,可以參考如下的問題:1)如果你有一個想法,你下一步會怎麼做?請舉例說明。(探求候選人是否頻繁地開展小規模的實驗,驗證新的想法)2)你在實驗室的時間有多長?你在實驗室一般都是做什麼類型的實驗?(考察其只是做常規性實驗,還是探索性實驗)


創新人才能否識別,如何考察創新能力,見仁見智;但我始終相信,創新特質並不虛幻,通過有效詢問,就能獲得證據。如果應聘者回答具體,來自實際經驗,那很可能是創新人才。倘若含糊其辭,列舉的都是他人的例子,那不過就是虛有其表。最後強調一點,創新人才要在企業裡面實施創新,獲得成功,僅靠創新能力是不夠的,面試中還要考察其他特徵,如團隊合作精神、與企業文化及現有團隊的匹配性等來綜合考慮。創新人才招募不易,願每位面試官都能有一雙慧眼,發掘出屬於自己的創新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