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和外戚——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衰落的象征!

所谓外戚,顾名思义就是外来的亲戚,简单来说就是皇帝后宫的皇后和嫔妃他们的娘家人,这些人与皇帝不是一家,由于有了姻缘的这种关系成为了皇室当中的一员,而这些人由于后妃们的枕边风,往往会获得十分重要的诠释,这是中国王朝家天下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宦官由于有身体上的缺陷,因此他们往往在心理发展上很不成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有问题却并不妨碍他们作为亲近之人,有机会接近皇帝并影响皇帝做出的决策,这便是宦官的可怕之处,他们往往会影响皇帝对一个重大决定所作出的导向。

历史上由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于是出现了像在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做法,而这些垂帘听政的太后们年龄都不大,一般不过二十几岁,他们死了,丈夫精神空虚,颓废无以寄托,便把感情的关注点从夫妻生活转移到朝廷大臣的处理上来,然而这些年轻的太后们没有社会经验和统治经验,没有能力来驾驭国家机器,只好依靠自己娘家的父兄帮助自己来处理国家大事,这样国家政权便落到了外戚的手中形成了一个十分强势的外戚集团,他们中饱私囊,完全为了娘家服务朝政,顿时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娘家政权”。

这种权利的控制只能是暂时的,皇帝总有一天会长大,小孩总有一天会懂事,不再听筒摆布,于是有些外企为了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位置,便动了弑君的念头。

宦官和外戚——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衰落的象征!


宦官和外戚——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衰落的象征!


宦官和外戚——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衰落的象征!


虽然危机重重,但是也有一部分的皇帝能够摆脱外戚的魔爪。在担惊受怕中成长为一个成年男子皇帝的自尊心,使得他们必须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政权,在自己的政权当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是外戚的存在让皇帝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由此皇帝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也就是宦官就成为了皇帝选择的唯一选项。宦官照管,皇帝的日常起居俗气,皇帝的性情习惯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当皇帝长大成人要求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利的时候,必须同企图继续专权的外戚集团产生矛盾,在同外戚集团的斗争中,宦官成为皇帝的天然盟友,在宦官的协助下皇帝夺回政权。

在宦官的协助下,皇帝夺回了政权之后,有功的宦官“享土地之封,超公卿之位。”国家的权力便有落到了这些有功的宦官手中,由于他们本来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上长期的压抑,他们的手段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朝政由此变得更加黑暗。

正所谓树倒胡孙散宦官的唯一支柱就是皇帝当皇帝死去,新君继位,宦官由于政治身份卑贱而不能辅政。新皇帝本身又有一群伺候他的新宦官,外戚这时候又重新扬眉吐气地走向了垂帘听政的老路,其后来便又是外戚来宦官走,皇帝成人用宦官外戚走,皇帝驾崩,宦官走外戚来。形成了一个十分严密没有办法破解的恶性死循环。

东汉末年如此衰微,便是由于宦官和外戚频繁专权造成的。之后的各个封建朝代也都亦如此。之后朝代最出名的便是明朝的东林党和宦官之争。国家便在这些自私自利和无能的集团手中走向衰败。

宦官和外戚——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衰落的象征!


宦官和外戚——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衰落的象征!


宦官和外戚——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衰落的象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来自《三国两晋超有趣》三国两晋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与两晋之间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天下三分,如三足鼎立。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直至公元420年被刘裕建立的宋所取代)

人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以人为本历史才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