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慧勇詩評]《白玉蘭》中的悲憫情懷

谷慧勇詩評:《白玉蘭》中的悲憫情懷


《白玉蘭》

作者/流泉

窗外的白玉蘭開花了

無聲無息,一朵一朵的,開了

一樹一樹的,開得那麼耀眼

那麼白


白過了一個春天的冷冽

白過了一座城市的寂寞與空曠


那麼白

白口罩那麼白

白大褂那麼白


白過了暗夜一盞盞不眠的燈火

白過了生命線上一隻只掙扎著始終不肯落下的手


一把熱淚,灑在廣袤的大地上


窗外的白玉蘭開花了

開得那麼熱切,那麼白

就像此刻,我卑微的身體和祈禱

一片寒風中的白雲蘭花瓣那樣

顫抖在疼痛中的祖國

春天的白玉蘭,花朵碩大鮮豔,那種藍天下曠野中,飽滿而恣意的白,確實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但我們多數人的震撼,往往停留在“美”上,並沒有從中覺悟出“悲憫”,或者說,還沒有深入到一種情懷中去,與掙扎中的生命對話。

而詩人流泉做到了。他只所以能做到,源於他善良而柔弱的靈魂,也源於他敏感的藝術觸角和對生活的熱愛。

在這首詩中,白玉蘭的“白”,就像一條河流一樣,始終在流淌著。“白”,不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儀式,一場聲勢浩大的白色悼念,無時無刻不在掏空我們的眼淚。

多角度、多維度比喻,是本詩的主要特色。

比喻的奇特所造成的陌生感,讓這首詩的張力伸到最大。

比喻的無所不及,又讓眼前的白蘭花,成為我們觀照生命的一面多稜鏡,給人以立體的透視。

白與城市的空曠相比,是城市的靜默;白與口罩、白大褂相比,是對醫者的讚頌;白與燈火、掙扎的手相比,讓我們想到痛惜。

特別是“就像此刻,我卑微的身體和祈禱/一片寒風中的白雲蘭花瓣那樣/顫抖在疼痛中的祖國”,把詩人的悲憫之情推向高潮。對祖國,對人民的愛,每一個都感同身受。我們的“顫抖”何時有過一刻的停歇。

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非常明顯,一是反覆迴旋,把“白”就像塗抹牆壁一樣,一遍又一遍糊在我們的心岸上,構成一片白色的崖畔,崎絕而驚目;二是聯想豐富。一個個看似無關,卻又恰當的比喻,讓我們對仍然身臨的疫情和受難中的祖國,有了更深的痛感和憐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