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現在的農村有發展嗎?今後會怎樣?

發現周邊有趣的事情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是農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的現狀很瞭解,下面我就農村發展談談自己的看法,前三十年國家改革開放咱們農村經濟得到了飛躍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提高了,這些都離不開政策的扶持和農產品的持續性生產帶給我們的小康生活。然而這幾年來看好像農村經濟遇到了瓶頸,這個現象從農村勞動力的流出就能看的到,回農村注意觀察的朋友就不難發現偌大的村子50歲以下的壯勞力幾乎沒有。其原因就是種地的成本越來越高產品價格低掙不到錢了。

現在在說說以後發展,展望未來慶幸的是互聯網的突飛猛進和最近5G的展示讓人看到了希望。很多的農產品通過電商的推廣賣到了全國乃至世界,先進的農機具節省了時間和人工成本,這只是剛剛開始,可見今後的發展需要多少人才融入,又有多少個崗位在等著有志青年的到來。


愛回答老李


有發展!而且發展的會很好!

等將來農村土地政策放開了,我就去買或租一個地來養老,自產自銷,樣樣都來點,這才是生活的本質,現在大城市主要是為了掙錢,醫療和教育,其他的已經不稀罕了,有車了,農村已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你說呢?

隨著農民生活日益提高,國家政策越來越開放,對於農民越來越有利,各個村莊也開始發展了旅遊業,特別是一些特色村莊,不僅僅是在特色上加以強化,還有遊客的互動性也有所考慮,很多地方利用本地優勢,結合農家樂進行搭配,讓旅遊,休閒融為一體!

當然形式會有很多。比如下面的:

“規模+”。主要針對相對大宗的特色農產品做文章,集群擴張,形成規模優勢。以高產、優質、安全、高效為目標,集中精力做大做強,真正做成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龍頭+”。這種模式,最符合產業組織的內在規律。在資金、政策、營商環境等各方面扶持、培植龍頭,落實好關愛企業家的各項措施;大力強化完善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防止“富了老闆、丟了老鄉”,真正發揮龍頭帶產業、富農民的作用,保持產業發展的持續健康性。



“合作社+”。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生產經營環節的合作化發展,這是普通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合作發展模式,提高農民和農業生產的組織程度,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和市場效益;一種是服務合作,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環境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意義重大。

“平臺+”。提出集中力量實施農業“1136”工程,在今後幾年集中建設和發展1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田園綜合體、30個特色小鎮和產業強鎮、600個集體經濟發展培育村。以產業組織的理念構築產業鏈,加大農業領域的招商合作力度,圍繞糧、果、菜、牧等主導產業,與有實力的大企業深化合作,借勢借力把優勢特色產業儘快培育成為產業集群。


我在全球村


現在回農村創業壓力也挺大的,如果在農村自己有上百畝土地,搞養殖,種植農產品收入很可管的。去年我姨夫家養200只左右白絨山羊,種玉米60十畝,西瓜10畝一年收入30萬左右,現在農村都是機械化操作,比在城市上班舒坦,一個上班族有多少人可以達到年薪30萬,家庭式農場。種植經濟作物國際有補貼2020年春季山地蘋果項目栽植標準

1.補貼種類包括蘋果、葡萄、梨、桃。

2.驗收達標後每畝補貼1000元。

3.栽植面積10畝以上。

4.地須平整,達到水澆地標準。山地可整為8米以上寬幅梯田。

5.栽植後樹行內立即鋪1.2米寬黑地膜。

6.栽竹竿,一棵樹一根竿,竿高2.8米以上。

7.驗收時成活率達到85%以上。

8.購買的苗木須達標:嫁接口以上10公分處粗度達到0.8—1.0公分,苗木高度1.2米以上,側根數量5—6根以上。

注:1.地理環境應避風向陽,交通便利。

2.其他如葡萄等有特殊栽植要求的水果種類請參照技術規程。


三國木耳


現在回農村創業壓力也挺大的,如果在農村自己有上百畝土地,搞養殖,種植農產品收入很可管的。去年我姨夫家養200只左右白絨山羊,種玉米60十畝,西瓜10畝一年收入30萬左右,現在農村都是機械化操作,比在城市上班舒坦,一個上班族有多少人可以達到年薪30萬,家庭式農場。種植經濟作物國際有補貼2020年春季山地蘋果項目栽植標準

1.補貼種類包括蘋果、葡萄、梨、桃。

2.驗收達標後每畝補貼1000元。

3.栽植面積10畝以上。

4.地須平整,達到水澆地標準。山地可整為8米以上寬幅梯田。

5.栽植後樹行內立即鋪1.2米寬黑地膜。

6.栽竹竿,一棵樹一根竿,竿高2.8米以上。

7.驗收時成活率達到85%以上。

8.購買的苗木須達標:嫁接口以上10公分處粗度達到0.8—1.0公分,苗木高度1.2米以上,側根數量5—6根以上。

注:1.地理環境應避風向陽,交通便利。

2.其他如葡萄等有特殊栽植要求的水果種類請參照技術規程。



胡SQ同學


發展是對應相對的人和相對的事。


北行汽修


現在的農村現狀土地分散,版塊小操作零散,嚴重製約了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只能解決口糧問題,要大力發展農業,就要整合土地,統一管理工廠化管理,產銷一條龍配套模式,從種植一加工一商品一市場


甘肅老農叔


很榮幸能夠參與回答這兩個問題,以下內容只是我個人觀點。

農村肯定有發展空間,縮短城鄉差距。國家現在對農村的創業,種植都給與了大力的支持。

根據國家目前的政策行為趨勢,農村的未來發展必然前途一片光明。中國是農業大國,九億農民增收的問題也就成了國家關心的問題。這幾年國家財政對農村的政策不斷加大,例如,精準扶貧,廁所革命,藍天保衛戰等等。農村嶄新的馬路,明亮的路燈,國家配發的專用垃圾桶,整潔的巷道,各種健身器材等等。


秦緣


我認為現在農村發展潛力很大。

①第一產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業,不過不是小面積土地耕種,而是大面積機械化種植糧食產物。這個在北方和西北地區很吃的開,前提需要大量成本投入。

南方種植業還是建議以茶油菜等經濟作物為主,最好是區域整合,形成地區品牌效應,這個市場在現在還是很廣闊的。

至於家畜業還是得大規模擴大競爭力,也可以和種植養殖業進行合作。

②第二產業,也就是一些鄉鎮工廠。東部第二產業開始西遷,中部城鎮可以通過優惠政策引入企業落戶。

③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旅遊業。這個對農村的風景文化有苛刻要求,畢竟風景好的自然景區,早就開發的七七八八了。所以需要另闢蹊徑,製造人工風景區,推崇一些熱鬧的傳統文化聚會,最好是請一些短視頻APP的高流量主播過來。當然,這個風險很大,要麼就一直不溫不火,要麼就突然爆紅,全看運氣。


百空千夜


有,以前都是泥巴路,現在都水泥路了,前黑燈瞎火,晚上不敢出去走走,現在村子裡太陽能路燈有了。


悟空擅答


有啊,路寬了,人少了,地荒了。今後還是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