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札記777 漢元帝初期內政矛盾開始出現

⑧匈奴呼韓邪單于覆上書,言民眾睏乏。〔復,扶又翻。〕詔雲中、五原邵轉谷二萬斛以給之【

案,帝國還是有糧食啊。這幾乎是對貢禹的話的一個響亮的耳光。真不知道司馬光團隊是怎麼編輯的。一方面贊同藏富於下,則民自富,一方面又不能不認可皇帝關鍵時候還能拿出糧食來給匈奴救荒。大搞國際人道主義。可是,問題是如果你讓皇帝大搞藏富於民,帝國怎麼能集中財力來全面分配】。

⑨是歲,初置戊己校尉,使屯田車師故地。〔師古曰:戊己校尉者,鎮安西域,無常治處,亦猶甲乙等各有方位,而戊與己四季寄王,故以名官也。時有戊校尉,又有己校尉。一說:戊與己位在中央,今所置校尉在三十六國之中,故曰戊己也。餘謂車師之地不在三十六國之中,當從師古前說為是。宣帝元康二年,以車師地與匈奴。今匈奴款附,故復屯田故地。〕【案:吐魯番地區。漢帝國依然加強對西域地區的管理。對外能力很強。這兩條是外交背景。外交是強勢的,說明漢帝國底氣還是很足的。】

讀資治通鑑札記777 漢元帝初期內政矛盾開始出現


二年(甲戌、前四七)

①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畤,音止。〕樂陵侯史高以外屬領尚書事,前將軍蕭望之、光祿大夫周堪為之副【案:最高輔政機構。經過一年的調整,現在開始全面進入工作期了。】。望之名儒,與堪皆以師傅舊恩,天子任之,數宴見,言治亂,陳王事。〔事,所角翻。見賢遍翻。治,直吏翻。陳王者之事。〕【案,這是一派。名儒,點出其學術立場。】望之選白宗室明經有行〔行,下孟翻。〕散騎、諫大夫劉更生給事中,〔明經有行,言其通於經術,且行修飭也。百官表曰:散騎加官;騎並乘輿車。師古曰:並,音步浪翻。騎而散從,無常職也。給事中,給事禁中也。散,悉亶翻。〕【案,拉攏宗室,為自己的後援隊。貌似是與皇帝的母族對抗了。其實這裡最關鍵的是沒有寫他的日後成了精的妻族的作用。給人的感覺貌似妻族在元帝時期沒有什麼影響。但是我想不可能的。從後來看,這儒家應該是聯繫了王氏家族,也就是元帝的妻族的,這樣,三對一,儒家,皇室中的儒家一派,然後還有皇帝妻族,對付皇帝自身的母族,就是佔上風的。只是這部分沒有寫。可是元帝死前,王鳳已經是侍中衛尉了。這就是等於接管了內廷的安全工作,當然已經是掌握了核心崗位了。說王氏家族在元帝時期沒有動作是不可能的。班固的漢書,幾乎抹去了王政君的一切行動記錄。根本體現不出她的歷史作用,因為給刪去了,結果造成了彷彿就是王莽篡位,而這位漢家老寡婦反倒是沒有什麼錯誤。】

與侍中金敞並拾遣左右。四人同心謀議【案:新的四人班子。注意這是外朝的班子。】,勸導上古制【案:這句話是絕不能忽略過去的。什麼叫古制?古制都包括什麼?這實際上就是提出新的變法思想而已。只不過叫古制。只要一提古制彷彿就正確了。是古非今,正是宣帝所提出的批評所在。古制當然與今天的制度不同,而宣帝剛死不久,儒家就要急著漢元帝改變國家制度了。】,多所欲匡正【案:按照儒家的想法的正確。】;下甚鄉納之。〔師古曰:鄉,讀曰向。意信向之而納用其言。〕【案:採納了不少他們的意見。當然這些古制就究竟是什麼,我們現在還不大清楚。但是慢慢會清楚的。】史高充位而已,由此與望之有隙【案:矛盾出現了。】。

讀資治通鑑札記777 漢元帝初期內政矛盾開始出現


中書令弘恭、〔弘,姓也。衛有大夫弘演。〕僕射石顯,自宣帝時久典樞機,明習文法【案:忽然插入兩個前面沒有提到過的人。讓我們看到問題的複雜性,也是漢帝國中央機構的複雜性。更看到了宣帝臨死前對朝局的安排的另外一面。而父子都很信任石顯,這是非常讓人對漢元帝的政治主張再思考一番的。】;〔續漢志:尚書令,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為中書謁者令。成帝用士人,復故【案:閹人之不得不用。】。令掌凡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僕射,署尚書事,令不在則奏下眾事。辯已見前。〕帝即位多疾【案:身體不好。這對帝位繼承者來說不是件好事。但是有利於控制帝王的人。身體不好,當然也是宣帝想換人的原因。】,以顯久典事【案:長期為帝王服務,其實這裡就是為宣帝服務。漢書佞幸傳已經記錄了為宣帝服務了。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在宣帝的部分沒有寫,這裡只是以這種委婉的方式表示。其實在宣帝時期就已經是中書官了,石顯做到了僕射,後代的副宰相。實際上這是前面沒有提到的另一組輔政人員。只是沒有列入正式名單而已。

】,中人無外黨,〔師古曰:少骨肉之親,無婚姻之家也。〕精專可信任【案:身份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恐怕,跟元帝的私人關係絕對錯不了。宣帝元帝父子都信任石顯,這人基本可以確定是絕對終於漢室的。】,遂委以政,事無大小,因顯白決,〔白,奏也。決,斷也。〕【案:這其實是輔政了,其次,此人的地位在這裡幾乎就是宰相了,另外,元帝採取了個新的執政方式,通過石顯和弘恭來執政,這是等於加強了中央集權。這於蕭望之一派當然就是渭涇分明瞭。】貴幸傾朝,〔朝,直遙翻。〕百僚皆敬事顯【案:這個地位性的描述,等於說是石顯壓制著蕭望之了,而前面蕭望之他們和元帝說的那些話,元帝又是多麼的寵信,多有所接受的話,就又得打折扣了。】。顯為人巧慧習事,能深得人主微指,內深賊,持詭辯,以中傷人,〔師古曰:詭,違也。違道之辯。中,竹仲翻。〕忤恨睚眥,輒被以危法;〔忤,五故翻。睚,五懈翻。眥,仕懈翻。師古曰:被,加也,音皮義翻。危法,謂以法危殺之。〕【案:這些指責,我們幾乎完全可以掠過。我想如果有也是鬥爭的需要。如果考慮漢宣帝的英明,那麼這些話當然就是這些儒家派的知識分子史家們的誣衊之詞。值得注意的是,此事雖然是寫的是西漢的事情,可是寫書的人卻是東漢的人,而當時在班固時期正是儒家和以宦官為代表的中央集權派在殊死的搏鬥,班固擁戴的竇憲一派最後失敗了。東漢人的時代背景不可能不影響到漢書的著作中來。
】亦與車騎將軍高為表裡【案:結成一派,與外戚。】,議論常獨持故事,不從望之等【案:挑明瞭兩派了。史家所述是以蕭望之為正確的。我們知道在我國史書上太監似乎天生就是壞人,就是政治不正確。但是,我們還得再加個條件,就是這二人和元帝還有一層特殊關係,據《漢書》載:漢興,佞幸寵臣,高祖時則有籍孺,孝惠有閎孺。孝文時士人則鄧通,宦者則趙談、北宮伯子;孝武時士人則韓嫣,宦者則李延年;孝元時宦者則弘恭、石顯;孝成時士人則張放、淳于長;孝哀時則有董賢。從《漢書》這裡的記載看,弘恭和石顯的身份與元帝是非常不同的。就是從日常來說,皇帝會信任誰呢?不言自明啊。他們是可以和皇帝同起臥的人。】。

讀資治通鑑札記777 漢元帝初期內政矛盾開始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