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白鹿原》的開頭為什麼要寫白嘉軒娶了七個老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名師巨典


首先,這是個很吸引人的開頭。有種“人未到,聲先至”的感覺,給人以遐想和思考的同時,一步步把全副注意力拉進小說裡。

其次,這樣的開頭也隱隱暗示著白嘉軒的強悍命格會成為最終的“贏家”。而嫁給白嘉軒的前六個女人,要麼隱忍的死去,要麼悲慘的死去,要麼反抗後死去,但這並不影響他娶第七個女人。這也從某一方面反映了女人在當時那個社會背景下的悲慘境地。

最後,這樣的開頭也迎合了當時的時代,有極強的故事性,引人去探究和深讀。





超人扒叔


小說《白鹿原》是陳忠實先生的代表作品,是他用來墊棺材板的作品,發表之後很快就獲得茅盾文學獎。被評論家白燁稱之為:代表新中國五十年來文壇最全思考、最美收穫的作品。我幾乎隔幾年都會重新翻閱一次,每次讀都有很大的震撼。


小說的開頭我都會背誦了,是這樣一句話:後來白嘉軒回憶自己的一生,最引以為豪壯的就是他接連娶了七個老婆。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當時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剛剛進入中國,成為一代人的偶像。這個開頭明顯是模仿的馬爾克斯的風格,以一種回憶的腔調進入小說的氛圍。

這一句話如果你仔細品味的話,就可以有很多內容在裡面。首先交代,故事的主人翁:白嘉軒是一個特別生猛的人物,連續娶了七個老婆;接下來又會引起人們的好奇:為什麼要娶七個老婆呢?你讀了這第一句話,就有興趣接著讀下面的內容了,算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


文章接下來就詳細敘述白嘉軒娶這七個老婆的具體過程,又是做鋪墊:主人翁白嘉軒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出身於什麼樣的環境,當時的時代大背景是什麼樣的,白鹿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最後一群人的故事都在這裡上演。就像紅樓夢裡面林黛玉初見賈母進大觀園一樣,各色人等就從這裡登場了。就像一根線一樣,後面扯出來一個魔幻的大世界。這個世界裡的人有了蘇明玉的命運,有什麼的世界觀,和我們當下有什麼關係。就這樣層層遞進。

白嘉軒為什麼要執意一直娶老婆下去?死了一個再娶一個,不惜耗費巨大的家產,甚至賣房子賣地還要繼續娶。甚至他的父親病逝都不歇著,母親幹起這些事兒來更加的果斷和麻利,毫不猶豫。他們都有一種共同的價值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一層意思一出來,就是凸顯了一個時代的特質。也是為接下來的故事在鋪墊。看到這裡,大家肯定都明白了,這裡講述的肯定是過去封建社會時期的一群人的故事。


總之,這樣的開頭雖然顯得特別粗鄙生猛,但是也為接下來跌宕起伏的故事做了很好的氛圍鋪墊了。就是這群猛人,看他們能整出什麼樣的動靜來吧!給初讀這本書的人一個這樣的印象已經夠了,已經是讓人印象深刻的開頭了。陳忠實為了寫出這句話,嘗試了無數次,應該說這個開始還是蠻成功的。


作家楊文華


這樣的寫法叫做單刀直入,其目的,當然是為了引人入勝了。《白鹿原》小說開頭第一段,只有一句堪稱驚世駭俗的話: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事出反常必有妖。在中國古典文學的敘事當中,很重視異象。因為,按照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無論是天上還是人間社會的運行,如果被突如其來的異常現象無端打破的話,往往就預示著要有大事發生了。



白嘉軒是白鹿原上的頭面人物,也是小說情節發展的主線。他的婚姻生活如此不同凡響,其前因後果到底是什麼?那些女人們的命運如何?白嘉軒又是如何面對的呢?心中的這一系列的疑問,自然會促使滿懷狐疑的讀者讀下去。


《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立意高遠。很明顯,他有意為大家呈現一幅西北農耕社會生生不息的宏大畫卷。其中,著力點放在了飲食男女。通過白嘉軒的命運起伏,以及那七位女子的喜怒哀樂,把我們帶入了那個略顯遙遠的時代。


隨著小說情節的展開,開頭時的謎底也被一一揭開,而後續的謎團卻不住地紛至沓來。層層推進,抽絲剝繭,如此這般,簡直讓讀者欲罷不能了。


其實,這樣的安排,並不算新奇。比如《三國演義》這部膾炙人口的古典小說,也是這樣引入情節的。想必,大家還記得在第一回中出現的那條大青蛇吧?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


從表面上看,大青蛇與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並沒有什麼關聯。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之下,卻是十分貼合的。可見,大青蛇的一閃而過,與陳忠實後續描寫白嘉軒的前幾位妻子人生遭遇的寥寥數筆,都是整部小說的重要鋪墊。


說了這麼多,大家也許有些厭煩我的嘮叨了吧?那就趕緊找來《白鹿原》讀讀好啦。


俚言雜談


陳忠實這部小說的開頭,也就是那句,後來白稼軒回憶自己的一生,最引以為豪壯的就是接連娶了七房太太,最能體現出一個傳統農村人最質樸最閉塞又對生命充滿激情的看法。人活著嘛,就是吃吃喝喝,日日擢擢,要不然你給我說還能幹嘛?所以就要敢愛敢恨,活得痛快。至於拯救銀河系那類事情,你還是交給那些大智大勇,愛國愛民的壯士吧,我不是壯士,我也不想當!我也沒讀多少書,造福子孫後代那類事情我也做不來,還是讓那些飽讀詩書的文人們名士們去完成吧,我就算了!

陳忠實作為當代文壇的一個大家,長期生活在中國農村,對農村的人情生態瞭如指掌。所以當他看到身邊的夥伴們,像賈平凹,路遙都先後寫出大部頭的著作後,自己也心急火燎地打算寫一個自己的世界,於是他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熟悉的那片土地。

中國的農村,自從人類進入封建文明起就沒有過實質性的改變。人們閒多忙少,因為生產力低下還又被壓制性的生產關係束縛,所以整個生存狀態是雞鳴狗盜式的緊張與半閒散式的貧窮相交結的怪相。現代人說,只要勤快,就餓不死!而那個時代,你想勤快也沒地,你再勤快也是個窮!越是人們在乎蠅頭小利的社會,就越是說明人們生存狀態的緊張。人們不擇手段而殘忍地爭奪更是加劇了這種緊張。

不過在這種社會中,人們更多了閒暇,總是日頭好的時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塊,說些東家長西家短地來解悶,窮逗樂子。這時候總有個嗓門大,嘴皮子溜的成為人群的中心。他滿嘴跑火車,卻讓大家歡喜地不行,雖然有人也揭露了他們的醜惡嘴臉。但在交通落後,文化閉塞的傳統社會,本來就是謠言滿天飛,蛇仙妖怪四處橫行,怎麼就能不相信別人的。我相信很多人在他意志不夠成熟的時候,曾經渴望光彩奕奕,成為人群的焦點。

陳忠實也是如此,作為一個小鄉紳,一個依於黃土,長於黃土,也必定會死於黃土的農村人,白稼軒也必定有著農村人特有的傲嬌與不可告人的心事。他希望別人談到自己時就伸出大拇指,說到自己的事蹟時就忍不住露出羨慕的神色,他希望自己回憶自己的一生時,自己都覺得帶勁,自己都覺得不愧此生!陳忠實滿足了他的願望!





騎驢去高考


實話實說,我討厭陳忠實及其《白鹿原》。聽作者名字,老成持重,看其照片透著邪氣。《白鹿原》被神化了的時候翻了一下,開頭就蒙了,白嘉軒六娶六喪,是克婦的主。再後來就引出來一個被所有男人都上過的田小娥。這就是小說的男女主角。其他的男人與女人也有著五花八門的男女關係。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本人並沒有領略到這部小說被吹捧的史詩畫卷,反而覺得作者在刻意用這些東西博人眼球,很不地道。馬克思評價巴爾扎克是偉大的現實主義的大師,“《人間喜劇》用詩情畫意的鏡子反應了整整一個時代”。而我們的作家又在做什麼呢?陳忠實自己說,是他看了某縣誌中的貞節錄,受了刺激,所以要大寫特寫男女性事。如果說封建禮教是套在女性頭上的精神枷鎖,那你陳忠實無中生有地讓女性剝光了衣服,成為人盡可夫的畜牲,你的罪過要比封建禮教大得多。一個違背心願刪除了黃色得了個茅盾文學獎,然後再原版印刷毒害人的作家並沒有善終,不知道是不是惡有惡報。


半支蓮6


這是一個關於小說創作的梗,也是一個優秀的小說作者必須具備的常識性寫作技能。

凡是從事小說創作的人都知道,稿子的開頭很關鍵,也是能否“拿”得住人的最大賣點之一。

假如一篇稿子甫一開篇就進入慢吞吞、生梆梆、硬撅撅、死沉沉的敘述節奏,那這篇稿子的質量真的堪憂,不受人待見也是人之常情,這也是作者給自己刨的坑。

我們寫作,目的是發表出去,成為萬千讀者喜歡閱讀的對象,由手稿到文本再到作品,這是一個創作過程,也是一個必經的流程。進而用書中的思想、意境、情節、感動、手法等等小說創作的基本要素組合成一部人見人愛的優秀作品,以此來影響和感化讀到這篇文字的人們。

通常來說,稿子完成以後,第一審閱的是編輯大人們。編輯們可都是久經戰陣、閱稿無數、自身品鑑能力特別強的人,尤其是作者的來稿,更是必須經過編輯們的靈敏嗅覺審閱勘定,這是一個必須的過程,也是一個從來不曾更改的過程,更是決定一篇稿子能否順利發表的關鍵一環。

編輯們的這種審閱,就是俗稱的“聞稿子”。經驗老道的編輯,打開稿件,看一眼開頭,再瀏覽一下結尾,就大略知道這是一篇怎麼樣的稿子,符不符合本刊的編輯發行要求。編輯部每天的來稿數以萬計,幾乎都堆成了山,要想在這些稿子中披沙揀金擷取那些符合刊物本質特色的稿件,一字一句的逐個審視也不可能,更不客觀,他也沒有那麼多閒暇的時間來泡在稿子當中。那就只能是採取這種“聞稿子”的辦法,否則的話,真的就是忙得焦頭爛額也應接不暇。

這是編輯們的工作流程,或者說判定稿子好壞的直接手段。而如果一篇開篇既冗長又無靈性的稿件呈送到編輯面前,那其命運可想而知。

再從作者的角度出發,來說一說作者心目中的稿子和編輯大人之間的關係。只要是一個作者,誰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稿件能夠得到編輯的青睞。一旦被槍斃了,那就死的心都有了,也就等於白忙活了,整個一白玩兒。

一時的心血也就付之東流了。

所以就出現了小說作者極力迎合編輯口味的所謂“傾心創作”。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編輯負責,更是對未來的文本負責。

而如何寫好一篇小說,可以說作者們都是處心積慮的煞費苦心,希望自己苦心孤詣營造出來的小說能被編輯大人接受,進而獲取用稿通知,使稿子正式發表。

這是小說作者的心理活動,也直接反映在作品當中。根據小說創作的習慣和俗成,創作者們逐漸總結、摸索出了一條適應文本審閱的技能。這些技能應用在創作中,不僅起到很好的異軍突起、振聾發聵的作用,更容易獲得編輯大人的首肯和認定。

據此,創作者們總結出來各項小說創作的寫作規律,或者說寫作技巧。概括起來不外乎以下幾種:

一是畫龍點睛法。這是最能吸引編輯和讀者的一種創作途徑。直接採用概括性語句進入主題,容易使讀者感到撲面而來的精巧之氣,故而很多人都採用這種創作手法。《白鹿原》雖然貴為建國四十年來的扛鼎之作,也不例外,也是沿循了這樣的創作路數,僅僅開篇的一行字,就迅速抓住了讀者的眼球,大有一看到底探個究竟的閱讀願望。

無疑,陳忠實達到了。

二是異軍突起法。這是又一個現實主義文學的表現形式,採用誇張到極致的語言特色,將篇什主題直接在開篇中明示,雖然這不是一條沿循的創作主線,但起碼達到了迅速吸睛的效能,這也是很多作者習慣採取的創作方法。

陳忠實也運用了這一法則,併成功吸睛。

三是倒插榆蔭法。直接將結果或者預設道出來,讓讀者有一種窮盡其文,看看到底如何變成這樣的原因和肇始。這也是採自集合式新聞要素的做法,開篇冠以大帽子,大框架,然後在後續的行文中徐徐道來。

此外,還有什麼諸如平鋪直敘法,單刀直入法,欲擒故縱法,高開低走法、漸入佳境法等等,都是小說創作過程中所必須掌握的法則,雖然並不一定在通篇運用,但一定要了解,能全部掌握那就更好了。

最後再來說一說陳忠實的這部《白鹿原》。如果榮膺建國以來最佳文學作品獎的《白鹿原》,開篇宏大起事,搞一個氣勢恢宏的萬字開篇,梗概地介紹和推展閱讀視角,完全可以理解,也能被接受。但陳忠實卻一反常規,這種單刀直入的寫法更能博得讀者的極大關注,也有利於迅速進入文本實質創作。

這也恰是陳忠實的精細處,高明處。


龍吟148119260


白鹿原的開頭獨立成段,這樣寫到“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老婆”。可謂意蘊深長,陳忠實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為這部鴻篇鉅製拉開了序幕,這樣寫好處諸多。


一、揭示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

小說一開始就寫白嘉軒娶了七個老婆,給人一種花花公子的印象,從這時起很多人也許就將白嘉軒人進行了定性。然而讀過之後,我們才知道白嘉軒娶妻有一些被強迫的意思,只因為生不了兒子被他父親白秉德逼著娶了一個又一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樣的觀念深深地刻在了每一箇中國人的骨子裡,這種觀念在今天雖然有改變但還是影響頗大。

我們在小說中可以看到,白老爺子寧願不讓白嘉軒為他守孝,也要必須去把五姨太娶回來,白家的香火無論如何也不能在這兒斷了,白老爺子的做法反映出來的是當時整個社會的觀念,這樣寫就是深深地揭示傳宗接代這樣的觀念。


二、反映傳統男尊女卑

現在,男女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實現了,然而在當時絕對不是這樣的,白鹿原的開頭就深深的揭示了這一點。白鹿原的全篇故事以白家和鹿家為中心展開,他們是當地最大的兩個家族,因此白嘉軒娶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連續娶了七個老婆這也反應出了女性在封建社會沒有地位可言,甚至可以說是淪為了生育工具。

白嘉軒娶妻也是命途多舛,第一個因年紀過小生育難產而死。二房三房索求無度,四房無疾而終,五房抑鬱而終,第六個活在過去的恐懼裡,活生生被嚇死。第七個終於如願以償。但是從前六個我們可以看到,那時的女性完全沒有婚戀上的自由。這也是作者想要表達的。


三、七房鋪墊全文

和其他六個老婆相比,第七個來得顯然不太一樣,從他娶了第七個開始便開始轉運了。白嘉軒將要拿糧食去找第七個老婆的時候。卻在無意間發現了路邊有一個生命垂危的女子,也就是仙草。

娶她時白嘉軒也不得不擔心命運詛咒了,但這時候出現了他姐夫朱先生,打消了最後疑慮。在撿仙草的地方,冰天雪地裡在土中刨出一株綠苗,朱先生說:仙草能帶來白鹿,可以給白嘉軒轉運。最終,白嘉軒不僅有了後代,而且當了族長,開始走上人生巔峰。

一部小說的開頭無疑很具有靈魂,很多偉大名著都是如此,白鹿原也不例外。白鹿原上的恩怨糾葛就從白嘉軒無子嗣開始,一部宏偉敘事史篇就此展開,讓讀者大呼過癮。


微光人文


小說《白鹿原》開篇的第一句話是: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娶過七房女人,這句話是這部小說的點睛之筆。白嘉軒一生中真的娶過七房女人,這些女人的命運各有不同,他的前六房女人都在過門後不久死掉了,只有第七房女人仙草活了下來。

作者這樣安排情節有深刻的寓意。

1、突出了主人公白嘉軒的性格特徵。

白嘉軒是這部小說裡的重要人物,他是白鹿原白鹿兩家的族長,是儒教思想堅決的踐行者,他秉承“耕讀傳家”的家訓,帶領白鹿原上的村民從時代的巨大變遷和社會的動盪中一路走來,很好的完成了一個族長應該承擔的所有責任,可以說在那個時代他作為族長是非常稱職的。

白嘉軒最大的特點是“腰桿子直、腰桿子硬”,無論在處理家庭事務還是在處理本族事務中,白嘉軒的這個特點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白嘉軒一生娶過七房女人,社會上輿論相當多,他承受的壓力相當大,但是他抗住了這些壓力,一而再再而三的繼續娶親,這也是白嘉軒性格特徵的生動體現。

2、為小說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

作者這樣安排情節增加了小說的懸念,同時提高了小說的可讀性。在白嘉軒的七房女人中前六房女人有的是因為難產而死,有的是因為生病而死,有的是因為受到驚嚇而死,在她們相繼死去的過程中各種流言橫行,這使得白嘉軒這個人物變得非常神秘,在無形中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

白嘉軒的第七房女人仙草的出現徹底粉碎了那些傳言。仙草不是尋常女子,她是白嘉軒的賢內助,她在很多大事上都幫助過白嘉軒,在仙草死的時候白嘉軒看到過白鹿,這樣說來仙草與白鹿原上的白鹿有一些關聯,她能夠成為白嘉軒最後的女人不無道理。

3、揭露了男權社會男尊女卑,女人沒有人權的社會現狀。

這部小說講述的是清朝末年和民國時代的故事,在那個歷史時期我國百姓仍然受到封建思想餘毒的迫害,男尊女卑的觀念在社會上佔主導,男人只要有錢就可以娶很多女人,女人只能依附於男人活著,女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她們如果嫁到好人家就能過上好日子,否則她們的命運就會很悽慘。作者藉助白嘉軒娶過七房女人的事情將這個社會現狀表現出來,讓人震驚,發人深省。

結語

《白鹿原》是一部史詩鉅作,小說中的很多情節設計都別出心裁,很有深意,白嘉軒娶過七房女人同樣如此。這樣處理首先可以凸顯出白嘉軒的性格特徵,其次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最後作者通過這件事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遠山


賺‘收視率’!


天涯野草28884343


我是白鉛華,出版社的編輯,喜歡詩詞、小說,歡迎來liao!

《白鹿原》是一部歷史鉅著,剛好今天是他去世的三週年祭,緬懷陳忠實先生。記得那天是我責編的一本書開發佈會的日子,在西安大唐西市舉行的“絲綢之路圖書博覽會”舉辦,一大早就收到了陳忠實先生去世的訃告,瞬間心中受到了重擊。轉回正題,說說白嘉軒的七房老婆。

最重要的應該是突出白家的地位。

在那時候,能娶七房老婆,可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承受得了。這就說明了白家是個富庶之家,肯定是個大戶。我們往後看,就能發現,鹿家和白家的關係,兩者面合心不合。

再者,也能體現出白家的權勢,為了傳宗接代,不惜娶了七房老婆。而娶這麼多老婆,只有在我國的封建社會,如今的社會怎麼會讓你這麼幹?

綜上,先寫白家的地位,才能更好開始話題,緊接著寫白嘉軒討第七房老婆仙草的故事。作者從封建迷信的角度也展開了說,村裡人說白嘉軒剋死了六個老婆,是因為白嘉軒長了倒鉤的雞雞。這也說明仁義白鹿村是比較傳統的守舊村落。

由此,開篇一些描寫,側面就點明瞭故事的環境、人物、背景。

反面說明了白嘉軒的無奈。

說到白嘉軒的無奈,是因為白嘉軒也不想娶這麼多老婆,可是前六房老婆都是因為早逝,而不得不娶老婆。這裡插一句,古代也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可以有妾。第一任,才能稱為妻。這裡的妻相當於一個家庭的職位,妻死了,可以再娶妻,稱為“續絃”。夫妻關係在,就不能再娶妻。

而白嘉軒卻沒有妾,而是不斷地續絃,娶妻。這說明白嘉軒還是比較正派的人物,至少不是個花天酒地的富公子,是個本本分分的富人罷了。

這就算是交代了白嘉軒的性格。我們從後邊,白嘉軒救仙草,對待仙草,也可以分出一二來。

綜上,小說先交代了白家的地位、白嘉軒的七房老婆,是為了從側面說明白家的地位,社會環境,白嘉軒的人物背景。

罷了,罷了,我編不下去了,試問誰知道陳忠實先生為什麼這麼寫?那樣寫可能陳忠實先生也說不清吧。我還是不要隨便瞎胡扯,亂說會對不住陳忠實先生。借用陳忠實先生一句話:你能知道個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