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人間詞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人間詞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此詩是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人間詞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種誇張的就近取喻,表面看來似乎是信手拈來的,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作比,就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增加了詩的親切感。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

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

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

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人間詞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人間詞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代三絕。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相傳其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

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余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最具浪漫色彩的莫過於民間傳說,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李白流放夜郎,後遇赦得還,在當塗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騎鯨而終,就此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

人間詞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人間詞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