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 因何得名

濟寧市下轄十一縣市區,你知道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是什麼嗎?濟寧這十一縣市區又以什麼得名嗎?

一、 任城區(風姓古國,運河之濱,有仁之城、中國運河之都),任城區是濟寧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濟寧市組群城市核心區。夏朝時期,伏羲氏後裔有仍氏(有任氏)建立了仍國(任國)。西周時期,這裡被封為任國。春秋戰國時期任國先後隸屬於魯、宋、齊國。秦統一中國後,廢任國而改為任城縣。這是“任城”稱號的最早由來。五代時期稱濟州。北宋時期稱濟州濟陽郡。元八年(1271年)升濟州為濟寧府,這是“濟寧”之名的由來。而今,任城已成為濟寧市中心城區的區劃名稱。任城,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處魯西南平原,京杭大運河中段,夏為有仍,周封任國,素稱“風姓古國,運河之濱,有仁之城”;元明清三代最高治運、司運機構都曾設在此處,有 “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唐代詩人李白曾在這裡寄居23年,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任城以“姓”得名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二、兗州區(九州古城、齊魯咽喉),兗州,古九州之一。兗州歷史悠久,公元前21世紀,夏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在四千餘年的歷史變遷中,兗州相繼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是山東省南部經濟帶的重點城市和交通樞紐。距京滬高鐵曲阜站僅有15分鐘的路程,距濟寧曲阜機場50公里,距京杭大運河濟寧段30公里;新石、京滬鐵路在此交匯,京滬、日蘭、京福高速及數十條公路在此通聯。 兗州為魯西南重鎮,居重要戰略位置。兗州之名由來已久,《爾雅.釋地》記載:“濟河間曰兗州”。我國上古行政區劃中有九州之說.兗州即為九州之一,相傳以發源於河南省濟源縣王屋山的沅水而得名,“沅”與“兗”字同音,通用,兗是信義的意思。《辭源》中有“濟河間其氣專質,厥性信謹,故曰“兗”。意思是說濟水與黃河之間,所處條件特好,人的氣質誠實謹慎所以稱兗州。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兗州以“字”得名

三、曲阜市(孔子故里、東方聖城),曲阜市,孔子故里,儒家思想的發源地,有“東方耶路撒冷”之稱,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周朝時期魯國國都。曲阜是孔子故里、黃帝生地、神農故都、少昊之墟、周漢魯都,眾多的歷史遺存、豐富的文化內涵,現曲阜城東有土山叫防山,蜿蜓曲折.行成龍行阜地,以"行"得名,成就了“東方聖城 首善之區”的輝煌。

曲阜以“行”得名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四、泗水(中國泉鄉),泗水縣位於山東濟寧市東部,境內生態秀美,名泉薈萃,被譽為“中國泉鄉”。泗水是東夷文化的搖籃,儒家學說的發祥地,先賢仲子的故里,康熙乾隆二帝駐蹕眷戀之處,特色民俗風情聚集之區,有泉林泉群、萬紫千紅、安山寺等著名景區10餘處、王家莊民俗村等鄉村旅遊點30餘處,是新近崛起的鄉村休閒度假旅遊理想目的地。泗水縣五帝時為古都近畿,夏商有卞縣北周後的各朝,歷代置縣.縣名幾經便更,直至隋朝置泗水縣。其名稱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稱泗水,為禹治九水之一.泗河發源於泗水縣泉林鎮東陪尾山麓,以趵突、洗缽、響水、紅石泉四源併發匯流成河而得名。

泗水以“河”得名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五、鄒城市(鄒魯聖地、孟子故里),鄒城歷史文化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是一座有著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這裡人傑地靈、英賢輩出,有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的世代賢母——孟母,有被贊為“功不在禹下”的儒學亞聖——孟子,有被傳為世代佳話、“鑿壁偷光”刻苦治學的西漢經學家——匡衡,為鄒城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鄒城古屬夷地,夏屬九州中的徐州之域,殷屬奄國,公元前1 0 2 7 年,周武工滅商建周,封曹俠於此建立邾國。隸屬於魯國之附庸,為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諸侯國之一,因此鄒城以"國"得名。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六、微山(中國荷都),微山鍾靈毓秀,人文薈萃,自然風光秀麗。微山湖是國家級4A級景區,山東省首批風景名勝區和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湖中微山島、獨山島、南陽島獨具北方水鄉風情。每年夏秋兩季,湖內數十萬畝荷花連片盛開,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被譽為“中國荷都”。微山縣以微山湖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名啟.是殷紂王庶兄,原封地於微(殷畿內國有幾說,一說夕陽微山湖在今山東梁山,一說在今山西潞城),故稱他為“微子”(子是爵位)現微山島主峰頂上有微子墓,系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微山以“人“得名。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七、魚臺(孝賢故里、魚米之鄉),魚臺縣是孔子著名弟子、七十二孝賢之一--閔子騫的故里,至今“五里三賢”的佳話流芳不衰,“蘆衣順母”的故事婦孺皆知。魚臺還被譽為“北方魚米之鄉”,眾多與魚和米有關的傳說、習俗、菜餚、詩歌等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魚米文化。魚臺縣遠古時期曾是東夷太昊部族聚居的地方,魚臺之名始於唐代,因縣北有魯隱公觀魚臺改方與魚臺,後隸屬關係有所變更,而縣名沿用至今。魚臺以“地”得名。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八、金鄉(世界蒜都、江北水鄉),金鄉種植大蒜歷史悠久,自東漢初年,農民就有種蒜的習俗,有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之說,被稱為世界蒜都。近年來金鄉縣充分整合“九湖五河”自然優勢,著力打造清水潤城、水系貫通、路網相連、新老城區和溼地景觀交相輝映的城區新景觀,中國江北水鄉風貌日益彰顯。金鄉縣遠在氏族部落時期是有仍氏(緡姓)聚居的地方。金鄉縣名起源於西漢.以山得名。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於高平山,初在山北鑿墓,得白兔,以為不吉,更葬山南,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鄉山.縣名自此始沿用至今。不過至今金鄉也沒有開採金的歷史記載,所以說金鄉以“傳”得名。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九、嘉祥(石雕之鄉、曾子故里),曾子故里嘉祥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自然風光優美。是國家命名的“中國石雕之鄉”、“中國嗩吶之鄉”、“中國魯錦之鄉”。嘉祥故地原屬鉅野、任城二縣,南宋高宗十年(即金皇統七年,公元川 47 年)分任城、鉅野之民置嘉祥縣,屬濟州所轄。嘉祥一名,據《左傳》記載:十四年(即公元前 480 年),西狩大野(現鉅野東北一帶),獵獲麒麟一隻,麒麟為太平之獸,屬吉祥之兆,因獲麟地在嘉祥縣境內,故以“祥瑞”之意取“嘉祥”置縣名,沿用至今。(麒麟與傳說的龍一樣,是古人崇拜的吉祥物,今動物分類學上實無其獸),因此,嘉祥以“虛”得名。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十、梁山(水滸故里),梁山是水滸故事發生地,梁山好漢大本營,水滸遺蹟眾多,地域風情獨具特色,水滸文化、黃河文化、運河文化交相輝映,佛教文化、武術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在這裡您可以穿越到大宋朝體驗“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水滸豪情。梁山縣以梁山得名,梁山,本名“良山”,後易名“梁山”.易名原因有三說:一說良山屬梁國境域,傳說為皇家獵場,梁孝王劉武曾遊獵於此,故更名為“梁”。二說梁孝王田獵終於此,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陽.遂易名“梁山”。相傳梁山北麓、小梁峰陽坡的松柏林為梁孝王墓地,舊有石碑“帝子遺碑”,為壽張八景之一,明代因黃泛淤沒。三說是因避東漢武帝叔父劉良的名字改“良”為“梁”。壽張縣原名壽良,亦屬因避劉良而更名。因此,梁山以“山”得名。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十一、汶上(中國佛都),汶上寶相寺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佛教聖地,太子靈蹤塔出土的釋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曾經震驚全球,塔頂還會出現佛光等獨特現象。汶上縣夏商時稱劂國,周初名郡國,春秋為中都,戰國稱平陸,漢改東平陸,後齊稱樂平,隋複稱平陸,唐天寶元年複稱中都金貞年改稱汶陽。汶上作為專用地名始於金泰和八年(1 20日年),因地處汶水之濱而得名。有人疑問汶上之名,說汶上在汶水下游,何以為汶上,汶上取名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汶上地處汶水下游。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即使有下人們也不說下。因此就出現了汶上之名。汶上以“吉”得名。

汶上以“吉”dm

濟寧十一縣市區的別稱,因何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