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一些說英語的國家的學生把我們學習音樂的時間用來學習科學了,所以科技先進?

雲林2017


是把中國學生學英語的時間拿去學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或者探險、遊戲、搞社交了,從而提高了他們的眼界和創造力,愉悅了他們的身心。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我專門瞭解過外國孩子的學習生活,而是看他們的影視作品中有關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的部分大體都差不多是這樣,至於現實中是不是有些孩子喜歡沒事就睡覺或者打坐悟道那就不知道了。


本不該懂


不是音樂是英語吧?

確實是這樣,特別中小學生幾乎花去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精力學習英語。這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

對大多數人而言,學英語付出的時間成本與他們對英語知識的需要極不成此例。

儘管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有其重要性,但對普通勞動者,他們更需要的是勞動技能,生存法則。

所以適當降低英語的學習權重,非常必要。

我以為中小學學點簡單會話,大學能夠讀寫,研博生系統學習英語理論比較合適。


ShenghaiyU深海魚


錯,西方國家小學,初中沒有中國那麼些個文化課補習班的,有音樂,美術等課外興趣班,基礎教育中國抓得比較緊(尤其是中國的公辦學校)而中國所有的教育優勢資源又全部在一線二線城市的公立學校!民營私立學校少之又少。

而西方國家的公立學校面對全體公民(小學、初中)基礎教育是快樂學習。但是在西方國家如果有錢人的家庭,而且想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社會精英階層的,或者想得到一份受人尊敬的地位很高的職業的話,那他們一定會去私立學校花很多錢認真培養!

西方國家的孩子,越往後學,學校抓得越緊,比如到高中,甚至到大學……那時間就是生命!這也剛好說明了中國的孩子在國內上完小學,初中後,如果語言沒問題,家裡又有錢的話,到國外去讀高中,大學……要比國內的二流三流大學好千倍都不止(前提條件是:孩子肯學)。

國內正好相反,小學初中高中抓得很緊,但是隻要考進大學(二流三流大學居多)之門,多數人混著也都可以畢業了。現在不都流行“空心病”嗎?上完大學成了“空心人”!

所以中國是“前緊後松”型教育,英美德等國是“前松後緊”型教育!各有利弊,但目的是一樣的都想培養出精英,培養出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