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就在剛剛,木星「多」了12個「子孫」!

大家好,今日最大的新聞某過於木星新發現12顆衛星的這個新聞了,這麼說來,看來學校教材需要修改了。

驚呆!就在剛剛,木星“多”了12個“子孫”!

木星看上去,如同是一顆帶有木紋的圓球「圖片來自東方IC」

驚呆!就在剛剛,木星“多”了12個“子孫”!

木星/木球?傻傻分不清楚「圖片來自網絡」

從望遠鏡裡看上去,好美的木星。像及了一顆帶有木紋做成的圓球,上面的大紅斑更像是木紋上面的木結。

俗話說:看上去很美。是的,在美麗的外表的下面,其實掩藏了一顆恐怖的世界。

咱們初中都學過,木星是太陽系裡行星中最大的一顆,大概多大呢?足足能裝下1200個地球。想想它有多大了吧?

驚呆!就在剛剛,木星“多”了12個“子孫”!

木星與地球體積對比,感到我們渺小了沒有?「圖片來自東方IC」

木星是一顆氣態的狂暴的星球,沒有探測器登陸過,更沒有人去過。所以這些都是科學家們通過觀測進行預測的。那木星到底的結構是什麼樣的呢?為什麼不能登陸木星呢?

驚呆!就在剛剛,木星“多”了12個“子孫”!

我們的家園地球的結構朋友們都耳熟能詳了,從外太空進入便是大氣層,然後就是堅實的陸地,地殼下便是幾千公里的地幔,然後就是液態的地核。而木星則和地球大相徑庭,假如你乘坐一艘能到達的木星的宇宙飛船來“登陸”木星,你的經受這樣的一次慘絕人寰的登陸過程。首先,當你來到木星的軌道時,你會發現巨大的木星體積帶來的強大引力,直接將飛船“拽”入它的大氣層,童話裡的漂亮木星變的如此面目猙獰,木紋狀的是表面條狀的大氣層,強勁的颶風快把飛船撕裂,由於引力的作用,你的過載達到了2.5G~3G左右,壓的動彈不得。當你穿越長達3000公里的木星大氣層的時候,最要命的你還要碰到木星的閃電,強度是地球閃電的10000倍以上,如果被它擊中,你和飛船將成為木星的大氣層的一部分。當然,木星的大氣層可不是地球的大氣層,它是由氫氦構成。

驚呆!就在剛剛,木星“多”了12個“子孫”!

“漂亮”的木星大紅斑,可是長達25000公里的木星氣旋“風暴眼” 「圖片來自東方IC」

當你穿越了漫長的大氣層活下來的時候,你可以“登陸”了,不過你的飛船可要防“水”,因為你登陸的是一個深度約27000公里的液態氫的海洋表面,這裡“空氣粘稠”,壓力巨大,可別扯在這片海洋裡去釣魚了,不過也說不定,宇宙之大,誰說生物只能在液態水裡才能生存呢?。如果你的飛船可以潛“水”,當你潛入27000多公里深的“海底”時,你將看到的是金屬的氫了,溫度也高達30000多攝氏度,據說,這裡離木星的內核還遠著的。木星從外至內,隨著壓力的增強,氫氣從氣態到液態,到最終的金屬氫,想想都後背發涼,不寒而慄。不過,能到這裡,已經是在我們認知的物理學範疇內不可想象的事了。

木星同其它的行星一樣,都有衛星,但木星有多達67顆衛星(包括已命名的52顆和未命名的12顆衛星),木星的衛星有大有小,小的直徑僅有幾公里至幾百公里,最大的木衛三直徑則有2600公里。朋友們最熟知的就是木衛一到木衛四了,這幾顆衛星可是當時的牛人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制的望遠鏡發現的,木衛二(歐羅巴europa),很多科幻片都以此為題材,據NASA探測器探測,上面可能有外星生命。

驚呆!就在剛剛,木星“多”了12個“子孫”!

木星的著名4顆衛星外形及表面圖 「圖片來自網絡」

就是在今天,據《國家地理》報道,天文學家準備在搜索一顆假想的行星“巡天”時,卻意外的發現了木星的周圍還有12顆新衛星,這下木星衛星由原來的67顆增至79顆了。真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木星的衛星之所以難以觀測,主要是因為小,且亮度低。打個比方就像讓你在一盞亮著的大燈泡邊上去找一粒灰塵一樣的困難。

驚呆!就在剛剛,木星“多”了12個“子孫”!

木星衛星的三個大家庭軌道圖以及Valetudo衛星軌道圖「圖片來自網絡」

這次發現的12顆小衛星體積僅有幾公里左右,或者可以說是一顆“大石頭”,最奇怪的就是其中一顆命名為Valetudo的小衛星。通常來說,根據木星衛星運行軌道及距離木星的遠近,木星衛星分為三個群組,分別是距木星最近的伽利略衛星群、距離木星最遠的外圍逆行衛星群以及居於這二者之間的順行衛星群。新發現的12顆衛星中,有9顆位於外圍逆行衛星群,它們的軌道方向和木星的自轉方向相反,公轉時間大約為兩個地球年。而這顆Valetudo的小衛星就在這個最外圍的外圍逆行衛星群中,但它卻與其它的衛星運行方向相反,打個比方,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逆行,所以極有可能發生碰撞。

這次發現並非是剛剛發現的,是卡內基科學研究院科學家斯科特 S.謝潑德領導的研究團隊在2017年春天就發現了,經過一年多的軌道確認,於今天正式發佈消息,並得到IAU(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正式確認。

宇宙之大,隨著人類的科技進步,眼界也越走越遠,知識在進步,我們小時候課本上所學的,可能會被新的知識覆蓋或替換,還是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活到老,學到老”。

宇宙無疆,知識無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