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败的战斗机吗?为什么?

战斗机解说家


▲发射空空导弹瞬间的米格-29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的F-16和前苏联时期(以及今日俄罗斯)的米格-29都是两国在冷战时期开发的三代轻型战斗机,其起初研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与两国各自的重型战斗机即F-15和苏-27进行高低搭配,执行截击,空中护航,对地/对海攻击等任务因此,从研发的定位来看,二者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F-16战斗机的挂载能力较为出色,而这也是其特点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在二者各自的性能上来说,F-16系列和米格-29系列的最大飞行速度都能到2马赫左右,且二者也均能配备多种对空对地对海攻击武器,而相比于F-16系列来说,米格-29系列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在于其采用了两台发动机,因此,在其中一台损坏的时候,飞行员还能凭借其中的一台勉强飞回自己的基地,另外,采用两台发动机也有比较容易上航母的好处,比如现在的米格-29K战斗机就是米格-29战斗机家族重的舰载版本,主要装备在俄罗斯海军和印度海军的舰载航空兵,故而从这点来说,反而是采用单发的F-16所不具备的优势。

▲俄罗斯海军舰载航空兵的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话分两头,早期的米格-29主要存在“腿短”和“看不远”以及机载武器和电子设备较为落后的问题,而从这点来看,F-16则表现得要更好些,当然,经过了这几十年得不断发展,如今的米格-29也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了多次改进,其大概最新版本米格-35系列就是基于米格-29发展而来的新型“米格-29”,其各项性能指标根据俄罗斯的人看法已经不输于F-16系列的最新版本。加上,二者的外销记录也都不错,因此综合来看,相比于F-16系列来讲,米格-29系列并不能算失败的产物。


军武次位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自己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米格29自诞生以来,生产高达1600余架。然而,用了几十年,米格29竟然没有在空战中击落过一架敌人战机,仅仅在俄国和格鲁吉亚战争中击落过一架无人机。

相反,在海湾战争、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冲突、科索沃战争、卡吉尔战争、南奥塞梯冲突等战争中,米格29都是被打的满头包,前后被击落了几十架之多。

以科索沃战争为例,南联盟的米格29中有11架起飞迎战,但没有任何击落记录,被北约联合部队击落6架,在机场摧毁5架,全军覆没。

由此可见,米格29是多么差劲。

相反,F16的战绩极佳,共生产近4600架。

让人惊讶的是,F16几乎参加了70年代以来历次战争,却只有1架在空战中被敌人战机击落。而击落F16的战机也不是苏制,而是法国的幻影2000击落。

当时土耳其的F16之所以被击落,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当时土耳其F16飞入希腊所属爱琴海上空挑衅,和希腊的幻影2000发生对峙。谁知道奚落人果断发射魔术空对空导弹,将毫无准备的土耳其F16击落。另1架土耳其F16不知所措,只得迅速返航,没有敢于反击。如果F16是有备而来,幻影2000是讨不到便宜的。

而仅仅以色列的F16在1981和1982年这2年内,就击落了45架苏制战机。

即便今天,我军最先进的歼10B战机,相对F16V也并没有什么优势。

可见F16设计是多么的成功。


萨沙


仔细观察这张照片▼,大的是苏-27战斗机,小的是米格-29。这两款战斗机一个重型,一个中型;一个负责远程奔袭,一个负责前线支援;一个设计成功,威名远扬,一个表现平平,臭名昭著。一个被世界誉为最成功的战斗机之一,一个却被讽刺为机场保卫者。其实这两款战斗机都来源于同一款原型机,同一个战斗机发展计划,即著名的苏联空气动力研究所的T-10原型机和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


当时美国的YF-15重型战斗机和YF-16轻型战斗机进展顺利,成功服役两款性能远超过当时世界所有二代机的战斗机,将前苏联甩在了身后。军备竞赛怎么可能落后?不存在的。于是为了对抗美国的F-15和F-16,前苏联提出的全新一代战斗机计划,即上文所说的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前苏联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采用同一款原型机米格和苏霍伊共用,发展一款中型战斗机对抗F-16,再发展一款重型战斗机对抗F-15。最后这个计划孕育出来对抗F-16战斗机的就是米格-29。

米格-29这款战斗机和它的对手相比究竟怎么样呢?不吹不黑,的确失败!米格-29“支点”战斗机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对抗F-16,就它这个性能,怎么对抗F-16?面都还没见到就燃油耗尽返航了吧?虽然总体来说,米格-29算是一款成功的三代机,但是遇上F-16它就是一款失败的作品。没办法,F-16实在是太成功了,米格-29根本不是对手。从战果就可以看出,双方阵营发生战争,F-16战果累累,而米格-29至今的战果仍然还是那一架无人机。这怎么比嘛?是吧。

米格-29气动布局非常优秀,问题出在发动机和体格上。米格-29使用的两台RD-33涡扇发动机实在是性能堪忧,单台正常推力50千牛,加力推力81.4千牛,两台加起来也仅仅能够提供不到163千牛的推力。推重比虽然超过了1,但是油耗很大。同时中型机的体格让它的油箱不大,仅仅4365升。在携带一个1268升副油箱,4枚导弹的情况下,它的作战半径仅仅570多公里。想要加大作战半径,就必须占用武器挂架,增加携带的副油箱数量。不过这种挂载对火力影响太大,实战意义不大。
光带副油箱了,没地方挂武器了。

那F-16适是个什么情况呢?F-16型号太多,以早期型号为例。早期F-16采用一台F-100-PW-100发动机,正常推力72.5千牛,加力推力111.1千牛。这个数据也不是很出色,但是对于一架单发轻型战斗机来说,已经够用,F-16拥有相当出色瞬时盘旋能力,在空战时优势非常突出,这也是它力压米格-29一截的所在。而且F-16的油箱3968升,而且有保形油箱和副油箱,在挂载丰富的机载武器前提下,拥有超过1000公里的巨大作战半径。这个优势,是米格-29,怎么也无法与之比拟的。



虽然对标F-16米格29是失败的,但它依然是那个时代前苏联的拳头产品,如果抛开对标F-16这一条,也算是一款成功的战斗机的。作为早期的三代机,米格-29虽然腿短,但是性能达到标准,比当时世界上主流服役的大部分二代机性能优秀。这就使得在某些地区,米格-29依然有着可以大展拳脚的机会。总得来说,作为一款前苏联对标F-16的战斗机,米格-29是失败的。但是放眼当时世界,和二代机相比它也确实有很大的进步和优势,只能说米格-29生不逢时!


赤焰哒哒哒


米格29和F16人们都说是苏27和F15的高低搭配战斗机,其实都是不懂的结果,包括有些所谓的专家。

F16的定位是攻击战斗机,强调多用途,攻击为主,掌握制空权为辅,当然性能也很出色。

米格29本身就是空优战斗机,所谓的腿短眼睛看不清,都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当年的苏联强调地面配合。为什么要腿短呢?因为地面雷达就这么远,再远了没用,他们是互相配合的。不像下16,强调单独作战,单独作战面对体系作战,也是无力取胜的。

米格29强调的是机动性,掌握制空权,强调的是地面雷达网,他的攻击伙伴是苏25,他们本身是一个小体系。如果单打独斗,米格29不是F16的对手。而现在米格29的体系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了米格29光杆一个,顶多做防御战斗机了。

所以米格29和F16相比,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各种综合性能,都不如F16,这是必然的结果。



大志远思想空间


如果我们以销量和用户数量来对比的话,那么Mig-29确实挺失败。但我们仅仅以销量来定胜负,那么Mig-21完虐F-16。其实Mig-29给人印象不好的原因基本集中在以下这两点:

1.Mig-29的用户通常都是非对称战争中的弱势一方,连基本的作战体系都不完善甚至压根没有作战体系,实战往往被“爆锤”。

2.Mig-29随着苏联的解体也出现了停滞,没有像F-16那样继续发展,所以进入21世纪后F-16基本碾压Mig-29。


Mig-29和F-16都是上世纪70年代苏美两国典型的中型战斗机的代表,分别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发。但Mig-29在苏联被赋予了一个比较“悲壮”的定位,他是作为“前线战斗机”设计以配合苏联的钢铁洪流推进在己方战区争夺制空权,为Su-24等前线轰炸机和攻击机提供空中护航。既然是前线战斗机,那么Mig-29就很明显的带有前线作战的特征,最典型的就是前起落架挡泥板和进气口堵盖,具备简易机场的起降能力,虽然为此付出了上百公斤的代价。

其实很多人对于Mig-29的1350公里的航程和不到600公里的作战半径非常吐槽,甚至认为这是他的致命弱点。但是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到作战体系中来看,作为应用在西欧的前线战斗机本身就是应用在前线机场,伴随装甲部队快速推进后在前线临时野战机场直接起降,然后进入下一波推进,在推进过程中总不能再修建大型永备机场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苏联很多机型实际都是非常注重野战起降能力的,除了Mig-29之外,包括Su-25攻击机甚至伊尔-76大型运输机。所以与作战半径相比,Mig-29其实更为看中的是上面提到的条件恶劣的简易野战机场的起降能力,具备了这一点就等于弥补了作战半径问题。如果硬要说他是“机场保卫者”,那么这已经假设Mig-29只能从后方起飞了。

其实按照苏联的传统思路,像Mig-29这种机型有点类似于消耗品,所以从设计上还是显得略显“粗暴”,整机寿命一般不到4000小时。比如还有冒黑烟的RD-33发动机,早期型的RD-33寿命偏短且油耗并不低,大修时间只有220小时,可能苏联觉得这些飞机打起仗来可能生存不了多久,这些发动机设计的也很粗糙但是相对简单,能够批量生产。所以苏联保有很多RD-33发动机,甚至Mig-29发动机直接用换替代修。

但是美国F-16刚好相反,美国人并不想那样拿着战斗机当“人操导弹”来用。早期F-16装备的F100-PW-200型发动机设计寿命已经达到数千小时,而之后换装的F100-PW-229型设计寿命达到7100小时。其实这方面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像Mig-29这种用完就扔的发动机,对于那些小国家来说根本承受不起,200万美元的单价换一次就要400万美元,Mig-29全寿命换3次发动机就要超过1200万美元。反倒机体寿命和发动机寿命更高的F-16对用户来说后期的花费反而少,只是采购的时候能贵一些。但是在这个角度上看,Mig-29和F-16还是处于设计思想的不同,一个是没打算让他用多久,一个是尽量多用会,所以只能说对于有保障能力的国家来说Mig-29也够了,但没有保障能力的国家来说Mig-29就是凑合用了。下图为升级美空军试验f100发动机升级型数字电控设备


但我们说Mig-29一定失败吗?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去看,一个是单机性能,一个是作战体系,而后者是Mig-29在历次大战中都失败的根本原因。

从单机性能来看,早期Mig-29并不比F-16差。从飞行包线来说,Mig-29包住的范围似乎更大一些,二者各有千秋。比如在0.6-1.2马赫7G包线内F-16更胜一筹,也就是低速段F-16有优势。但是到了高空高速段,Mig-29的包线更大一些,爬升率,高空高速能力要比F-16要强一些。东德西德合并后原来东德装备的Mig-29在军演中完全不输于北约的F-16。


而且早期F-16并没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有信息化优势,最开始F-16只能携带不具备迎头发射能力的AIM-9E,有效作战距离不到10公里。而80年代初期的Mig-29就已经可以携带60公里级的R-27中距弹(有红外制导版本)+R-73近距格斗弹(头盔瞄准具)在近距和超视距空战领域中都力压F-16。直到1982年,也就是F-16服役4年后才开始装备APG-66+AIM-7“麻雀”中距弹(射程40公里),而真正达到60公里以上射程的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是1990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苏联就已经快消失了。下图的南联盟空军Mig-29同时挂载R-73、R-27和R-60

就像我们最开始提到的那样,苏联的消失基本葬送了Mig-29的未来。F-16在未来几十年内不断改进,发动机从服役之初的F100-PW-100(106KN)换到了现在的F110-GE-132的(144.6KN),发动机推力增加了40%,带弹能力、航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AIM-120 AMRAAM空空导弹,与JHMCS头盔瞄准具配合的AIM-9X空空导弹也先后装备F-16系列。再加上较高的使用寿命,到目前为止F-16系列已经是全球最成功的的中型战斗机之一。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没有能力继续发展Mig-29系列战斗机,出口的版本也仅仅是进行一些小幅度改动以适应不同客户,革命性的改变基本没有,也就是没有任何发展势头,所以到现在为止Mig-29基本被F-16碾压了。


另一个角度就是作战体系的问题,我们上面一直强调,Mig-29是前线战斗机,他是依赖于苏联地面引导体系的。这套前线作战体系除了Mig-29外就是地面雷达、防空导弹等一系列支撑,至于为什么是地面引导体系,因为苏联那时候没有可靠的空中预警机。这句话反过来说F-16也适用,只是美国将这套系统建立在有完备的空中预警体系下。

关键就是这套作战体系,如果将Mig-29放在苏联这套系统中那么他会发挥出很优异的性能。但是Mig-29的海外客户篇篇都没有这个能力建立这套与苏联一样的前线作战系统,包括伊拉克、波兰、约旦、叙利亚等等。就拿最典型的例子来说,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Mig-29机队几乎全军覆没,就连荷兰空军F-16都有击落Mig-29的例子,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荷兰空军装备的F-16A是经过mlu升级后接近F-16C作战能力的,而且E-3“望楼”预警机进行全程支持,对战场信息保持绝对优势,南联盟单打独斗的Mig-29几乎从升空那一刻起就注定失败。下图就是荷兰空军F-16A和被击落的尼克里奇少校驾驶的Mig-29

其实话说到这里单纯的比较Mig-29和F-16已经没有意义,脱离作战体系下的任何作战装备单纯的比较已经偏离现代战争的本质。只能说苏联的解体干脆直接葬送了Mig-29后期的发展,如果说将F-16变成苏联的产品,那么到现在F-16未必还有Mig-29好。


雏菊西瓜Peterpan


米格29作为前苏联研制的一款性能优异的多用途战斗机,其设计定位就是为了对抗美国的F16。不过,由于米格29在多场局部战争中表现不佳,给外界留下了失败战机的影响。其实,米格29一共有20多种改型,生产了1600多架,装备了超过30多个国家,应该算是一款比较出色的机型了。相比于F16,真正失败的并不是米格29,而是前苏联的国家和它所在的那个时代。

(米格29战斗机)

米格29是前苏联设计的最后一款前线战斗机,其在整体设计上还是具有很高的水平的。米格29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上升力型机身和大型机翼完整的以整体空气动力学形式融合,使得该机整体升力要大于西方同类战斗机,获得了更好的机动性能。两个配备有可调进气口的低轴心发动机,可以适应前线机场恶劣的环境。再配上当时性能出色的RD-33发动机,依靠7.87的推重比,使得米格29在能量机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米格29机体可以承受持续9G的过载,共有7个武器外挂点和1门机炮。米格29还是第一款使用由雷达、红外光电探测和头盔瞄准具组成的综合火控系统的战斗机,配备当时苏联先进的多模式脉冲多普勒雷达,全面的火控和电子战系统。在性能上是完全具备对抗F16战机的实力。那么既然米格29性能不输F16,为何在实战中要远远逊色于F16呢?

(米格29的气动设计使得能量机动能力很强)

(米格29装备的头盔瞄准具在近战中优势明显)

这主要与米格29在苏军的定位有关。由于米格在苏联是以前线战斗机定位的,什么是前线战斗机呢,就是那种像士兵一样,造价低廉,补充容易,可以在前线战时大量部署、消耗和补充的飞机。像米格21这样简单便宜的战机就是前线战斗机的代表。米格29为了保证性能,牺牲了航程和寿命。米格29最初的作战半径仅有约600公里,被戏称为机场守卫者。而机体寿命仅有F16的一半,RD-33发动机则只有F16发动机的四分之一。而且受苏联电子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影响,米格29在电子系统和操作系统上要落后于F16等西方战机。在苏军的预想中,米格29会在世界大战中伴随苏联大兵团作战,执行防空和对地攻击任务,所以对于航程和寿命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而苏联的防空作战体系也会给予米格29支持。因此,在苏联作战体系中,米格29的缺点其实并没有太大影响。

(米格29在航程和寿命上做了牺牲)

(米格29的航电系统要远落后于西方)

针对米格29的性能,西方曾进行过多次研究。德国统一后,F16就曾几次和原东德的米格29进行过模拟空战,结果发现米格29的电子系统和航程远不如F16,在超视距空战中处于劣势。但能量机动能力很强,搭配头盔瞄准具,在近距格斗中要比F16更强。如果要对抗米格29就要多利用超视距作战和航程优势。随着苏联的轰然倒地,原本支持米格29的作战体系也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而且由于米格29主要装备的是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训练水平和体系作战能力并不强,装备的更多是早期性能不完善的米格29。再加上美国和西方先进的配套体系支持,米格29的缺点被不断放大,甚至近乎于“裸奔”的去和F16等三代机作战,自然也就没什么好下场了。海湾战争中,单打独斗的米格29根本架不住体系化的联军空军,不是被干掉就是逃到了伊朗。科索沃战争中,单打独斗的米格29早期型即使载着空军司令上天作战,还是被F16中期升级版在超视距空战中被击落。

(F16在超视距空战方面要远胜于米格29)

(科索沃战争中被击落的米格29)

米格29在这些战争期间无一例外的没有配套的体系支撑,而F16则依靠全面的支持取得了完胜,米格29根本没有近战的机会。而苏联解体后,更大更先进的苏27被摆上了货架,不好的实战经历,腿短寿命短等问题,使得米格29彻底走向了衰落。不得不说,米格29生不逢时,虽不算失败但却是一款充满悲情的战机。

(米格29注定是一款悲情的战斗机)


战情解码


米格29确实不像F-16那样名满天下,它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拙劣表现让俄制战机名誉扫地;西德空军通过两德统一获得9架米格29之后又让这款神秘的优美战机秘密曝光,它的极不可靠性和短暂的滞空时间让美军对其不屑一顾,而性能中庸的F-16战机有很多战术手段可以击败这个看似可怕的对手。伊拉克空军装备米格29和米格31之后没能发挥任何迟滞美军进入巴格达的作用,这是它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米格29 被认为是停留在验证机阶段的不完善武器,原因就是苏联开发出这款装备后还没来得及逐步解决技术缺陷就解体了,当时的F16也存在发动机不可靠、飞行员战场感知能力不佳的问题,早期的F16甚至没有配备头盔瞄准具,这些问题都在后续几十年的改进升级中得到解决。其发动机已经从加力推力仅有111.1千牛的水平增加到128.9千牛,目前最新的F-16D性已经换装加力推力129.6千牛的 F-100-PW-229和F110-GE-129发动机。

而米格29能选用的发动机就只有81.4千牛的克里莫夫RD-33发动机,两台加在一起也就160千牛而已,这也是他总体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推力强进的F-16可以随意加装副油箱因此航程远非米格29可比,以色列装备的F-16I最终型号机身气动外形已经与之前有天壤之别,不仅背部增加背鳍还在机身上增加了保形油箱,背鳍中安装的电子设备让F-16拥有近似四代战机的作战能力。而这种改进是推力不足的米格29无法做到的。

截止到目前为止各种改进型号的F-16已经生产4500多架,虽然美军要停产这款战机但是土耳其、印度等国都抢着要引进生产线,可见他的建造数量还会有进一步提高。而米格29仅仅有1413架的低产量,而且几十年来都没有继续生产过,根本无法与F-16相比,这是外界认为米格29不如F16的主要原因。


利刃号


米格-29不能说是一款失败的飞机,但它肯定没有F-16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

Mig-29和F-16,都是轻型机,又分属两大阵营,经常被拿出来比较

F-16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服役的轻型战机。尽管F-16目前在美军都是拿来当执行地任务的,但是大家要知道,这是世界上首款采用了静不安定设计的战斗机,最初的定位就是一款专注近距格斗能力的战机。F-16也完全具备上舰能力。到今天,F-16已经累计服役了4000多架,发展出了多个改进型,它可能是阵风战斗机出现之前狗斗能力最强的战斗机,注意,没有之一。

F-16和F-4E转弯半径对比

Mig-29也是上个世纪70年代研发的,最初的定位是一款轻型的前线战斗机,相比Su-27更像一款消耗品,所以它的发动机其实不怎样。在飞行包线上,Mig-29总体上比F-16包住的面积更大,但是有一点,在低空,0.6-1.2马赫这个区间的7G过载包线上,F-16的包线包住的面积更大,而这恰好是亚音速到跨音速格斗的范围。所以格斗能力上还是F-16更胜一筹的。而且由于Mig-29采用了中央升力体设计,发动机间距较宽,滚转率比F-16也有一定差距。

F-16C和Mig-29飞行包线对比

如果说格斗能力上Mig-29稍微差点也没什么,那么在拓展性和演进能力方面F-16就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F-16经历了A/B C/D E/F三个主要改进型(具体还有数不清的Block)和其他多个出口改进型的发展,发动机推力也从F100-PW-100的106KN一路提升到了F110-GE-132的144.6KN,推重比有了很大提升,载弹量和航程也有了很大提高。相比之下Mig-29虽然也有繁多的改进型,但是很多都是卖给不同东欧国家的不同版本,改进并不大。Mig-29使用的RD-33发动机与美国差距相当大,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改进也不大。除此之外精确制导弹药也和美国差距相当大,主要是苏/俄在光电吊舱上技术过于落后,甚至在90年代被我国迎头赶上,这些就不多说了。

当然Mig-29也不是毫无优势,上图的飞行包线大家可以看到,在高空范围其实Mig-29反而包住的面积比F-16要大。这是因为Mig-29也需要Su-27那样类似的截击任务,所以在爬升率,高空高速能力要比F-16强不少。只是冷战结束后,多用途战机是国际市场的主旋律,这个能力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纸上的宣仔


米格29战机是一款“半路出家”的轻型战斗机,因此在定位和最终成型上出现了偏差。

F16作为第三代战机是一款轻型的战机,但是却颇受欢迎。反观米格29,它源自于当时的“先进战术战斗机”。该计划最初的设计目的是旨在对标F15,对其施展相应对抗。随后这个计划被拆分成两个计划:一个轻型战机型号即米格29,一个重型战机型号即苏27。因此,这也导致了米格29在设计定位上存在一个缺陷,这一点下文会提到。

▲停机坪上的苏-27(左)与米格-29(右)

首先需要了解F-16战斗机,它通称“战隼”、国际战斗机。是美国空军一型单座单发喷气式多用途空中优势战斗机,它也是世界公认的最成功的战斗机之一。F-16战斗机虽然定位是一种“低档”轻型战机,但它的低主要是指价格和一些性能。从技术水平来讲,F-16不仅不低,有些方面比F-15更先进。另外,当时F-16为了降低出厂成本,因而电子设备比较简单。但是它在设计之初就有一定的升级潜力。所以,自1978年首次服役以来,F16历经了数批次的升级。其机载电子设备已日趋完善和先进,作战效能和价格也随之上升。

F-16战机强调中低空跨音速机动性能和远程作战能,它突出了空战能力的同时也兼具较好的对地攻击能力。它座舱盖为气泡形,并且没有阻碍视野的边框。座舱前方配备有抬头显示器,座椅为30度倾斜。这一设计,将飞行员的视野与驾驶舒适性大为提高。而且,在当时服役之处,该机型的控制系统便首次采用了电传操纵技术。改系统主要由信号转换装置、飞行控制计算机、电缆和动作装置组成。在这套系统之下,飞行员下达的操控动作都先进入电脑,再由电脑计算出最佳的变动给各个机械。这样一来,F16的操作更为简单,更为平滑,也有更好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F16的模拟驾驶舱

目前已知其服役国家有以色列、埃及、土耳其、韩国、希腊、荷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丹麦、挪威、比利时等。实战表明,F-16飞机的空战性能极佳,它问世不久,就受到服役国家的好评。但是F-16在恶劣作战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随着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发和投入使用,许多国家计划逐渐淘汰早期批次的F-16战斗机。

▲1989年拍摄的米格-29

再来说说米格-29战斗机,它是苏联米高扬·古格列维奇设计局研制生产的双发空中优势战斗机。是苏联第一种从设计思想上,就定义为国内第四代战斗机的型号。米格-29后来的改型达20余种,包括教练机、战斗轰炸机、海军舰载机等。除苏联外超过30多个国家使用,是一款出色的多用途战斗机。

米格-29的机身边条设计有些类似于F-16,但是它的垂尾的前沿向前伸展到机身与机翼接缝处的上方,与BVP-30-26M箔条/红外诱饵发射器相连。这样一来增大纵向安定面的面积,提高了空中格斗时从尾旋中摆脱的能力。此外,米格-29机身结构主要为铝合金组成,部分机身加强隔框使用了钛材料,另少量采用了铝锂合金部件。这样的设计使其相比于F-16更能适应恶劣的作战环境,尤其是较为简陋的前线机场。

▲德军米格-29与美军F-16同行,因东德曾经列装了米格-29,所以联邦德国在上世纪合并后还留存有一定量的米格-29.

米格-29的基础型米格-29A首创性的采用了以雷达、光电和头盔瞄准具三者组成的综合火控系统。该系统能让飞行员看哪就锁定到哪,而无需调转机头方向。不过由于米格-29本身采用较为落后的机械式操纵系统,使得头盔瞄准具与R-73格斗飞弹都无法发挥最大效能。因而,该机型实战能力比想象中要差一点。另外,在苏联的防空体系下,米格-29需要同地面雷达站协同作战才能发挥最大拦截战力。因此,缺少地面引导的米格-29单机作战能力实际上远逊于F-16。但是主要进口国,如伊拉克、古巴等国都没有能力建立起一套完备的防空体系。这样就导致了米格-29在少有的几次与F-16的交战中处于下风。

▲斯洛伐克空军装备的米格-29

米格29作为双发高性能战机,它的近距离格斗性能会比前者要强不少。同时从服役的国家数量来看,它的受欢迎程度也不低。但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空战越来越讲究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近距离格斗渐渐退居于次要地位。因而米格-29实际上,是一型错生时代的战机。此外,在不挂载副油箱的情况系下,它的作战半径仅有600km。同等情况下,F-16的作战半径却有1852公里。这一点致命伤,使得米格-29最终成为了一款瑜不掩瑕的战机。


WarOH协虎


就米格29而言,俄罗斯能在已经拥有诸多可代替型号的情况下,依旧决定挖掘和延伸米格29战机,这其中自有米格29战机的独到之处。


要知道,目前米格29战机的改装型号已经达到了20多种。对米格29战机来说,其更新和升级的迟到是导致如今唱衰它的声音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吧。

要知道当初米格29“支点”在设计之处就是和苏霍伊设计局的苏27轻重搭配,对标美国的F-16和F-15战机的。

米格29和F-16战机早期型号对比,显然是米格29强的。米格29是中型、双发战斗机其在速度、加速性能、机动性上有天然的优势。又由于其比F-16战机要更大的机身,在设备容量上,改进和升级空间上亦占优。

但米格29服役没多久苏联就解体了,俄罗斯好长时间没有对米格29进行升级,反观F-16战机,洛马公司财大气粗,到现在为止已经更新换代了十几代,自然是老旧的米格29无法比拟的了。

俄罗斯有点小钱后开始了对米格29的升级和深入挖掘,如今已经在米格29基础之上延伸出了20多种型号,最新的型号米格-35"支点-F",也是米高扬的野心之作。其配备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的航电系统,能够独立作战。

只是,无论是因为其装备的几乎一代代差的武器系统,还是俄罗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电子科技方面的短板,在米格29基础之上的野心勃勃之作米格-35,也被外界形容成了鸡肋。



总归来说,米格29“支点”其生不逢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