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歸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別號震川,世稱“震川先生”。漢族,蘇州府崑山縣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員。

1540年,歸有光中舉人,之後參加會試,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

1554年,倭寇作亂,歸有光入城籌守禦,作《御倭議》。

1565年,歸有光六十歲時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故稱“歸太僕”,留掌內閣制敕房,參與編修《世宗實錄》。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

歸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風格樸實,感情真摯,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

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又與胡友信齊名,世稱“歸、胡”。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出生在蘇州府崑山縣宣化裡一個日趨衰敗的大族之中。


八歲時,年僅二十五歲的母親就丟下三子兩女與世長辭,父親是個窮縣學生,家境急遽敗落。

歸有光自幼明悟絕人,九歲能成文章,十歲時就寫出了洋洋千餘言的《乞醯論》,十一、二歲“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歲應童子試,二十歲考了個第一名,補蘇州府學生員,同年到南京參加鄉試。

“弱冠盡通六經、三史、大家之文” 的歸有光,開始時對舉業滿懷信心,但他參加鄉試卻連連落第,五上南京,榜上無名,其間慘淡經營,寒窗十五載。

1540年,三十五歲的歸有光參加南京鄉試,受到主考官張治的欣賞,把他視為國士,稱他是“賈(誼)、董(仲舒)再世”,將其拔為第二名舉人,期待歸有光能更進一尺,早日成為進士 。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此時的歸有光已是縱觀三代兩漢之文,遍覽諸子百家,上自九經二十一史,下至農圃醫卜之屬無所不博。

歸有光的古文和俞仲蔚的詩歌、張子賓的制藝被譽為“崑山三絕”。

以歸有光的才學和聲望,考取進士應是勝券在握了。在鄉試高中的同年冬天,歸有光僱上車馬日夜兼程北上,準備應第二年的禮部會試。誰知這次會試竟是名落孫山。

歸有光移居就近的嘉定安亭江上,開始了一邊讀書應試,一邊談道講學的生涯。

歸有光的家境一直困貧,全靠妻子王氏料理家事維持生計。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居安亭期間,王氏治田四十餘畝,督僮奴墾荒,用牛車灌水,以所收米糧供全家及弟子之食,讓歸有光專心講學。

歸有光縱論文史,談經說道,一時間弟子滿門,海內學者文士皆稱歸有光為震川先生。

歸有光的命運卻是困蹇不堪。三年一次的會試,次次遠涉千里而去,一連八次都是落第而歸。

其間四十三歲時,失去了最心愛的長子,時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勞任怨、與己分憂的妻子王氏。

仕途的蹭蹬,把這位名揚海內的古文家長期拋棄在荒江僻壤之上。加之失子喪妻的哀痛,使他的生活更加艱難。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明代科舉場上舞弊之風甚盛,雖不重唐代的行卷之習,但是有宗師和大官僚的提攜是仕進的重要捷徑。

歸有光久困場屋,對這一科舉內幕應是十分明瞭的。可是,他卻絕不從旁門邪道躋身仕途。

歸有光耿介正直、不事權貴的品格,表現在他整個人生的各個方面。在古文領域裡,他始終堅持己見,不為群言所惑,敢於與當時統治文壇的“鉅子”相抗爭。

明代自開國之初的劉基、宋濂等留下一些好文章後,文壇上就開始瀰漫起一股浮飾摹古的風氣。

從永樂到成化的幾十年間,久居館閣的“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統領文壇,提倡昌明博大的文體,作文雍容華貴、平庸空泛,號稱“臺閣體”。

於是有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起來反對“臺閣體”。他們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句摹字擬,以佶屈聱牙為高古。李、何等七子致力於詩作,散文並非其所長,但是他們的聲勢之盛,曾左右一世。

到了嘉靖年間,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又繼“前七子”而起,推波助瀾,變本加厲,摹古之風愈演愈烈。歸有光就是在這種散發著黴臭的摹古風氣中異軍突起的勇士,是一位敢於反抗潮流的文學家。

1565年,歸有光第九次參加會試時終於中了個三甲進士,這時他年已六十。滿腹詩文經義,一心想為國出力的歸有光雖年已花甲,壯志依舊未衰。只能到僻遠的長興當知縣。

1568年,六十三歲的歸有光終因得罪豪強和上官,而被調任順德府通判,管理馬政。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歸有光抵任後,築土室一間,整日躲在其中,讀書自娛,以示不滿。利用馬政通判的清閒,廣閱史籍,採訪掌故,修了一部完備的《馬政志》。

1570年,歸有光到北京朝賀萬壽節。同年,受大學士高拱、趙貞吉推薦,升為南京太僕寺寺丞。後來又被首輔李春芳留在內閣,掌內閣制敕房,纂修《世宗實錄》,身列文學侍從之位。

歸有光仕途晚達,十分興奮,期望自己能借機閱讀許多內府秘藏,在學術上獲得更深的造詣。

終因勞累過度,在敕房任職僅一年,便身染重病,終於隆慶五年正月十三日(1571年2月7日)抱恨而逝,時年六十六歲 。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歸有光反對擬古,多從形式著眼,並未達到內容上的真正革新。作品以散文為主,十之八九為經解、題跋、議論、贈序、壽序、墓誌、碑銘、祭文、行狀以及制義之作,其中有些作品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不滿,有些作品表現出對人民的同情,但也有不少作品內容空洞,思想陳腐。

藝術特色是:

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細節,刻繪生動。

③篇幅短小,言簡意賅。

④結構精巧,波折多變。

歸有光的這些敘事散文,在一味摹古浮飾的散文園地中,就象一泓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給人以美的享受,為散文的發展開闢了一片新的境界。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歸有光富藏書。其父在成化初年,已築書室百楹於安亭江上,名為“世美堂”。


至歸有光時又多方尋購。夫人王氏,亦極喜藏書,聽說有零冊散編,則令女僕訪求,置書達數千卷。


聲稱平生無它嗜,獨好書籍,以冶性情。藏書印有“世美堂印”、“世美堂琅玡王氏珍玩”、“一往情深”、“魏國文正公二十二代女”等。


歸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經史子集各部,但是其主要成就則在散文創作上。


蘇先生讀史|歸有光:稱為“今之歐陽修”,稱散文為“明文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