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日盛景是文人墨客筆下揮毫不盡的主題。春分時節,風和日麗、鳥語花香、萬物競生。聽,那樑上新燕呢喃;看,那湛藍晴空上點綴的風箏;嗅,那奼紫嫣紅的芬芳馥郁……讓我們在詩詞間徜徉,品味春的魅力吧!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分》 長卿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

從來今日豎雞子,川上良人放紙鳶。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人們都知道春天是放風箏的好時節,但還有一項春分習俗,現在卻甚少提及,那就是“豎蛋”。在春分這天,選一個光滑勻稱的雞蛋,在桌上把它豎起來,以慶祝春天的到來。據史料記載,春分豎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所以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流傳至今。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七絕·甦醒》 徐鉉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分時節,春雨落地的聲音細微,萬物復甦,岸邊的楊柳綻放出新綠。陣陣春風拂面,把遠遊他鄉的旅人帶回自己的家鄉,因為春分過後清明也就到了。這個時節北方來得稍晚一些,他們不知道長江以南早就綠肥紅瘦、春意盎然了。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阮郎歸》 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分是踏青的好時節,然而春光再好,也不能令主人公情意歡暢。遊園、盪鞦韆她都提不起興趣,最終無言無緒欲擁衾獨眠。這說明女主人公並不是因春光和悅、暖風燻人而嬌慵易倦,而是“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癸丑春分後雪》 蘇軾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詩人見識過春分後的雪讓剛剛綻蕊的桃李不勝寒威,紛紛落地,不禁由此感嘆春暖之時還是要預備著冬日寒衣。常言道“春捂秋凍”,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即使已到春分時節,大家也要注意保暖,不要貪涼。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西江月·春半》 朱淑真

辦取舞裙歌扇,賞春只怕春寒。

捲簾無語對南山,已覺綠肥紅淺。

去去惜花心懶,踏青閒步江干。

恰如飛鳥倦知還,淡蕩梨花深院。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這首詞寫的是春分時節,詞人備好舞裙與歌扇準備出遊賞春,卻又怕自己不勝春寒。捲起窗簾時,她默默看那遠處的南山,發現已是綠盛紅衰的暮春景象。這情景讓她惜花之心頓起,卻感到一陣慵懶與無奈,在江邊閒散地信步而遊,不知不覺越走越遠,直到累了才回去。就像飛鳥在外倦而知返一樣,回到梨花深院裡,心情感到了一陣和暢溫暖。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寒連日不出》 陸游

海棠花入燕泥乾,梅子枝頭已帶酸。

老去嬾尋年少夢,春分不減社前寒。

著書敢望垂千載,嗜酒猶須隱一官。

正是閒時無客過,小庭斜日倚闌干。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儘管時間已到春分,海棠花即將綻放,燕子築好了巢,梅子青青,但是天氣尚還寒冷。詩人此時賦閒在家,庭前清冷,連續幾天沒有出門,也沒有賓客上門。人上了年紀,亦無少年時一腔孤勇壯志滿懷,每日著書小酌,倒也有一番閒適自得,只是這閒適中不免一絲寂寥。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日田家》 宋琬

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這首詩描寫了春分前夜山野老人喂牛後叫妻子起床上山種樹的情景。春分揭開了一年耕種的序幕,耕牛也即將開始一年的勞作。所謂“飯牛”,是指古時江南地區,流行犒勞耕牛的習俗,即以糯米糰喂耕牛表示犒賞。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柳梢青·花朝春分》 顧貞觀

乍展芭蕉。欲眠楊柳,微謝櫻桃。

誰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花前倍覺無聊。任冷落、珠鈿翠翹。

趁取春光,還留一半,莫負今朝。


春分 | 詩寫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剛剛展葉的芭蕉,在風中慵懶的楊柳,開始微謝了的櫻桃花,是春天中最美妙的景色。柳枝吐新泛綠,花蕾含苞待放,一切都明朗起來。一年之計在於春,願我們在春光裡煥發出全新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