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孩子教什麼都不學,爸爸媽媽都不會怎麼訓練,要崩潰了,怎麼辦?

金魚英語


你好,我是特教老師,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家長的心態表現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就是最好的動機。當這個動機被家長的情緒逐漸磨滅的時候,動力就沒那麼足了,自然不肯跟這你去學習。


第二點,家長要製造孩子學習的動機,比如孩子特別喜歡的食物,喜歡看的動畫片,喜歡玩的玩具等,把這些當做強化物。當孩子能跟著你模仿的時候,你就獎勵一點點零食(不要多),或者允許他玩一會他喜歡的玩具。強化物平時少讓他接觸,只有在訓練的時候用到,這樣他的動機就會比較強,也容易教。


第三點,孩子畢竟才兩歲,很多東西超出他們理解範圍,自然也不會跟著就學。我們大人也是一樣,比如現在要我們學某一未知領域的專業知識,我們沒有基礎,理解不了,大人也是很難跟著學的。所以要從他能理解的開始,比如叫他跟著搖鈴,敲鼓這些簡單的遊戲開始,當這些都掌握了,在慢慢增大難度,他認知理解能力上去了,自然也會跟這你學更復雜一點的。


第四點,從他感興趣的開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他感興趣的開始會事半功倍。例如他很喜歡玩小豬佩奇玩具,在他玩玩具的時候,你可以加入進來,教他一些新玩法,讓他跟著模仿。這就相對容易得多。他在玩玩具的時候,你教他背古詩,換成大人,也會不願意的。


第五點,孩子才兩歲,如果填鴨式的硬塞,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懲罰,久而久之,他就不願意跟著你學習了。


希望能幫到你!


自閉症特教鍾老師


兩歲的孩子對整個世界都充滿好奇心,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都不學”,讓您感到焦慮的,應該不是孩子的好奇心,而是孩子對您“教”的過程的無視。

我很理解您的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也很理解在學霸環繞的現實社會中您急迫的希望孩子們能夠成為其中一員的動力。但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教育是一件屬於終身的事情,不需要急於一時的,也不可以拘泥於一種方法。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我們需要有不同的引導方法。



比如學齡前的孩子,他們的抽象概念能力是非常差的,因此家長在跟孩子進行溝通或者講解一些概念的時候,需要多加入一些感性的事例或者形象的情境;那麼學齡後的兒童漸漸地具備了抽象理解能力,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孩子進行一些純理論的灌輸,或者說純概念的說明。只有掌握了孩子的發育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的引導,否則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影響後續教育的成果。

兩歲的孩子隨著語言能力的逐步完善,他們開始對這個生存的世界充滿興趣。有些能力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容易掌握的,跟你分享一下。


語言能力

語言的學習能力可能是這個階段家長最為關心的,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將來伶牙俐齒,有著很好的溝通能力。但是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孩子,他們對於語言學習的反饋速度和反饋效果都是不同的。

比如說我的女兒性格比較活潑,每天就會像小麻雀一樣,那我給他講到的新的語言或者說新的知識,她都會立刻學出來。那我外甥就屬於比較內向的性格,他在小時候表現為少言寡語,很多東西他只是聽到了但是不太會去反饋。但在上到初中之後他的學習能力就凸顯出來,最後一路保送直到研究生。

所以對於語言的灌輸,家長不需要操之過急,只需要不斷的去跟孩子進行輸入,當他腦中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脈絡之後自然就會進行輸出。

另外,別忘了運用相對的情境對孩子進行語言的輸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到什麼說什麼,每次看到每次說。

自理能力

比起完整的知識學習,對於兩歲的孩子來說其實自理能力的鍛鍊更為重要,因為他們即將面臨幼兒園的生活。

對孩子來說家務其實就是一種遊戲,但可能他們對於家務的處理方式和成人有所不同,因此他們的做法經常會讓家長感到抓狂。你教他的方法他經常視而不見而採取自己的方法,可能到最後搞得一團亂讓你覺得還不如自己幹。

但即便這樣,我依然建議您能夠把正確的方法教給他,多給他一些嘗試的機會,有個詞“殊途同歸”,只要孩子能夠達到目的你不需要太在意過程。不是隻有聽著父母說教才是學習,探索和糾正的過程本身也是學習。我女兒就經常在一波亂七八糟的操作之後給我小小的驚喜。

閱讀能力

兩歲左右的孩子完全可以開始親子閱讀了,但閱讀書籍的選擇以及閱讀頻率和閱讀強度都是應該由孩子來把握的。不要盲目去追求孩子一年到底讀了多少書,應該將關注點放在孩子從每一本書裡得到了什麼樣的成長,以及孩子是否養成了堅持讀書的閱讀習慣。

但需要明確一點,堅持讀書並不等於每天讀書,也不等於固定時間讀書,只要孩子在讀書時間能夠專注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除了以上三種能力,我覺得您不需要過早的給孩子加碼。


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過程當中,有些原則你需要把握:

1.拒絕填鴨式。填鴨式教育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產物,並非教育的原始狀態,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更多的應該是引導他們發現和認知這個世界,這個過程應該是充滿趣味性的,這樣他們才能對這個世界充滿愛和興趣。

2.增加戶外學習時間。我女兒在上幼兒園之前,我們基本上每天吃完早飯就會外出一直到午飯時間。我會帶她去很多地方,然後在這些場景之下去跟他講相關的知識,我發現有了情境之後,孩子接受會非常快,你不妨試試。

3.不要埋怨和指責孩子。上面我跟您談到了孩子的輸入和輸出時間並不一定是對等的,因此如果您發現自己跟孩子嘚嘚了半天孩子沒有反饋的話,也不要急著去埋怨孩子,因為他有可能是在接收並整理信息,給他充分的時間去形成自己的語言習慣和思考習慣是很有必要的。

4.不要攀比。您這麼來想,現在每個家庭都很注重早期教育,但每個孩子的發育曲線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幼年成才,有的孩子大器晚成,如果孩子這麼小你就開始和其他人比較的話,那以後上學的還不得鬱悶死。眼睛只看孩子的進步,不去看別人的情形,對於父母來說是保持好心情的一個秘訣。

5.尊重孩子的愛好。每個孩子最初對於這個世界的關注點都是不同的,在這個階段家長應該充分的去觀察自己的孩子,並且尊重他們的興趣點,不要只是埋頭去談自己想讓他學什麼。要知道沒有無用的知識,跟著孩子的思維去引導會事半功倍。


在孩子學齡前,保護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其實要比他們真的學到什麼更重要,只有這種好奇心才能驅使他們完成終生學習。作為父母要把眼光放長遠,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心急早早地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些道理,不妨在下次孩子又把您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私信給我,我們可以就具體事件談一談具體的引導方法,我很樂意幫助更多的家庭去構建和諧的早期教育。


老孟的娃世界


首先需要了解2歲寶寶特徵,再針對這些特徵有效的去引導,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也需要父母要有耐心,多和孩子接觸,這樣才能更好的靠近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的親近感更強烈,這樣也為後面的引導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父母知道了2歲寶寶的性格的話,和氣交流起來會變得更加容易,早教的效果也會更加成功。那麼,2歲的寶寶有哪些特徵呢? 1、逆反心理出現,凡事都要自己來做 當寶寶長到2歲時,由於各種能力的不斷增長,他會走、會跑、會試著去說話,當孩子做錯事或者調皮時,父母可能會失去耐心而嘮叨兩句,孩子也因為委屈而大哭,接著一場親子鬧劇再度上演…… 當上述情節一再上演時,照顧者自然就會覺得2歲的寶寶真是太難對付了,不鬧時乖的像可愛的小天使;但是一旦發起脾氣來簡直像個“小惡魔”,實在讓人不敢領教。 2、依賴心理&分離焦慮 父母才剛離開一會兒,寶寶早已鼻涕眼淚的塗了一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非得做到寸步不離嗎?父母可能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孩子在反抗之餘,卻又對你產生的嚴重的依賴,一旦離開你,他馬上就會哭鬧。 2歲正是寶寶產生“依賴”之時,因此這時寶寶會對最親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產生“分離焦慮”,他就像一塊橡皮糖似的粘著父母或照顧者,一刻也不想分開,否則會哭鬧,其實哭鬧也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這就需要我們父母及時的安慰,多安慰孩子,不讓孩子產生疏離感。總結來說就是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多些耐心,多些陪伴,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多些鼓勵少些責備。


可樂爸爸吖


首先要有耐心,教育孩子需要極有耐心,其次是引導,根據孩子的興趣引導,或者從生活中點滴的融入學習比如上樓梯數數,你和他平等交流說看我們誰上的快你自己數123慢慢來比如每天沒事了學點國學教孩子他們看到你做她會學你,讓他操持好奇心,出門走路看到廣告牌可以告訴她那上面是字 ,去超市帶她,她要吃零食就教她零食名字讓她認字,總而言之需要耐心引導想她看書你就要有看書的習慣孩子也就看書了,這是持久戰加油



豆腐也能撞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d7ca000b1aa9915242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