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地精”

在中國人看來,眾多中草藥中有一味可以起死回生、延年益壽的仙藥、被稱為“地精”,但同時也被譽為“百草之王”,秦漢時代的《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藥中上品;明代《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說它根如人形,有神(即有靈性),並謂之神草。它就是人參!


傳說中的“地精”


人參是一種五加科植物,喜陰涼,混在雜草中不容易認出。等到秋天時,人參結出紅紅的果子,就比較容易認出來了。每到秋天,挖參人就搭夥進山,他們稱之為“趕山”。據說挖參也有很多講究,進山之前要拜山神,進山後不能高聲言語,更不能胡言亂語,以免驚跑人參,人參都有靈性,如果發現人參,就用一根紅繩把它捆住,這樣人參就不能跑了。

傳說中的“地精”

挖參人在挖人參


有名的東北三寶之首,就是人參,由於產地在長白山,也稱之為長白山人參,長白山地區在滿清王朝時期,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龍脈所在,所以有三百年的封山之實。當時長白山地區的人參不準普通百姓採參。那時採參需要皇帝發放特別許可證,可見人參的珍貴,如此一來,給當地的野生人參以廣大的生存環境和清靜的庇佑場所。也使得長白山人參名揚天下。

傳說中的“地精”

有名的長白山人參


關於人參,自古都流傳著許多傳說,大多還與兒童有關,此外,不管是在神話故事,還是在現代小說中,人參成精的故事也很多。正是因為這些,人參的某些特徵讓許多人認為它確實是可以成精的,比如它的長的就像個人字。

傳說中的“地精”

“人參娃娃”


人參的炮製非常複雜,導致商品人參的檔次相當多。如直接曬乾的叫生曬參,煮沸的冰糖水裡“炸”過的叫白糖參,蒸過的為紅參,還有鮮參;山裡挖來的野參叫野山參。人參頭也叫參蘆,是一味催吐藥。人參身、須屬於補氣類中藥,參須藥力薄,入藥主要用參身。生曬參較白糖參藥力強,但較紅參弱(中醫還認為紅參性偏溫)。白糖參藥性平和,價格也不貴。

傳說中的“地精”

紅參


  人參的效用確實神奇。《神農本草經》記載著中國四千年前就已形成的人參藥用的精髓:“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人參的總皂甙是其最主要的神奇物質。國家藥典說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傳說中的“地精”

人參


一個關於人參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山東有座雲夢山,山上有座雲夢寺,寺中住了兩個和尚,一師一徒,師父無心在山上燒香唸佛,經常下山與朋友吃喝玩樂,平時對小徒弟百般虐待,小徒弟被師父折磨的面黃肌瘦。有一天,師父下山會友,小徒弟正在廟中幹活,這時不知道從哪裡跑來一個紅兜肚小孩,幫小和尚幹活。從此以後,只要師父一外出,紅兜肚小孩就來幫小徒弟做事。師父一回寺,小孩就不見了。日子久了,師父看見小徒弟臉色紅潤,再多的活也能幹完,感到很奇怪,心想這其中一定有奧妙,他把小徒弟叫來,一番盤問,徒弟出於無奈,終於說出了真情。師父心裡暗想,深山野外,哪來的紅兜肚小孩呢?莫非是神靈相助?他從箱子裡面取出一根紅線,穿上針,遞給小徒弟,並交待等小孩出來玩的時候,悄悄把針別在小孩的紅兜肚上。第二天,師父又下山了,小徒弟本想把實情告訴紅兜肚小孩,可是又怕師父打罵,只好趁著小孩急著回家的時候,把針別在小孩紅兜肚上,第三天清晨,師父把小徒弟鎖在家裡,自己拿著鋤頭,順著紅線,找到一棵老紅松樹旁邊,看到那根針插在一棵棒槌苗子上,他高興極了,舉鋤頭就挖,挖出了一個參童出來。拿到寺裡,把“參童”放在鍋裡,加上蓋,壓上石頭,然後叫小徒弟升火燒煮,偏巧這個時候,師父的朋友又來找師父下山去玩,師父推辭不掉,臨走時,對小徒弟千萬叮嚀:我不回來,不準掀鍋。師父走後,鍋裡噴出異常的香氣,小徒弟出於好奇,搬開石頭,揭開鍋蓋,原來鍋裡煮著一顆參童,香氣沖鼻,小徒弟掏下一塊放進嘴裡一嘗,味道又甜又香,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乾脆吃光為止,連湯也喝個精光。就在這時,師父急急忙忙的跑了回來,小徒弟一急,在寺裡跑了兩步,頓覺兩腳輕飄飄,然後騰空飛翔而去,師父一看這般情形,知道“參童”被小徒弟偷吃了,懊惱莫及。原來紅兜肚小孩,是那棵人參變的,老紅松樹下長著一對人參,自從那棵“參童”被老和尚挖走以後,剩下的這棵人參對著老紅松哭哭啼啼,老紅松說:好孩子,別哭了,我帶你到關東去吧。那裡人煙稀少,我可以永遠保護著你。人參不哭了,就跟著老紅松,從山東逃到了關東深山老林,就在長白山上安家落戶。從此以後,關內人參逐漸消失,而長白山的人參卻愈來愈多。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