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日盛景是文人墨客笔下挥毫不尽的主题。春分时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万物竞生。听,那梁上新燕呢喃;看,那湛蓝晴空上点缀的风筝;嗅,那姹紫嫣红的芬芳馥郁……让我们在诗词间徜徉,品味春的魅力吧!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分》 长卿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人们都知道春天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但还有一项春分习俗,现在却甚少提及,那就是“竖蛋”。在春分这天,选一个光滑匀称的鸡蛋,在桌上把它竖起来,以庆祝春天的到来。据史料记载,春分竖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所以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七绝·苏醒》 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分时节,春雨落地的声音细微,万物复苏,岸边的杨柳绽放出新绿。阵阵春风拂面,把远游他乡的旅人带回自己的家乡,因为春分过后清明也就到了。这个时节北方来得稍晚一些,他们不知道长江以南早就绿肥红瘦、春意盎然了。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分是踏青的好时节,然而春光再好,也不能令主人公情意欢畅。游园、荡秋千她都提不起兴趣,最终无言无绪欲拥衾独眠。这说明女主人公并不是因春光和悦、暖风熏人而娇慵易倦,而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诗人见识过春分后的雪让刚刚绽蕊的桃李不胜寒威,纷纷落地,不禁由此感叹春暖之时还是要预备着冬日寒衣。常言道“春捂秋冻”,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即使已到春分时节,大家也要注意保暖,不要贪凉。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西江月·春半》 朱淑真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淡荡梨花深院。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这首词写的是春分时节,词人备好舞裙与歌扇准备出游赏春,却又怕自己不胜春寒。卷起窗帘时,她默默看那远处的南山,发现已是绿盛红衰的暮春景象。这情景让她惜花之心顿起,却感到一阵慵懒与无奈,在江边闲散地信步而游,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直到累了才回去。就像飞鸟在外倦而知返一样,回到梨花深院里,心情感到了一阵和畅温暖。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寒连日不出》 陆游

海棠花入燕泥乾,梅子枝头已带酸。

老去嬾寻年少梦,春分不减社前寒。

著书敢望垂千载,嗜酒犹须隐一官。

正是闲时无客过,小庭斜日倚阑干。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尽管时间已到春分,海棠花即将绽放,燕子筑好了巢,梅子青青,但是天气尚还寒冷。诗人此时赋闲在家,庭前清冷,连续几天没有出门,也没有宾客上门。人上了年纪,亦无少年时一腔孤勇壮志满怀,每日著书小酌,倒也有一番闲适自得,只是这闲适中不免一丝寂寥。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春日田家》 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这首诗描写了春分前夜山野老人喂牛后叫妻子起床上山种树的情景。春分揭开了一年耕种的序幕,耕牛也即将开始一年的劳作。所谓“饭牛”,是指古时江南地区,流行犒劳耕牛的习俗,即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柳梢青·花朝春分》 顾贞观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

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花前倍觉无聊。任冷落、珠钿翠翘。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春分 | 诗写梅花月,茶煎三月春

刚刚展叶的芭蕉,在风中慵懒的杨柳,开始微谢了的樱桃花,是春天中最美妙的景色。柳枝吐新泛绿,花蕾含苞待放,一切都明朗起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愿我们在春光里焕发出全新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