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韶華不負春——我市強化項目帶動搶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不負韶華不負春——我市強化項目帶動搶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省重點項目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遷建項目於2月20日復工,獲得20萬元獎勵,極大調動了施工隊伍的積極性。圖為昨日師生宿舍工地施工忙。 陳各輝 攝

3月18日,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秀嶼區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內的基礎設施項目參加視頻連線,“滿血”起勢。

本次列入省級集中開工重大項目20個,總投資145.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重大項目6個、總投資37.2億元,產業重大項目8個、總投資77.1億元,社會民生重大項目6個、總投資31.3億元。與此同時,我市還舉行21個市級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12億元。

數據背後,步履篤定。我市積極抓早動快促進度,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只爭朝夕、接續奮鬥,積蓄動能穩發展,通過密集出臺惠企暖企政策,與一線項目同頻共振,持續釋放積極信號,提振企業信心。

復工復產“20條”,帶出全新“項目建設節奏”。對在2月底前實現復工並能持續推進的重大項目,按照省重點項目20萬元、市重點項目10萬元一次性獎勵建設單位;對涉及應急醫療救助設施、隔離設施、公共衛生體系等領域的重點投資項目,一律綠燈,先上後辦。

企業購買口罩生產設備及原材料,按到位時間節點予以資金補助,“真金白銀”支持全市企業加大口罩生產力度。

……

春分至,萬象新。一大批項目和企業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精準謀劃、開工項目、穩產滿產,不斷釋放強勁潛能,為我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搶出“加速度”。

力量下沉服務重點項目

昨日上午,春風和煦。在北岸媽祖健康城和兩岸智能醫療產業園等項目,市直機關黨員北岸先鋒隊全員進項目入企業,身影忙碌。作為先鋒隊員,市發改委工作人員張秉星不忘“本行”。他隨身攜帶項目復工“十問十答”小冊子,見到項目業主便及時分享、答疑解惑。這些小冊子乾貨滿滿,涵蓋項目業主最關心的工人返崗、防護物資,以及市人社局等部門出臺的相關惠企政策。

市發改委及涉企市直部門黨員幹部組成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服務專班,陸續下沉企業復工復產一線,一對一、多對一服務指導,因地因時因企施策,幫助企業制訂復工方案,加速破解用工、原材料供應、物流、融資等難題。同時,經濟運行跟蹤分析專班、政策儲備研究工作專班悉數上陣,為重點項目儘快有序復工復產創造條件。

精準服務,推動重點項目建設不斷“升溫”, 一個個“卡脖子”問題得以解決。市發改委(重點辦)堅持問題導向,主動下基層,瞭解難點協調解決,當好服務重點項目的“快遞小哥”。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善用快速協調機制,全力打通企業用工難、疫情防控難、交通物流難、供應鏈協同配套難、市場拓展難等“五難”操作鏈。各相關成員單位敢抓敢管,建立破解項目復工難題“首問責任制”和“限期辦結制”,大膽督促各成員單位主動擔當,自覺承擔分內職責,真正做到包乾快辦。 一項項正向激勵政策,為復工復產注入“強心劑”,我市重點項目建設吹響復產滿產號角。截至3月20日,全市200個在建重點項目復工率98%,員工到崗率91.1%;給予24個一線員工眾多、施工場面火熱、工程進度明顯的在建省市重點項目復工獎勵360萬元。

眼下,走進華峰綠色纖維工業園、媽祖醫療健康城啟動區、兩岸智能醫療產業園等重點項目施工現場,切割聲、捶打聲、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市發改委工作人員現場看復產現狀,收集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目前,已為項目業主和參建單位協調提供38.26萬隻口罩。此前,有關部門還積極推動我市紙製品、鞋服等企業轉產口罩,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短時間內實現從零到日產量200萬隻的突破,有效緩解口罩短缺難題,助力復工復產。

“不見面評審”促審批提速

3月18日下午,一場特殊的評審會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在市發改委評審中心評審部負責人張奇祥的主持下,行業專家、相關主管部門、項目業主及初步設計單位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對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宿舍樓擴建工程展開評審論證。

這是該中心近期進行的第三場“不見面評審”。該模式在不延誤評審時限的前提下,將所有的評審工作從線下轉為線上,通過“不見面評審”,提供“零接觸”服務,從而優化傳統評審模式,全力保障項目推進。

“‘視頻會’改變的是會務方式,不變的是頭腦碰撞。”市發改委評審中心主任沈靜華介紹,疫情防控期間,需要注意減少人員聚集,但評審服務不能“減”,評審質量不能“降”。今年,市重點項目共安排330個。為了與時間賽跑,通過推行“不見面評審”,既保障疫情防控期間項目業主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又做到項目評審不卡殼、不延期,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評審任務。

同時,優化項目現場踏勘方式,採取視頻直播或者航拍錄像等方式,讓專家和參會部門人員在不出門的情況下,完成“不見面”安全踏勘。

我市全面實行“自己‘批’網上辦”為主的多種審批服務模式,所有審批事項通過全程網辦、快遞辦理等方式實現“一趟不用跑,在家就能辦”。對需要專家進行論證的項目,委託市投資項目評審中心組織召開遠程視頻評審會。審批結果免費郵寄到項目單位,實現特殊時期“不見面”審批。

同時,創新容缺機制,實行“容缺評審”,開闢評審“綠色通道”,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在前置材料同步辦理的情況下,先行組織召開項目評審會,項目業主可根據評審意見邊修編文本邊組件,並聯推進,縮短特殊環節的審查時間。暫時難以提供材料的,在項目建設單位承諾限期補齊的前提下,給予“容缺”審批。

減稅費助融資力拓產能

“感謝你們,為我們企業減少了支出成本。”3月18日,面對上門服務的國網莆田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百合鞋業公司副總經理方誌遠連聲道謝。

我市出臺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用氣成本政策,自2月1日到6月30日,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惠及全市電力客戶20.87萬戶、預計降低用電成本超億元;階段性降低企業用氣成本1050萬元,惠及企業1600餘戶。得益於此,多家企業正火力全開,滿負荷提高產能。

利好消息,不斷傳來。近日,國家發改委核准莆田興發集團發行6億元企業債券。所籌資金中,2.4億元可用於疫情防控相關支出的補充營運資金。這是國家發改委首批核準的防疫相關企業債券,也是全國首隻用於健康產業的社會領域專項債。

融資難、融資貴,是困擾和束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攔路虎”。為解決這些難題,我市全力推進疫情防控期間重點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推動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莆田站全速落地。目前,全市共20家銀行均已入駐平臺並開通賬戶,其中18家銀行已發佈56個金融產品。下一步將加快推進信易貸(莆田站)的上線運行,加強銀企金融信息對接,為企業復工復產發揮“助推器”作用。

硬核助力,彈性護航。今年以來,我市向上申報了一批地方急需建設項目申請地方專項債券,同時,還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四批次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白名單”,涉及醫療物資企業、消毒滅菌企業、農業食品供應、糧油供應、物資配送等,共列入國家級企業“白名單”77家,發佈貸款需求33.5億元,切實對接銀行享受再融資再貸款優惠政策。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裡,全市上下珍惜春光、辛勤耕耘、不懈奮進,不負韶華不負春,只爭朝夕抓項目,全力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提供強大支撐,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