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自己父母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於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在這個領域,李玫瑾教授算是非常有話語權了。李玫瑾曾經針對一千名未成年青少年做過一項研究。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自己父母

經過調查分析,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近六成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孩子們會出現自卑,孤僻,暴躁,暴力等狀況,嚴重影響了孩子的人格塑造。甚至有孩子還起過輕生自殺的念頭,可以說父母的語言暴力,不僅僅影響了孩子的人格塑造,也威脅著孩子的生命安全。

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的貪玩,遊戲是非常錯誤的,這樣還毀掉孩子,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毀掉孩子的其實並不是這兩樣,而是父母自己本身。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自己父母

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後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還在貪玩,而正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自己父母

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

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痛苦

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在國外的一個超市裡,兒子正在打遊戲,父親很生氣兒子不務正業,隨即對兒子說:“有種你就別活了”,並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櫃檯上。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自己父母

父親萬萬沒想到,兒子會在他轉身的那一瞬間,對準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選擇了自殺。

沒有人知道年輕人生前經歷了什麼,可能是無數次遭到父親的鄙夷,可能是對自己的絕望,恰好就在那個節點上,父親一句“有種你就別活了”突破了心裡所有的防線,正好旁邊有最致命的武器。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自己父母

於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結束了,冷漠的語言,就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武器,沒有鮮血、沒有痕跡,但是足夠可以摧毀一個人。

2019年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一名17歲的孩子,在途徑盧浦大橋時,與父母發生爭執,孩子立馬下車從橋上跳下去,鮮活的生命在5秒之內就沒了。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自己父母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家的孩子可以隨便打、隨便罵,其實孩子的心靈還沒有那麼強大,他們消化不了父母不留情面的羞辱和對人格的踐踏。

“人剛生下來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為天才,有人則變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自己父母

孩子是本是是張白紙,當你惡語相向時,他會全盤吸收,並且把這種惡給到其他人。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3~6歲,這個時期是孩子建立人格培養的重要時期培養人格和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

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最近給孩子讀過這樣一套繪本,感覺非常好,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各位父母能有所幫助——《寶寶情商行為管理圖畫書》(共10冊),這是一套關於兒童情緒管理性格培養的繪本故事。尤其3~6歲情緒管理差的孩子有著針對性的教育,比如:壞脾氣、嫉妒、自卑、害羞等心理問題。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自己父母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繪本通過貼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故事中的道理,孩子還能從中獲得一些小常識,分別從“培養自制力”、“勇敢嘗試”、“樹立自信心”等方面,讓孩子學會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遊戲和貪玩,而是自己父母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最根本改變還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成為一個好的父母是尤為重要的。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有需要的家長點擊下面商品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