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强迫家长监督辅导学生,是利大还是弊大?学校和家庭有无必要明确教育分工?

驭水客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贯穿始终的,这个教育既有知识文化的教育,也有为人品性的教育。心遂而静认为,孩子的为人品性教育更重要,这个教育的责任主要是父母,老师起辅助作用;有关知识文化的教育,主体是老师,父母起辅助作用。

  • 对于老师强迫家长监督辅导学生。这个问题大多出现在低年级的小学生上,作为家长,请先安静地想一想,自家小孩的学习态度如何、学习习惯如何、学习成绩如何。老师强迫家长监督辅导学生,最主要的一点是确保学生完成作业,其中也包含着希望家长培养孩子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想法,对于这一点相信家长也都能接受。

  • 但为什么现在家长和老师之间经常在这方面产生冲突呢?主要在于“辅导”,家长认为传授辅导知识是老师的事,都让家长干了,还要老师干什么?而老师则是这么考虑的,一个班级这么多学生,考虑得再周全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加上每个孩子的发育、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方面肯定会有差异,所以希望家长通过辅导,帮助孩子理解知识点。

  • 那么家长到底要不要监督辅导孩子呢?作为家长,我曾经是这么做的,仅供大家参考。我家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也是每天小本子上记着要完成的作业,家长监督辅导好了,签上家长大名第二天交给老师,刚开始时,不仅要辅导作业,还要盯着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也有过“鸡飞狗跳”、“暴跳如雷”的阶段,直到有一天,孩子说“你别教了,本来老师说的,我还懂点,你一教,我全不会了”,确实我也觉得没法教了,就和孩子约法三章,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不懂的明天去问老师或者同学,但在做作业时不能分心,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孩子同意了。几年下来,孩子抓紧时间、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了。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因素,是需要家长把握的,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判断和期待值。坦率地说,作为家长,孩子读书时,我的判断就是我和孩子妈是普通人,以前不是学霸,所以也不奢望孩子的智商“爆棚”,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尤其些数学题目,连我都要绕几个弯才搞得清楚,孩子思维能力发育不同,不理解完全正常,所以一直对孩子考试成绩没有强性要求,有一点是和孩子明确的,考得不好没有关系,但要对试卷进行分析,有多少是粗心造成的,有多少是不懂造成的,不懂向老师问清楚,粗心下次考试一定要减少。孩子从小到大,学习一直处于中游,或许是厚积薄发,中考进了市重点,或许是因为没有给予过大的压力,一家一直开开心心,孩子也乐意和我们交流,孩子的为人品性、待人接物倒是一直为旁人称道,作为家长,我觉得这就是我期待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心遂而静


我教你一个办法。让你孩子的老师再也不逼你监督辅导孩子了。从此一劳永逸。

同事班上有一个孩子,反应有点儿慢。完不成作业。考不来试。每次考试。他家孩子拉班级人平一分以上。同年级老师之间有竞争,排名隔一个名次,奖金隔几百块。

这孩子把分数这么一拉。老师累死了也白干。老师很生气。天天逼他的孩子学习。他的孩子不肯学。老师就天天逼家长管孩子。家长都快被逼得抑郁了。

后来,这个家长从朋友那儿得到了一个妙招。从此摆脱了老师的逼迫。

这个妙招儿就是去医院给孩子开一张证明。证明他不可以参加考试。一旦考试,身体就会有恙。

从此,那个不参加考试的小宝宝。在教室里,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老师逮到他一丁点的进步,就拼命地夸他。夸他爱劳动,夸他有礼貌。夸他关心集体。夸他是个小暖男。

从此,这个宝贝,见老师再也不像猫见老鼠了。他在教室里也昂首挺胸,扬眉吐气了。因为有老师给他撑腰啊!

大部分人都与人为善。只要你不触犯他的利益。社会上如此。学校里亦然。


老催宝宝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中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成绩有丰富的经验,敬请关注。 优雅白马爱教育。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做一切工作的目的的什么?我想大家都明白,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包括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等。


一、家长辅导和监督孩子一定是利大于弊。

家长可以不督促和辅导学生,但是你要有接受孩子顺其自然的结果的能力。

学校的教育是一个面对大众的教育,教育的内容是统一的,教学时间也是统一的。但是学生们的智商、基础、学习能力等各方面是不一样的。这样,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教育后的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老师能把一个班的孩子教得一个样。


一般情况下会出现正态分布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少数学生优秀,约占比例为5%,然后,就是大部分是中间层次,再就是还有部分同学是后面的部分。


但是如果有家长的有效监督和辅导,这样情况就可能发生变化,如有一部分中等的孩子就可能变成优秀的孩子,中间带部分,也会可能从后面向上突破。还有一些基础薄弱的孩子就会在家长的帮助下,客服基础薄弱或者更长的时间让孩子将没有学会的知识学会,就可能是中间层次。

还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商没有问题,可是孩子小比较贪玩,这样孩子也是学习成绩不好,所有需要接受家长的监督和辅导。


因为知道了这个道理,很多家长不在老师的要求下,就会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学习。如大家都知道海淀黄庄的辅导一条街。为什么在海淀黄庄这种现象最明显呢,因为全国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在那里,这些人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们不仅用自己的聪明学识教育孩子,还借助外力,就是辅导班,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他们孩子的学业水平整体比较高。

老师们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常劝说或者要求家长进行辅导和监督,这样孩子的整个发展也会有很大的作用。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特别的优秀,很自律很自主又很聪明,那你的确不用去监督辅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也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和家长,并且往往这样的孩子成绩还特别的好。但是也发现他们的家长也都有有一些共性,如本身自律能力强、工作很出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等习惯,极少数孩子性格非常适合读书,很内向、安静、细致。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你这一生就算中大彩了,不用督促辅导孩子。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是这样,你能接受孩子爱咋地就咋地,你也可以不辅导监督孩子。但是你会害了孩子。


但是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知道孩子监督和辅导以后情况是不一样的,关系到孩子的成长。虽然他们也会抱怨,也会遇到困难,但是他们会努力去辅导和监督孩子。


如果你能接受孩子以后不责怪你,或者你不责怪自己,你也可以不监督和辅导。因为别人的孩子很普通,通过辅导考取了好的大学或者成绩好一些了,改变的人生。你也可以无论老师怎样说,你也不监督和辅导。

因为我们已经发现很多孩子后来怪家长。也有家长后悔的,如刘欢,前不久就说:当时如果能对孩子学钢琴要求严一点,孩子也许现在会更有成就。

当然,有些孩子可能辅导和监督后,你看不出来一些成果,你也要认识到,如果你不辅导和监督,结果更差。你尽了该尽的责任,你也问心无愧。


这位家长说的弊,我想就是家长要花费精力,不情愿等等,我觉得很多家长在辅导和监督中都遇到困难,但是他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孩子努力去做。 才出现网上那么多关于管教孩子的段子。

教育的方法的确重要家长用心地学习,没有一个家长是天生就会的,遇到孩子有问题,或者与孩子发生冲突,家长要不断对学习和摸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今天的努力,换来孩子一生的发展和幸福。


所以说整体的是利大于弊。


二、学校和家庭教育需要分工,但是达不到明确分工。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确的职责不同,应该有一个分工。就犹如,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是有分工一样。

其实在学校里老师即是医生又是护士,如学科知识的学习,思想教育等等,这些如医生一样,现判断学生需要什么,目前遇到什么困难,给学生开处方、抓药方,做免疫等等。同时也如护士,督促学生做作业,改作业。让他们学会团队的活动等等。


同样的道理,老师绝大多数的教育也是对多个孩子的,每个孩子的思想状态的基础都不一样,可能别的孩子中课上就学会了相关知识,可你的孩子课上就没有学会,所以你的孩子回家以后,你就要教会他,这样你也就充当了老师的角色。如果你不想充当教师的角色,那你的孩子以后就跟不上班级的学习,学习就会落后,你可能会怪老师没有较好,可是老师会说,我班里其他学生都很好,只有你的孩子不好。这个责任可能只能你自己承担。

并且孩子回家以后,老师是鞭长莫及的。


还有一种情况,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老师和孩子都一样,有时候,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欢每一个学科和老师,你也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也要从当医生的角色。


所以说:老师好家长的角色需要分工,但是做不到明确的分工。分了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进步,怎样能达到怎么做?


老师和家中是一个互相配合的关系。要对老师有信任。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对某些孩子的偏向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学校都是以平均分来衡量老师的,而决定评价分的最大的因素就是基础薄弱生。


优雅白马爱教育


自己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认为家校职能分工很重要。

首先,很庆幸,从幼儿园开始,自己的孩子从没有遇到一个要求家长辅导作业的老师;

其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上课认真听讲是他获得家庭作业答案的唯一渠道;

再次,不服从老师管理或者完不成作业的后果是他绝对不愿意面对的;

最后,孩子一直非常明确的知道好好学习的意义和不好好学习的后果。

令人担心的是厌学的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最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寻找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强行灌输知识是非常低效的,副作用很明显。成人在工作生活中压力过大时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释放的方式,孩子同样也有这种需求。但是,孩子的世界绝大多数时间里只有家庭和学校两个场景,如果把这两个场景同质化,孩子的精神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如果长期保持这种状态,逃学厌学是轻的,经常见诸报端的那些因不堪重压而自残自杀的案例足以使人警醒。

除了先天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 同一族群的智商差异并不明显。孩子的竞争力培养,不能只注重于督促,引导更重要。


驭水客


首先要明确孩子是家长自己的孩子,不是老师的孩子。孩子不学习不成才,影响的是家长不是老师。所以对家长而言肯定是利大,对老师来说就难说了,毕竟会被抵触被吐槽被抱怨被投诉,难说是利大。

为什么老师会强迫家长监督,那肯定是因为老师有责任心而家长没有责任心,有责任心的家长还需要老师强迫吗?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肯定有明确分工,如果不清楚,说明孩子缺失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比如孩子学习需要监督,还需要老师强迫家长去监督,说明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太多了。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应该是会在家自觉学习不需要监督的。如果孩子在学校会努力学习,而在家里不自觉,不更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吗?

孩子厌学绝不是因为家长教师化,如果家长真的有教育的艺术,也不至于厌学。如果孩子厌学是因为学校老师的原因,那家长更应当充当孩子的老师帮助他。如果孩子厌学是因为家长的原因,那么家长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如果孩子是假装厌学,那么家长要想想是不是因为自己溺爱孩子,过度放任孩子。

总之,遇到困难一定要克服困难,而不是吐槽。作为家长始终要铭记,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必须要为孩子的前途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书林览阅


首先,需要老师强迫才能做到监督学生的家长是不合格的。其次,家校不能分工明确。最后,家校合作才是共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接受系统教育之前,孩子所得到的教育皆来自生活环境的人际,父母为主。所以,有句老话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讲的就是在未接受系统教育之前孩子所学的内容来自周遭环境的榜样示范,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孩子到一定年龄之后,开始进入教育系统,接受系统教育。这就是学校教育的开始,学校开始教授知识内容。虽然义务教育践行素质教育,经过多次改革,但内容仍然偏向应试。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关于生活教育,关于人格养成,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要明白,无论家庭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教育的主体都是学生本人,教师和家长只能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共同合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能出现在学校让学生讲出我家长这样要求的,面对家长又说老师这样要求的。

学校教育为家庭教育夯实理论基础,家庭教育进行实践。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的坚实后盾。

所以,一个人格健全且优秀的孩子,离不开优秀老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希望全天下的孩子,拥有家庭伴行和恩师指导,人生之路,温暖有余。希望全天下的家长,陪伴,温暖孩子,温暖自己。希望全天下的老师,教授知识,指引方向。


南鱼文字


第一个问题,利大于弊。第二问,没有必要明确分工。

老师强迫家长监督学生,无论是出于减轻老师负担,还是希望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中,其结果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最终都是想让学生变得更优秀。



学校家庭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明确分工,使得两者好无联系。事实上,家庭教育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一样重要,并不是学校学习就是学生的全部。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这些都离不开家庭的培养。



可能很多家长觉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而在家的时间就相对短点,认为学习的事情,就是老师的责任。事实上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学校很多老师都是很负责的。可能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同时会和家长产生矛盾。家庭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后融洽的家庭,是孩子学习的坚强后盾。孩子心态好了,不论待人处事或者在学习上,家长老师都会少操心很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想了解很多欢迎点赞和关注我。我是南昌大学大四学生,现已报送哈尔滨工业大学。


爱喝硫酸的氢氧化钠


我是教师,这个问题看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期望值和责任心。老师当然是希望本班所有家长能够配合老师搞好学生教育和学习,所以必然会这样要求,本来孩子教育就是三位一体的:学校、家庭、社会。家长要是不重视,不期望孩子有所作为,你可以不管孩子,安稳的玩着你的手机,打着你的麻将(家长确实因工作无法时时关注孩子的除外)。记住: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差距就是家长的差距!!!


一蓑烟雨任平生4930


家校联合是培养好孩子的前提。

如果说学校教学是孩子成长的土壤,那么家庭就是孩子成长的肥料。

家庭和睦,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习习惯,都是良好的促进。

因此在这个特殊时期,不要想着家庭和学校对立,而是最大可能的把力气往一处使,形成合力。


老师并非强迫家长监督辅导学生。

是有的学生的习惯,需要家长监督,这些事情本来在学校里面是由老师负责的。老师在学校里面的任务很重,教学,管理,其他各项任务。所以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管理这一块的精力,实际上主要就放在需要家长监督辅导的这些孩子身上。

可以说,在学校里面,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不用管,同样的,在家里面,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也不用家长操心。


需要对孩子监督的家长做的就是老师日常在学校做的工作

如果你在这短短的几十天就烦了的话,想想老师,他们一般跟你的孩子,以及和你孩子一样的孩子,至少共处一年。


这不是剥夺他们休憩的角落,而是让他们不至于落后同龄人更多

如果说逼迫学习就是一种残酷,那么学校以外的生活,将会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残酷。


勤学者善于思


现在教育资源还是不足,老师的任务不光是教学,还有很多其他工作,你懂的,所以家长监督辅导也是没办法的事。在学校的时候,课堂作业,老师监督并辅导,家庭作业,老师如何监督,如何辅导?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老师把精力放在改题上,辅导的时间就会少。

我一直有个想法,如果每个班级,能配一到两名助教,专门批改作业,并且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及时总结反馈到任课老师和家长,会不会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当然,好的老师根据经验也会知道学生们哪些地方不容易掌握,得多加辅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