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公里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油氣、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新冠病毒、新星雲、“木星之美”


1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公里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中國科技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里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光學》上。


量子糾纏作為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過程的重要資源,其長距離分發對於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及量子物理基本問題的檢驗至關重要。高維繫統擁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強的抗竊聽能力以及更有效的量子計算能力。光子的軌道角動量是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高維繫統,在維度擴展性方面極具優勢。然而軌道角動量糾纏易受大氣湍流或光纖中模式串擾及模式色散的影響,在此之前僅能傳輸幾米的距離,並且侷限於二維糾纏的分發。


——《光明日報》


2

我國渤海再獲重要油氣發現


今日科技話題:公里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油氣、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新冠病毒、新星雲、“木星之美”


中國海油3月18日宣佈,我國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油氣勘探又獲大發現:位於渤海萊州灣北部的墾利6-1-3井,共鑽遇約20米厚油層,測試單井原油年產量可達40餘萬桶。這是萊州灣北部地區首個大型油田。


中國海油介紹,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萊州灣北部地區歷經40餘年多輪勘探,效果均不理想,所發現儲量規模小、分佈不集中,無法建立有效產能。


——《科技日報》


3

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有新說


雲南大學植物古生態團隊在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不同緯度植物地理區系對大滅絕事件或存在不同響應,因此不能以單一機制解釋這一事件對全球生態系統的影響。


在超過45億年的地球演化歷史中,發生過多次生物大絕滅事件,其中約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事件是最大的一次,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超過95%的海洋物種和超過75%的陸生脊椎動物絕滅,使生物界完成了從古生代演化生物面貌到現代演化生物面貌的過渡,對生物界的演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科技日報》


4

新研究:新冠病毒可在氣溶膠中和物體表面存活數小時至數天


今日科技話題:公里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油氣、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新冠病毒、新星雲、“木星之美”


3月17日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能夠在氣溶膠中和物體表面穩定存活數小時至數天。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共同完成。


研究模擬了病毒從一位被感染者身上經咳嗽或接觸而傳播到周圍物體表面的過程,科學家對病毒在這些物體表面保持活性的時長進行了分析觀測。結果顯示,新冠病毒在氣溶膠中可存活3小時,在金屬銅表面能存活4小時,在紙板上能存活24小時,在塑料和不鏽鋼表面能夠存活長達2至3天。


——新華網


5

哈勃望遠鏡觀測到新星雲 天文學家想解釋大恆星起源之謎


今日科技話題:公里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油氣、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新冠病毒、新星雲、“木星之美”


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LHA 120-N 150號星雲,星雲的組成主要是塵埃和氣體,看起如一團雲霧,因為星雲在塌縮過程中存在角動量,所以在恆星周圍還會留下一些繞行的行星和小行星。


星雲通常被認為是恆星形成的溫床,對這一特殊區域的研究能夠幫助天文學家進一步瞭解大質量的恆星是如何形成的。這團星雲在處理過的圖像中呈現出粉紅色,周邊環繞著許多年輕的行星。歐航局在3月19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大質量的恆星形成理論模型認為,它們應該在恆星群內部形成,但是實際觀測的結果顯示,也有10%的大質量恆星是孤立形成的。


——環球網


6

NASA發佈“木星之美”圖像 希望給人類以慰藉


今日科技話題:公里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油氣、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新冠病毒、新星雲、“木星之美”


地球上的人們正處在艱難時刻,但是人類的機器人使者仍然在持續探索太陽系,並向人類傳回宇宙之美的圖像,最近美國宇航局公佈了一張新的木星圖像,希望可以給人類帶來希望和慰藉。


這張圖像展示了木星南半球的風暴景象,這張圖片是由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接近這顆巨大的氣態行星時所拍攝的四張圖片合成而成。平民科學家凱文·吉爾(Kevin Gill)對這些圖像進行處理,創造出了最後的傑作。


——環球網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