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巨震如何尋找投資機會

  近期,海外市場跌宕起伏,美股短短10天上演四次熔斷。這不免讓很多國內投資者擔心A股市場的走勢會不會被拖累。

  記者在對一些公募基金進行採訪時發現,A股慢牛長牛的行情已經啟動成為機構共識。大家普遍認為,疫情以及美股見頂之後的暴跌,只是打亂了牛市的節奏,不會改變A股市場慢牛長牛的走勢。無論市場怎麼波動,無論風雲如何變幻,都要堅持的投資理念,這樣才能夠淡定從容的應對市場波動,通過持有優質的股票來穿越牛熊週期。

  全球市場巨震帶來短期影響

  海外市場的集體恐慌性大跌,讓很多投資者擔心金融危機已經到來,而另一種看法認為,中國股市和債市則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一方面因為中國經濟增長相對確定;另一方面因為疫情控制方面取得了成效,更重要的是我國股市和美股的相關性不高。

  有專家認為,近期美股、美債和黃金集體下跌,從傳統的觀念來看,美股、美債以及黃金的走勢應該是偏離比較大的,特別是具有避險功能的黃金,應該會逆市大漲,但是美股、美債和黃金一起大跌,特別是石油價格隔夜又創了新低,說明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非常緊張,金融危機的前兆或已出現,因為很多機構可能在股市暴跌的情況之下,由於加了槓桿或者是做股指期貨,石油期貨等衍生品交易,從而發生資金鍊緊張,不得不拋售一切可以拋售的資產,包括黃金。

  近期北上資金呈現出持續的淨流出,近一段時間淨流出500億元,並不是外資不看好A股的表現,而是因為這些外資需要撤回國內救火,來防止出現資金鍊的斷裂,等到海外市場出現企穩,流動性恢復之後,這些資金還會迴流到A股市場。

  融通轉型三動力基金經理林清源認為,海外市場下跌的直接導火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目前中國的防控效果良好,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復工復產加速後,社會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也已經逐步恢復。雖然海外疫情的發展有不確定性,但中國的防控經驗是可以借鑑的,海外疫情的控制只是時間節奏的問題。

  林清源分析,國內市場現在主要擔心的是疫情導致海外市場需求的下滑,拖累國內出口,這個的確是潛在的短期風險。疊加目前外圍股市仍然面臨調整壓力,短期A股市場或將繼續震盪調整。但國內疫情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放眼全球市場,A股受外圍市場的衝擊相對較小,投資價值凸現,我們有理由繼續對未來保持信心。

  展望後市,林清源表示,經過疫情短期的衝擊之後,經濟發展依然會回到既定的軌道。目前,上證指數還處於10年前的位置,機會總體大於風險,指數向上也是大概率事件。從長遠投資角度看,投資者不妨提前關注、提前佈局。

  中國成為分散投資優選

  日前,美聯儲將聯邦基準利率降至0.00%-0.25%的水平,並推出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以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對此,上投摩根基金認為,此次政策組合拳有利於緩解家庭和企業面臨的現金流風險,防止信用風險迅速上升。在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協調方面,零利率政策也有助於降低美國政府的負債成本,推動相應財政支出計劃的實施。此前出臺的財政政策則在提供疫情防治費用,以及支持受到衝擊的低收入人口和企業部門方面更具針對性。

  對於中國而言,美聯儲降息為中國央行釋放了進一步寬鬆的空間,上週五中國央行宣佈了定向降準,預計釋放近5500億元流動性。但與此同時,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海外經濟形勢變化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影響。就目前而言,中國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幫助穩定了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與經濟的預期,A股在近期海外大幅動盪之中凸顯出了韌性和抗跌能力。對債市而言,美聯儲降息後中美利差繼續擴大,則有助於中國債券的表現。

  上投摩根同時建議:短期而言,市場情緒仍將被疫情發展形勢左右,波動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建議通過多元配置降低組合波動,中國債券、A股亦是全球投資者分散投資的優選。中長期而言,此輪調整有望帶來中長期的佈局良機,因估值吸引力將在調整後更加明顯,且央行政策往往“易放難收”,建議投資者著眼於長,逢低擇優佈局那些有較大政策空間和受疫情影響有限的地區、有長期成長空間與潛力的行業與龍頭。

  關注逆週期與一季報

  此外,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經理劉安坤認為,海外情緒的擾動或將告一段落。其一,上週A股伴隨海外疫情的進展波動較大,結合A股的估值、政策空間、防疫成果看,調整幅度已較為充分。雖然海外尤其是歐洲國家的疫情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對全球的經濟總需求、產業鏈等產生中長期的衝擊,但短期來看各國開始升級防疫措施,同時出臺量寬措施對沖短期的流動性危機,疫情和對沖措施的清晰度不斷提高,進而可以降低波動率。

  劉安坤判斷,海外市場仍會伴隨疫情數據的上升出現二次探底,但波動率如果能控制在一定範圍,對A股的情緒擾動或可忽略;其二,A股後市的交易主線將聚焦在國內企業的受損評估、政策的對沖力度等因素。目前來看,這些因素利好、利空參半,尚未有明顯的能夠影響大盤方向性的驅動力,所以接下來A股大概率將縮量盤整。

  展望後市,劉安坤認為可以從逆週期調節和一季報預告中尋找機會。當前,國內工作重心已轉移到復工復產和逆週期調節,而逆週期對沖較明確的是新基建和傳統基建同時發力,只是傳統基建目前仍存在節奏、力度上的猶豫。這需要等待1-2月經濟數據發佈後帶來政策的反饋。此外,當前上市公司已經陸續發佈了一季報預告,率先發布預告的公司業績一般相對較好,可能會帶動相關個股或細分產業的活躍,目前看科技中的遊戲、在線辦公、雲計算、部分電子股,消費中的超市、養殖股、部分醫藥股,週期中的工程機械、重卡等是可以關注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