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家吃飯西家睡


東家吃飯西家睡

很久很久以前,關中胡家廟胡舉人家有美女,父母視若掌上明珠,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自小嬌生慣養,轉眼就到了該出嫁的年紀。

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成冤家。胡家二老開始為閨女婚事操心起來。

好不容易拜託媒婆物色到了兩個適齡對象,東家的男孩家境富裕,可惜其貌不揚,五官皆失其所。西家的男孩相貌英俊,唯獨家境寒酸,常常揭不開鍋。

當著媒婆的面,胡舉人徵求姑娘的意見,想嫁給其中哪一位?姑娘說:“最好兩個都嫁。”胡舉人大吃一驚:“這是為什麼?”姑娘說:“我想在東家吃飯,到西家睡覺。”

事情被媒婆的一條長舌頭學說到外面,街坊四鄰紛紛把胡姑娘當作傻大姐,把她的表態當作笑話口口相傳。

以我淺見,胡姑娘只是在家庭內部說了老實話,頂多有些天真而已,比那些言不由衷的虛情假意更讓人神清氣爽。

魯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記》裡面藉著狂人的一雙毒眼,從古籍的字縫裡看出歪歪斜斜地寫著“吃人”兩個大字。

這當然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劍指“存天理,滅人慾”的腐朽傳統——把發乎自然的人慾當作摧毀道德秩序的妖魔來彈壓。

女性擇偶“嫌貧愛富”“以貌取人”歷來受到指責,視為婦德上的嚴重缺失。在關心世道人心的道德家們看來,女性擇偶不嫌貧愛富不以貌取人才是克己復禮的典範,才應該奏請聖旨旌表載入史冊。

其實呢,擇偶之際嫌貧愛富以貌取人乃天性使然。這裡面的道理並不複雜費解——富裕能保證生活質量,代表社會前進的方向;相貌堂堂不僅賞心悅目,更是遺傳基因良好的信號。天生麗質自難棄。擇偶是擇優而不是行善,希望嫁一個既手頭富裕又相貌堂堂的夫君,人之常情,有什麼好笑話的呢?

胡姑娘的想法沒有任何問題,不要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老生常談來搪塞敷衍。世界之大,決不會缺少滿足“既經濟富裕又相貌堂堂”條件的青年才俊。胡姑娘天生麗姿,完全配得上兩全其美的夫婿,對此做父母的應該擁有足夠的信心,拜託媒婆再努一把力,照葫蘆畫瓢,爭取物色到合適的人選,何必讓孩子在顧此失彼的困境中掙扎。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嫁人是一輩子事,不要隨隨便便就把這麼好的孩子給打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