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传承的一些问题

关于中医与西医之争,这里不做评论。只是说说我对中医传承的一些看法。

现在虽然国家在高喊推动中医发展,但并未见到太多实质性的动作行为,国家大策,也不是我这种升斗小民可以议论左右的,但有一些中医传承时的个人行为,我觉的有能力的人是可以做的。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发现医科院校的教材,教授名医的讲解,各种专家撰写的中医书籍都存在一个问题,讲述不清。教材、书籍和讲解,大多只是大量中医术语和表征的逻辑堆砌,存在大量重复性抄袭,很少有个人见解和一针见血的本质描述。初看让人感觉懂了,但细思因果又茫茫然无法下手。中医是一门系统的医学,而不应该搞成玄学。这样对于中医的传承有害无利。

例如伤寒论的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大部分人和书籍在讲解的时候,讲述不清,没有直中本源。

比如其中的身重,解释为因为壮火食气,火热耗气,和热邪壅滞经脉,经气不利,导致身重。这个解释只能说中规中矩,但并没有道破机缘。如果换成另一种通俗的说法,身重是身体感觉沉重无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因为前面的自汗出,大量的出汗,造成营阴受损,也就是血液里的水少了。血液里的水少了,血液就会变得粘稠,流动速度就会变慢,营养不能及时充足的供应到全身和头脑,所以会出现身重和后面的嗜睡。

而大部分书籍和讲解在解释多睡眠时,一般解释为“热扰心神”,对于这种解释,个人觉得不妥。我们都知道心主神明,有热时神不宁,应该是烦躁、失眠,为什么是嗜睡呢?这种解释个人觉得不妥,如有高见,欢迎指正。

所以,个人认为中医的传承要点之一是要改变讲授方式,追本溯源,以清晰易懂的词语直中本质。

汇诸家之言,学以归真

以中医经书为依据,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传播中医文化。本文由杂家归真原创,转载请注明。欢迎指正交流,喜欢请关注。

关于中医传承的一些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