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學科帶頭人羅秋霞: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歷史學科線上教學的思考

羅秋霞

省學科帶頭人羅秋霞: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歷史學科線上教學的思考

羅秋霞,陝西省中小學學科帶頭人,陝西省教學能手,陝西省鄉村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咸陽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歷史教師,參與研究國家級課題並結題獲二等獎,主持完成省級規劃課題一個,參與完成多個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發表教育教學論文20多篇。

一、 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為什麼教?)

2017版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歷史課程要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目標,課程結構的設計、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實施等,都要始終貫穿發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這一任務。 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就是要使學生通過歷史課程學習後逐步形成具有歷史學科特徵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其中正確的價值觀包括:高中歷史教育,必須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 高中歷史教育,必須服務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要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學習歷史、認識歷史、解釋歷史、評判歷史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明辨是非,揚善去惡。如評價一個國家發展與否,當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為價值目標;評價一個社會進步與否,當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為價值取向;臧否一個歷史人物,當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價值準則。

歷史學科的必備品格包括:高中歷史教育培養的必備品格包含政治思想品質、道德人格和史學品格三方面。在政治思想上必須認同偉大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道德人格上,必須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的道德準則,健全人格。在史學品格上,具有求真精神、貫通意識和批判思維

總之,新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關於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提出,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基礎教育育人目標的新要求,是高中歷史教育落實黨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體現。它將有效地實現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到育人本位、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為本的根本轉型。

錢穆先生在《中國史學發微》中說,"歷史教人向前,即因其能知過善過,亦因其能善所承襲。知過去乃知將來,知亡失乃知存在。西方人不肯認識有過,又不喜言亡失,故不愛言歷史。"

白壽彝先生1981年在全國曆史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指出歷史教育,在歷史教學之外,還可以有各種方式。但無論歷史教學或其他教育方式,都是為歷史教育的總目的服務的。第一條,講做人的道理;第二條,講歷代治亂興衰得失之故;第三條,歷史前途的教育。"

金衝及先生說,我們特需要史學家的專業眼光,解決國民理應"學怎樣的歷史"和"學他們有興趣的"、是"我要學的"且"有意義的歷史"的問題。一是奠定愛國主義情感;二是幫助學生了解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總體趨勢;三是使學生增長智慧,開闊眼界和胸襟,提高精神境界。

蔣夢麟先生也指出歷史之用意,在取先世之經驗,解決現在之問題。

綜上所述,歷史學科在"育人"方面有特殊的學科優勢,那麼,核心素養背景歷史學科的線上教學如何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全面實現育人目標呢?筆者認為"教什麼""怎麼教",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內容(教什麼?)

新課程標準要求歷史學科在內容選擇上,注重展現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和歷史發展大勢,精選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歷史啟示。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期,作為歷史教師,我根據校情、學情為了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每節課利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戰疫情"。主要選擇了以下教學內容。

1、 歷史視角看瘟疫:結合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中國古代的瘟疫與防治》、陝西師範大學於賡哲教授《中國古代的瘟疫與抗疫》等講座,優化學生能接受、理解和感興趣的知識(如東漢後期的大瘟疫,十室九空,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鬼門關的來歷、王陽明死於肺結核、弼馬溫的來歷等),講述中國古代的瘟疫的歷史與記載,瘟疫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中國先民的醫學思想及抗疫經驗。既體會民生之多艱,又感受中醫之深遠和古人抗疫智慧(藥物治療、隔離、研製疫苗——防治天花的人痘四法、建立公共衛生體系等)。同時克服恐懼心理、焦慮情緒,認識到瘟疫等傳染病並不可怕,只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科學防控、精準防控,我們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重返校園。

2、 毛澤東詩詞《送瘟神》。在第一講中講到中國近現代防疫大事時,學習毛澤東詩詞《送瘟神》。1958年6月30日,在江西餘江縣消滅血吸蟲病勝利後,毛澤東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窗,欣然命筆,寫下《七律二首.送瘟神》。體會毛澤東主席對人民命運的關切和人民戰勝瘟神,征服自然,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

3、 關注時事,關注疫情,感受祖國強大,體會制度優勢。推薦學習相關文章《疫情的照妖鏡,鑽石公主號》、《疫情全球蔓延,是時候談談四個自信了》、《在大戰大考中彰顯中國精神》、《戰疫說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等文章,體會抗疫精神(碧血丹心、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砥礪奮進、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擔當精神。),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和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力量,在大災大難面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完全可以轉化為治理效能的。

4、 關注主流媒體雲課堂,學習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指導學生觀看學習楊婉麗老師"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停課不停學公益講座,浸潤政治學科政治認同、法制意識、科學精神、公共參與核心素養。指導觀看學習全國大學生同上一節疫情防控思政課,體會大師魅力,感受家國情懷,在青春奮鬥中擔當責任,用讀書積蓄力量,用拼搏播種希望,用行動肩負責任。

5、 生命教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疫情來勢洶洶,人生無常,鮮活的生命瞬間消失,教會學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6、 法制意識,科學精神。觀看CCTV法制欄目《戰"疫"(一)(二)》,通過疫情防控期間一些生動的事例,提高學生法制意識、科學精神,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7、 責任擔當,家國情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給祖國添亂。如給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寫一封信、做一份手抄報、捐"一分錢""朗誦一首詩""唱一首歌"等形式致敬抗疫英雄,用力愛、深深愛自己的國家,因為她有一個以人民為中心、與人民血肉相連的執政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她的初心和使命;她具有偉大團結的人民,每個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她有偉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情懷,敢於壯士斷腕,承受重創而擔起大國責任。真正做到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與祖國同頻共振。

三、教學策略與方法(怎麼教?)

1、 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平臺。微信、QQ、釘釘、鬥魚等等,沒有一個平臺是完美的,但總有一個是適合你的。QQ無法多群聯播,卻能多人語音,釘釘可以多群聯播,卻無法多人連麥。我要聽到你的聲音,做有溫度的教育。所以,自己根據學校安排,第一階段逐班上,用QQ分享屏幕,實施多人互動,有真實課堂的感覺;第二階段,上大課,用釘釘多群聯播,更多的時候是與學生文字互動,少了課堂的感覺。

2、 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針對高二理科生,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我主要講陝西省近五年學考真題,因為考試迫在眉睫,學生還是很重視,停課率互動率都很高。針對高一的學生,現講上學期期末測試題,因為跟成績掛鉤,他們也很在意,積極性很高。第二階段開始必修二新課預習直播課。因為內容新,興趣高,參與度也很高,一節課可以收到一兩千的贊和無數朵玫瑰花,成就感還是很高的。

3、 每節課10分鐘"你說我說戰疫情",內容豐富多彩,具有現實意義和極強的感染力。(見教什麼)

4、 課後作業安排各種紀錄片和經典綜藝節目,拓展知識,拓寬視野,提高歷史思維和學科素養。如國家寶藏、考古公開課、復活的軍團、三星堆文明、國寶會說話、國之重器、鎮館之寶、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大國崛起、西漢帝陵等等,掀起歷史第二課堂學習高潮。

這樣的教學安排和設計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優勢,學生既不覺得枯燥,又拓寬了視野,拓展了知識,還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學科核心素養。既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歷史學科的必備品格(政治思想上認同偉大祖國、認同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認同中共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人格上做人做事的道德標準和健全人格,史學品格上的求真精神、貫通意識和批判思維),又真正實現了"停課不停學"的目標,進而落實了歷史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四、幾點思考

1、 疫情逼我們優秀,促我們成長。突入起來的疫情,一下子讓教師華麗轉身"十八線男女主播",讓"網紅"自愧不如,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這既是挑戰,更是成長!

2、 堅信制度的力量。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為疫情蔓延憂心忡忡,我們向逆行的醫務人員致敬,我們為國家的聯防聯控機制叫好,我們為中央的決策自豪,我們更為制度優勢驕傲。上好"疫情防控"這堂制度自信教育大課,教育部中青年思政課政治工作骨幹教師、陝師大馬院博士生、陝科大副教授李萌這樣說,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我們感受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心繫百姓、至真至誠的為民情懷,見證了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中國力量,充分體現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優勢。逆境面前最見力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無疑就是一堂鮮活生動深刻的制度自信教育大課。

3、 位卑未敢忘憂國,做有溫度的教育。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們無力衝鋒陷陣前線"殺敵",我們卻能後方"抗疫"守護一方穩定,在線上教學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把制度自信的種子深深嵌入學生心裡,堅定學生的情感認同、理性認同與行為認同"。位卑未敢忘憂國,把線上教學變得更有趣,把教育變得更有溫度,才是"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擔責"。

正如河南省教育廳廳長所說"在災難面前,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必須真正的風雨同舟、攜手共進。我們需要共同面對、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在教學條件、交流空間變化中,把疫情、把災難變成教材,把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積極心態,共同完成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出學生們堅韌不拔、從容不迫、愛國愛民的奮鬥精神與家國情懷,真正的與祖國一起成長,用成長的足跡踩踏災難,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教育的本質和要求"。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