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想要告老還鄉,為何乾隆此時說宮燈歪了?

用戶61402406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是乾隆年間少有的清官,因為人正直,為民辦事,在劇《宰相劉羅鍋》中也是深得乾隆信任,百姓也十分愛戴他。乾隆一生文治武功,晚年自封為“十全老人”,一生都以自己的皇爺爺康熙為楷模。

乾隆在即位之初曾立下誓言:假如能在位60年,當傳位於皇太子,不敢和聖祖爺康熙比肩(康熙在位61年)。估計當時乾隆在立此誓言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能活這麼久,眼看著60年之期將至,乾隆終於在乾隆60年的時候,將皇位禪讓給了皇十五子顒琰,帝號嘉慶,自己當上了太上皇。雖然皇位禪讓給了顒琰,但是大清的權力還是掌握在了乾隆的手裡,而嘉慶只是一個實習皇帝。

嘉慶繼位後,此時的劉墉也老了,身子骨也大不如前,於是在朝會之上向嘉慶和乾隆提出了告老還鄉的請求。嘉慶在聽到劉墉這個消息後,肯定是不願意的,想極力挽留,這是為何呢?此時在朝中和珅深得太上皇乾隆的寵信,勢力極大,而像劉墉這樣正直的社稷之臣並不多,雖然乾隆尚在,但此時嘉慶需要培植一些這樣的人,為他鞏固政局,說到底還是為了大清社稷。

劉墉在當時有個外號叫做“劉三本”,就是說每次上朝之時都會上奏三本,而且都是重要的大事,可見劉墉的一片忠君愛國之心。當乾隆看過劉墉的告老還鄉的奏請後,問起嘉慶,嘉慶表示想讓劉墉繼續留在朝堂之上,發揮其餘熱。

乾隆豈會不知道嘉慶的心思?

乾隆連忙打斷嘉慶,直接問了句:“留還是去?”乾隆說出這句話後,嘉慶頓時沒有了立場,因為此時的乾隆雖然是太上皇,大清的實際掌控者還是乾隆,嘉慶不明白乾隆這句問話的意思,擔心猜錯乾隆的心思,一時為之語塞。乾隆看出了此時嘉慶的尷尬局面,便指向一處宮燈說了一句:“顒琰,你看宮燈歪了。”嘉慶看了看乾隆所指的那一處宮燈,便說道:“沒歪啊”。乾隆笑笑,便問向朝中大臣,朝中大臣除了劉墉之外,均隨之附和宮燈歪了,其中以和珅的表現更為激烈。


乾隆此舉頗有指鹿為馬的嫌疑,嘉慶這時附和到:“兒臣已看清楚,確實是歪了。”乾隆笑笑,便讓和珅對宮燈進行撥亂反正,和珅領旨後將宮燈由正撥歪,反而得到了乾隆的讚賞,而嘉慶也從中得到領悟,遂准許了劉墉告老還鄉的請求。

乾隆宮燈此舉有何用意?

乾隆並非指鹿為馬,而是借宮燈一事點播嘉慶,朝中像劉墉這種正直為國為民的官員並不多,都是一些趨炎附勢之輩,尤其是劉墉的死敵和珅此時的權利越來越大,但和珅深得乾隆喜愛,所以乾隆既不想打壓和珅,也不想劉墉受到朝中死敵的迫害,落下一個悲涼的下場,乾隆此舉是為了保護劉墉。而讓和珅撥弄宮燈是為了提醒嘉慶,大清的江山就如此刻的宮燈,看著是正的,其實早已歪了,提醒嘉慶這是朝中有權臣的緣故,欺上瞞下,一些國家大事不能上達天聽,此時的大清江山已經出現了問題。嘉慶瞬間明白了乾隆的意思,所以同意了劉墉告老還鄉的奏請,而且在乾隆駕崩後沒多久就將和珅處死,財產罰沒充公。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豬小胖說歷史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每一位歷代的君王都是善於揣摩人心的高手,這當然也包括這位寫了好幾萬首詩的風流皇帝-乾隆。

當然啦,《宰相劉羅鍋》的片頭也告訴我們,這不是歷史,這只是民間故事。

其實,這段戲我們看誰笑的最甜,眼神最清亮就該知道誰是受益者。

嗯,對,沒錯,就是嘉慶皇帝顒琰。

他明白了,這是他老子太上皇乾隆教他怎麼當皇帝呢。

電視劇中,劉墉幫著嘉慶皇帝認清了和珅的嘴臉,嘉慶也覺得劉墉忠,和珅奸。

這種心態,乾隆看的一清二楚,他顯然認為,嘉慶這樣倚重劉墉是不對的。

所以,乾隆就指鹿為馬,指著好好的宮燈非得說是歪的。

而和珅還真是配合,不僅說宮燈是歪的,引得群臣複合他,

等乾隆讓他弄正了宮燈的時候,還問乾隆:“陛下,您看,把宮燈往哪兒撥?”

這是在幹啥?

這是老皇帝乾隆在告訴自己兒子,大臣的權利,都是當皇帝的給的,

但是,如果太倚重偏向某一個大臣,那就會造成該大臣權傾朝野,尾大不掉,譬如和珅。

而劉墉成功請辭後,在大殿上說的那番話,也恰恰印證了乾隆想表達給嘉慶的意思。

羅鍋子說了:“我是平頭老百姓了,不像你們這些大臣們還得對和大人保持恭順!”


這就是所謂的帝王權術吧,

重要嗎?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也許是視野吧。

我們看著《宰相劉羅鍋》的古裝劇,感覺離自己很遠,是古代的事情。

其實,那時候,已經是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事了。

十九世紀初,是啥概念?1820年,嘉慶皇帝薨,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鴉片戰爭開始,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封閉的清帝國王朝的大門。

幾十年後,老大帝國轟然倒塌!

再高深的帝王權術,有什麼用?

閉門造車,不睜眼看世界,使腐朽的清王朝走向死亡!


泰林說趣史


劉墉辭官?那是不可能辭官的,誰辭官劉墉都不會辭官,因為在劉墉八十多歲的時候,還是老當益壯,輕健如故,雙眸炯然,寒光懾人。身體十分硬朗,槓槓的!

劉墉辭世是在八十五歲的時候,在仙去前兩天,劉墉老先生還邀請賓客一起飲宴,年輕的像一個小夥子,甚至還去南書房值班了呢。死都死在崗位上的劉墉,當然沒有辭官了。

不過,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有這麼一齣戲,是劉墉辭官的戲。這段戲安排在嘉慶年間,當時乾隆還活著,應該是嘉慶1-3年左右。

當時劉羅鍋劉墉的年齡挺大了,感覺幹活也幹不動了,他就有了退隱之心,想要回到鄉下養老,安度餘生。

這一天上朝的時候,外號劉三本的劉墉(劉墉每次上朝都喜歡上奏三本重要事情),這一天只帶來了一本,這本是什麼呢?辭呈!

劉墉唸完了他的本,表述了自己的心意,一聽說劉墉要離開朝堂,嘉慶心裡不太舒服,因為當時乾隆掌權,和珅是乾隆的代言人,幾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嘉慶只是一個空殼,嘉慶就指望劉墉這樣的老臣能夠制衡和珅呢,如果劉墉一走,本就孤零零的嘉慶更加無助了。

嘉慶當時就表示,劉墉你別想走了,死也要死在朝廷,堅定的拒絕了劉墉辭職的請求。劉墉一聽,內心長嘆,他知道他想回想安度晚年的想法估計是泡湯咯,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就在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乾隆發言了,卻說了一句不著邊際的話:“宮燈歪了。”聽到這句話,嘉慶和文武百官都去看乾隆望著的那盞宮燈。

從安靜到莫名其妙到和珅大喊出:“果然歪了”。和珅只用了2秒鐘的時間,聽了和珅的話,大家紛紛附和,說這燈確實歪了,歪得不像樣了都。

和珅不僅叫得歡,甚至還親自動手去扶正了宮燈,當然了,“扶正”後的宮燈反而是歪得,因為這個宮燈根本就沒歪。這樣的情節讓人想起了趙高的指鹿為馬,只有劉墉感覺好笑,卻沒有任何表態。

乾隆看到和珅的做法,很開心,呵呵的笑起來。嘉慶的臉上卻冷若冰霜,乾隆說話的這一刻,讓嘉慶感受極多。

乾隆的一句“宮燈歪了”,群臣紛紛說“宮燈歪了”。嘉慶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這位太上皇的威嚴勝過自己,在朝廷之中,他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是真正的皇帝還是乾隆,這是乾隆在示威,只有劉墉不吃這一套,君君臣臣,劉墉不願壞了規矩,也不願壞了自己的底線。

乾隆說完“宮燈歪了”以後,和珅第一個附和,這在意料之中,畢竟和珅跟定了乾隆,這讓嘉慶很不滿意,他不喜歡和珅這個乾隆的代言人,他成為當時最大的權臣,讓嘉慶的惱怒都發洩到了他的身上。

在和珅表態之後,滿朝文武百官紛紛表態“宮燈歪了”,只有劉墉一人沉默不語,正直的劉墉反而成了一個異類。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劉墉當時的處境,太難了。

乾隆輕飄飄的一句話,讓劉墉的處境一看便知;也讓嘉慶明白,誰是這群諂媚之人的首領,而這個人,必須要除去。

劉墉則相反,他日漸衰老,力不從心,孤身一人立於朝堂,難免遭人陷害,此地已經不是劉墉久居之所了。

想到這裡,嘉慶決定批准劉墉離職,返鄉養老。聽到這樣的話,劉墉的眼睛閃過一絲光芒,他在謝恩之後,眼含淚光望了一眼嘉慶,四目相對之下,盡是寬慰和珍重之意,君臣之間形成了一種惺惺相惜的默契。


乾隆這句“宮燈歪了”,就是想讓嘉慶看清形勢,更是在保護劉墉,他不想看到劉墉晚年落個悽慘的下場。

也讓嘉慶看清了哪些人是諂媚之徒,哪些人是隨波逐流,哪些人是真有本事,乾隆80多歲,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穩定皇權,一統江山,做一個好皇帝!


野史日記


在歷史電視劇當中必須有這樣的一個鏡頭,劉墉想要告老還鄉,而乾隆突然說了一句宮燈歪了,當嘉慶聽到自家老子說出這樣一句話的時候,立刻准許了劉墉的辭職申請。

事件回顧

首先說明一點,這個所謂的鏡頭以及劉墉想告老還鄉,這其中的一些故事完全是根據一些民間野史相杜撰的,因為劉羅鍋理論上來說與和珅沒有任何衝突,無論是政治衝突還是經濟衝突都沒有。

雙方能夠平安無事,是因為年齡差距,劉墉與和珅的年齡相差太大,而且當劉墉獨掌政權的時候,和珅還作為一個小學生沒有成長起來。可是我按照電視劇的分析來看,這樣的鏡頭倒也在情理之中。

劉墉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已經年邁,可是劉墉儘管年邁,腦子卻不糊塗,手腳也相當靈便,再處理一些大事件的時候,成為了皇帝的左膀右臂,根本離不開他。

再加上嘉慶皇帝剛剛繼位,對於朝廷大事根本不清楚,有劉墉這樣一位正直的大臣處理朝廷事務,對於嘉慶皇帝來說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劉墉說到想要告老還鄉之時,嘉慶皇帝非常猶豫,左思右想之間反倒不知該怎麼辦了。

而乾隆皇帝此時莫名其妙的指著宮燈,說到你看這個燈歪了。

當乾隆皇帝說完這句話之後,以和珅為首的諸多大臣紛紛表示沒錯。和珅表現的尤為誇張,甚至還找了根竹竿,想要試圖去撥正那個燈。

所有的大臣都動起來,只有劉墉一個人非常淡定,站在此處不為所動。

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敏感時期,嘉慶皇帝突然明白自己的父親想要表達什麼意思,於是准許了劉羅鍋告老還鄉。

沒錯,這就是事實

好了,接下來我們需要講兩點,那就是乾隆為什麼在這個時間節點說宮燈歪了,他說這句話的意義是什麼?

第1點,當時的宮燈根本沒有歪,而乾隆皇帝故意點出這一點,就是為了讓嘉興皇帝明白,儘管現在你當上了皇帝,在滿堂文武大臣中也有一定的威望,可是普天之下所有需要做結論的事情都需要由我來,儘管這個燈沒有歪,可我說它歪了,所有的大臣都說這個燈歪了。

第2點就是告訴嘉慶皇帝讓趁著這個機會,讓嘉慶皇帝明白哪些人是忠臣,哪些人是奸臣,哪些人是能臣,哪些人是庸臣。將一個原本沒有歪的燈說成歪的燈,而此時有諸多大臣相互呼應甚至趁著這樣的機會,向皇帝表忠心。

這也在暗示皇帝有些大臣留不得,需要儘早做處理。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一旦劉墉走後,整個朝廷的勢力將會再次迴歸不平衡,需要採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平衡朝廷勢力,平衡各個官員之間的制約。

當然,劉羅鍋在提出辭呈的時候就已經下定了決心,哪怕是6匹馬也不一定能夠拉他回來,與其這樣倒不如送個人情,既然想回家,那就回家休息去吧,反正為大清王朝的貢獻已經足夠了。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有這麼一齣戲,劉墉覺得人老了,在朝廷上遞上辭呈,說自己年老力衰,不堪大任,該告老回鄉,頤養天年。嘉慶皇帝肯定是不願意的,所以還是想挽留劉墉,沒有人跟和珅打對頭戲,這太上皇加和珅,自己這小皇帝的日子何時才能算到頭?不想這番話惹怒了乾隆,一句“宮燈歪了”定了性,劉墉你心走壞了,起了歪心思,就回家種地賣紅薯去吧!

乾隆本來就貪戀權勢的感覺,根本不願意放手給嘉慶,名義上是扶持嘉慶,等嘉慶熟練處理宮廷事務後才退出幕後,實際上是享受帝王的特權,聽大臣的溜鬚拍馬,聽百姓的歌功頌德,看盛世豐功偉績後的繁華,享受這份得天獨厚的成就感。一旦落幕換了天地,那還能有這些感受,因此定了個不超過皇祖父康熙在位61年的承諾,嘉慶,等等吧,皇位始終是你的,也必將是孫子的。

朝廷中和珅當道,人人敢怒不敢言,這皇位在和珅一幫人的維護下,嘉慶只能做個皇帝的傀儡,聽乾隆老頭子的話,看和珅的臉色行事,心中憋屈無比。人人都知道乾隆貪戀皇位,但沒有人敢講,人家兩父子誰坐皇位還不是自家的家事,誰也犯不上為個手無實權的新君開罪乾隆。

沒有風,牆頭草哪敢隨便亂動,斬草除根這事朝廷最拿手。

唯一能和和珅分庭抗禮的劉墉,這時要走了,只好借這最後的機會規勸乾隆,人老了要服輸,把皇位傳給嘉慶吧,你霸住這皇位也不是個事呀。皇位始終都是你一家人的,何必貪戀權勢讓父子生分,民間嘲笑呢,學我放下吧,頤養天年,抱抱兒孫也是種生活。

大臣就算明白這層意思,自己哪敢說,官位還要不要,頸上人頭還保不保?只是佩服劉墉的人品,把衛國之心說的明白,贊同不等於去擁護,大臣們所以沉默。

乾隆心下很不痛快,你要走就走,還給朕添亂子,這話說給誰聽?於是直接說了句“宮燈歪了”,是指劉墉之心歪了,既然不正,留之不得。一向對乾隆心思瞭如指掌的和珅,立馬說“果然歪了”,還跑去假摸假樣的扶了一下,群臣附和這燈果然歪了,把無中生有的事說成了事實,掩飾掉了劉墉的本意,也化解了大臣之間勸退的念頭。

劉墉看見乾隆這話的示威之意,明白乾隆還放不下權勢之位,只好打住了念頭,默然告辭回鄉。

嘉慶自然也明白了乾隆的意思,只要乾隆在皇位一天,他的話就是聖旨,沒有哪個大臣敢違背,至於想出頭的人,跟劉墉一樣,回鄉養老去吧;再不識抬舉,可能老子手黑,一怒之下剝了一群不知好歹之人的烏紗帽。這皇位,自己只能等了。

乾隆在劉墉告老還鄉時說宮燈歪了,就是打斷了劉墉勸自己退位的本意,以宮燈歪了一話既指劉墉的心思歪了不必再留,二來警告嘉慶勿要生不忿之心,三來告誡群臣要識趣,別再打勸退的主意。

乾隆以群臣的附和的現實告訴嘉慶:老子做皇位還沒夠,你再等等罷!坐夠了就給你,60年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西遊夢紅樓


《宰相劉羅鍋》大結局中有這麼一段:開朝會的時候,已經退休的乾隆坐在皇位上,身為皇帝的嘉慶反倒是坐在了下首。

這一點其實和歷史上的記載一樣,據外國傳教士所記:太上皇乾隆坐在皇位,嘉慶皇帝在旁站著,每當大臣奏報後,嘉慶總是先看看老父親的臉色,由乾隆定奪後再下達旨意。所以人說乾隆是“禪而不退”,牢牢地把握著帝國的權力。


劇中當時已經七十歲的劉墉向嘉慶請辭回家,嘉慶想留,但不敢明說,乾隆就指著殿內的宮燈說了一句:“我覺得,這盞宮燈歪了。”除了劉墉不說話之外,滿朝文武都說“宮燈是歪了”。

就連嘉慶皇帝也說“確實是有點歪”。可宮燈並沒歪啊!要不乾隆讓和珅去撥正宮燈時,和珅也不會不知道該往哪裡撥了。

最後和珅胡亂撥了一下,把原本就正的宮燈給撥歪了,可這樣反倒讓乾隆滿意,說“這下正了”,同樣的除了劉墉外,包括嘉慶在內的所有人都把已經歪得不像話的宮燈說成是正的。而經過乾隆這樣一提醒後,嘉慶恍然大悟,立刻同意了劉墉的辭官回鄉。

乾隆這“宮燈”有什麼含義呢?其實他是在提醒嘉慶,要坐穩皇帝位就得靠和珅這樣的狗腿子,不能用太直率的人。乾隆自詡為十全老人,大清也確實是在他手底下達到了最強盛的時期,他很認可自己的治理方法,也希望兒子能繼承這樣的手段,來控制住整個大清,像劉墉這樣剛直的人早就不適合正值“盛世”的大清了。

也有說法是乾隆為了保護劉墉,讓他全身而退,故意出個題目來做,可後面乾隆被蒙,說劉墉抄他的詩句時,那股骨子裡透出來的陰狠,眼神中充滿著的毒辣,完全就是一副不肯放過劉墉,一定要置於死地的樣子。所以乾隆的“宮燈”不是為了放過劉墉,而是要告訴嘉慶:聽話的人才能幫助自己坐穩江山,宮燈歪了才證明自己的位子正了。

嘉慶皇帝也確實是在處處模仿他老爸,在最後一集聽戲的時候,嘉慶身旁兩位大臣就可以看成是劉墉和和珅的翻版:一位看到興起處哈哈大笑,絲毫不顧及嘉慶的臉色;一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嘉慶,及時救下了他掉落的杯子。嘉慶對後一位投去了老父親般的微笑就說明了一切:嘉慶也在學他父親那一套,只不過功力不夠,學成了個四不像而已。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其實這是《宰相劉羅鍋》裡的片段,他裡面很多內容都是帶有主觀色彩的想象添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也確實是一部良心歷史劇。

在這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幕,就是劉羅鍋向嘉慶提出要告老還鄉,但是嘉慶沒有準許,直到乾隆說了一句“宮燈歪了”以後,劉羅鍋說宮燈並沒有歪,嘉慶才批准了劉羅鍋的請求,那麼乾隆整這麼一出到底是啥意思呢?

假如這件事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那麼我們根據當時的歷史情況可以做個一二推測。

  • 這是為了向嘉慶證明,真正掌權的還是乾隆自己。當時乾隆只是隨手指了一盞宮燈,宮燈並沒有歪,但是乾隆說歪了,下面的大臣絕大多數也都跟著附和說宮燈歪了,這無非乾隆變向的向嘉慶證明了自己在朝中還是有不小的影響力,真正的大權還是在自己手中的。

  • 就是為了藉機告訴嘉慶,和珅等人到底是個啥樣。當時那盞宮燈本來沒有歪,但是在乾隆說完以後,和珅主動上前將宮燈弄歪,乾隆還因此誇獎了他,除了劉墉之外的大臣們也紛紛誇讚,整個官場上的派別區分可以說是非常明顯了。

  • 是為了成全並保護劉墉,讓他能夠完好的結束自己的仕途。縱觀歷史來看,乾隆還是非常珍惜劉墉的,而且乾隆也算得上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一旦真的沒了大權,是不可能在這樣一個官場中保護劉墉,可能導致劉墉晚年淒涼性命不保。

所以就選擇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勸服嘉慶,讓他放劉墉告老還鄉。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乾隆一生活了89歲,在位60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所以,歷史上關於乾隆的記載,也是非常多。在乾隆一朝中,有三個人在如今影視劇上鏡率非常高,他們分別是和珅,紀曉嵐以及劉墉。在《宰相劉羅鍋》中劉墉更是被稱作為一個羅鍋,根據史料記載,劉墉本身並不是一個羅鍋,只是身材有點高,後來年紀大了有點駝背,民間就將劉墉稱為“劉羅鍋”。

劉墉在歷史上是有名的清官,深得百姓喜愛。有關他的事蹟廣為流傳。在《宰相劉羅鍋》中有一個劇情讓人一直不解,就是劉墉想要告老還鄉的時候,嘉慶猶豫不決。此時乾隆說“宮燈歪了”嘉慶立馬准許劉墉告老還鄉,這是為何呢?

乾隆退位後,嘉慶上位,但這時候乾隆依然掌握著大清的權利。年數一大的劉墉也想退休告老還鄉、不過劉墉確實有才能,嘉慶皇帝一時間對劉墉的去留不知該怎麼辦,乾隆看到了嘉慶的尷尬局面,便說“你看宮燈歪了”,嘉慶看了看宮燈說“沒歪啊”,乾隆又問了問大臣,除了劉墉之外,所有的大臣都說“宮燈歪了”,其中和珅表現的更激烈。和珅將本來是直的宮燈撥歪,乾隆反而誇獎了和珅。此時的嘉慶已經明白乾隆的意思了,於是就批准了劉墉告老還鄉。

乾隆這樣做有點指鹿為馬的意思,誰都知道宮燈是直的,但是還是附和乾隆。所以說朝堂之上除了劉墉之外都是趨炎附勢之徒,而乾隆很可能是在保護劉墉。因為乾隆不想打壓和珅,也不想讓劉墉得到迫害。另外也告訴嘉慶,劉墉已經這麼大年紀了,還要和他們鬥下去嗎?另外這也是在提醒嘉慶,知道那些人可以用,那些人不可以用。

不過,這只是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劇情,是虛構的故事劇情,在真實歷史中並沒有。我們對此分析,也僅是從電視劇的劇情角度去分析。


關河南望


其實這是《宰相劉羅鍋》裡的片段,他裡面很多內容都是帶有主觀色彩的想象添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也確實是一部良心歷史劇。

在這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幕,就是劉羅鍋向嘉慶提出要告老還鄉,但是嘉慶沒有準許,直到乾隆說了一句“宮燈歪了”以後,劉羅鍋說宮燈並沒有歪,嘉慶才批准了劉羅鍋的請求,那麼乾隆整這麼一出到底是啥意思呢?

假如這件事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那麼我們根據當時的歷史情況可以做個一二推測。

  • 這是為了向嘉慶證明,真正掌權的還是乾隆自己。當時乾隆只是隨手指了一盞宮燈,宮燈並沒有歪,但是乾隆說歪了,下面的大臣絕大多數也都跟著附和說宮燈歪了,這無非乾隆變向的向嘉慶證明了自己在朝中還是有不小的影響力,真正的大權還是在自己手中的。

  • 就是為了藉機告訴嘉慶,和珅等人到底是個啥樣。當時那盞宮燈本來沒有歪,但是在乾隆說完以後,和珅主動上前將宮燈弄歪,乾隆還因此誇獎了他,除了劉墉之外的大臣們也紛紛誇讚,整個官場上的派別區分可以說是非常明顯了。
  • 是為了成全並保護劉墉,讓他能夠完好的結束自己的仕途。縱觀歷史來看,乾隆還是非常珍惜劉墉的,而且乾隆也算得上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一旦真的沒了大權,是不可能在這樣一個官場中保護劉墉,可能導致劉墉晚年淒涼性命不保。

所以就選擇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勸服嘉慶,讓他放劉墉告老還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