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宜居宜业乡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富顺:宜居宜业乡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图:海升标准化柑橘种植基地

自贡网讯(记者 曾鹏程)日前,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2019年度全省农村改革和农民增收先进县(市、区),其中富顺县榜上有名。2019年,富顺县按照“接续试点、全面探索、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探索创新,有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富顺:宜居宜业乡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图:海升标准化柑橘种植基地

紧盯园区建设 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3月17日,记者来到富顺县狮市镇马安村海升标准化柑橘种植基地,发现神奇的一幕。千亩柑橘树上几乎都挂着拳头大小,黄中透红、果色饱满的血橙,散发浓厚果香,诱人垂涎欲滴。同时,柑橘树的每根枝丫上,都生长着白色的花骨朵,在阳光和时间的孕育下,静待绽放。

这是果树种植里比较常见的花果同树种植方法。但传统的花果同树是指上年的柑橘成熟了,出于错峰上市的考虑,采用技术手段留树保鲜。“这些血橙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现在正处于脱酸期,还要1个多月才彻底成熟上市。”管理人员王鑫告诉记者,海升标准化柑橘种植基地内,却是采用技术手段,使柑橘在生长期时,就进入柑橘开花期,同样呈现出花果同树的效果。

“等到5月份这批血橙上市,市面上除了经过冷冻处理的,已经基本没有同类产品,错峰上市销售效果更好。”王鑫介绍,海升标准化柑橘种植基地采用肥水一体化系统、土壤墒情职能监测等现代科技手段管理,可亩产4至5吨高品质血橙,亩产值4万元左右,相较于传统种植方法增收5至10倍。

“海升集团是第一家入驻园区的企业,率先开展柑橘标准化种植,我们以此为标准,要求之后入驻的企业必须采取标准化种植模式,并示范带动传统柑橘种植提档升级。”狮市镇副镇长熊建敏介绍,截至目前,该镇柑橘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新建标准化种植基地5000亩,带动传统柑橘种植改良升级3000多亩。

富顺县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提出“1+4”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建成“龙贯山”“苗仙湖”“小三峡”“沱江沿岸”“板永”等五大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以柑橘、蔬菜、水稻、高粱为主的100万亩粮经产业产业基地、以黑山羊、生猪为主导的两个100万头优质畜禽养殖基地,实现农业融合产值200亿元,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动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富顺:宜居宜业乡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图:琵琶镇理策村温室大棚托盘高粱育秧

激活资源要素 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琵琶镇理策村31组村道旁,温室大棚内春天的生命力正在勃发,一个星期前种下的高粱种顶起覆土,露出鲜嫩的绿芽。

“采用漂浮育秧技术,秧苗生长更迅速、根系更发达,产量和高粱的品质也得到提升。”琵琶镇镇长胡宇鸣介绍,这批高粱秧苗是为理策村村集体经济联合社240亩高粱种植基地所准备的。该镇将撂荒地整治与壮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采取农户土地入股、集体经济联合社统一管理,组织有富余劳动力的村民耕作的方式,结合订单农业模式,既整治撂荒地,为村民开辟增收渠道,还能扩大产业规模、壮大集体经济,一举多得。

富顺县将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激活农村发展潜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探索投资入股、集体经营、发包和出租经营等发展模式,推动全县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效,2019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54万元,平均村集体经济收入2.66万元。

此外,该县从人才、用地、资金三个方面强化要素保障,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2019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58万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74人。构建“3+3+1”农民工服务保障体系,设立1000万人才发展资金,活用1000万基层党建专项经费,大力推动返乡创业,累计返乡创业企业2000余家,返乡创业人员10余万人。该县安排5500万元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资金,完成“三农”投入25亿元。

富顺:宜居宜业乡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图:槐花坵聚居点

强化乡村治理 聚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来到邓井关街道新湾村槐花坵聚居点,以前“个性张扬”的村居民舍已经华丽变身,白墙青瓦风格统一,房前屋后的小菜园精致实用,与道路两旁的花圃相得益彰,各家各户门前摆放着分类垃圾箱,村民们已经习惯分类处置生活垃圾。聚居点一角的太阳能胃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投入使用,截污管网延伸至每户家庭。

“环境打造好了,关键在于维护保持。我们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培养上入手,采用墙体彩绘的方式,村规民约、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上墙,潜移默化引导村民。”新湾村第一书记潘劲松介绍,2019年7月,新湾村实施行政村建制调整后,村委增设社会治理专干,强化乡村治理水平。

2019年,富顺县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村建制调整,调减行政村建制110个,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并在每个村配置1名乡村治理专干,强化乡村治理。

该县整合投入资金2.4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去年4月起,每月采取“县主要领导挂帅、临时确定时间、随机抽取镇乡”的方式,围绕打违法治乱、生态环保、场镇秩序等重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促考核。通过每月召开现场会,每季度开展阶段性成果考评,检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层层时时传导工作压力,巩固治理成效。

此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投入3600多万元用于城乡垃圾一体化治理,率先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全覆盖处理,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3%。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年新改建公厕43座,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6173户。探索农村污水分类分级处理,对农户、集居点和场镇实行分类治理。2019年,全县新建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2个,实施24个镇乡生活污水处理厂(站)提标升级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