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我是狼君,一个爱好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作为我国历史上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大元和大清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区别,尤其是在对待汉族的政策上,存在着极大差距,这也是

导致元朝不足百年就灭亡,而清朝却坚持了近三百年,与汉族政权相当。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左为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大元”,右为清太宗皇太极,定国号“大清”

元朝的民族等级制度

在元朝,除了封建社会固有的等级矛盾之外,还存在严重的民族矛盾,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元代实行的族群体制——四等人制。

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所有国民按地域和民族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为国族;第二等是色目人,指西北、中亚、东欧的少数民族;三等人是汉人,指北方地区的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第四等是南人,南宋统治下中国南方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在这种等级制度上,元代在政治权利、法律地位、科举仕途等诸多方面元朝的主体民族汉族成为了贱民,是被压迫和剥削的对象。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元朝四等人制,汉族为最低两等

①在政治上,元代采用“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二焉”(宋濂《元史》)的歧视政策,即重要官职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无关紧要的官职才轮到汉族。

就这样,元朝的入仕的制度还采用官位继承制,只论家庭出身,至于到底有没有才能,能不能担任这个职位,则无关紧要。

在普通人入仕的重要途径科举考试中,也无公平可言,“试蒙古生之法宜从宽,色目生宜稍加密,汉人生则全科场之制。”(宋濂《元史》)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元朝疆域图

②在法律上,民族歧视则更为严重。蒙古人与汉人犯罪之后,分属不同的机构处理。处罚蒙古人的法律,也要比处罚汉人的法律宽松且轻的多。

由于在法律和政治上限制了汉人跻身上层贵族的方式,在经济上汉人就处于最底层的被剥削的地位,蒙古统治阶层制定各种政策剥削汉人。

“蒙古、色目贵族和官僚凭借政治力量获得巨额财富,不事生产而享受丰裕财富。”(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③最关键的是元朝在文化上的压迫和抵制,整个元代对汉文化都有着强烈的抵制情绪,不愿全方位的吸收先进的汉文化。

对于一些为了巩固统治而不得不吸收的汉文化,也要在蒙古文化的基础上修改,而不是在汉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蒙古文化。

“元起朔方,本有语无字。太祖以来,但借用畏吾字以通文檄。世始祖用西僧八思巴造蒙古字。然于汉文,则未习也。”(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清初的剃发易服,引起了汉族的强烈反抗

清朝的民族融合制度

清朝入关之后,在各项制度上,则与元朝有着明显的不同,虽然在一开始,满族对汉人也采取高压政策,施行了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五大弊政。

但是满清统治者很快意识到了这些政策的弊端,明白了强迫百姓归顺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效果,对实施统治反而不利,于是开始施行新的民族政策,极大地缓和了包括同汉族在内的各民族的矛盾。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康熙祭拜明皇陵,向世人宣告清朝的民族政策

①满族开始从各个方面拉拢汉族人,使汉族有机会进入统治基层,而且重用汉人大臣,极大的缓和满汉之间的矛盾。

虽然在当时的满族还享有一部分特权,但是其程度很低,刑律亦不分满汉,给了汉族百姓平等的感觉,没有民族上的歧视。

而且直接传习明制,以皇帝礼安葬崇祯皇帝,修缮保护明朝各个皇陵,拉拢明朝旧臣。更重要的是尊孔,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满清重臣张廷玉,康雍乾三朝重臣,主修《明史》,死后配享太庙

②在入仕之路上,也为汉族读书人敞开大门,继承明朝,直接借用八股文取仕。在科举考试上,满族同汉族一样,没有任何特权,因此拉拢了汉族知识分子。

整个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出了114状元,只有两位满族状元。为什么有114为状元,因为顺治年间有两次科举满汉分榜,这才有了两位满族状元,其余的全部为汉族。

而且在官员职位上,也是满汉平等,设立满汉官员相互制约的双官位制。“满汉大小官员,执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划一。”(康熙皇帝玄烨《御制文集》)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晚清考中的状元、榜眼、探花在游街庆祝

③在语言文字上,满清从上至下都非常推崇汉文化,汉文汉语是历代皇帝必须首先掌握的语言。在皇帝帝师的选择上,从康熙之后,几乎清一色的汉族大臣,可见满清贵族在对待汉文化积极学习和吸取的态度。

虽然满族一代也积极推行满文,但并不要求汉人学习满文,科举考试也不用满文,甚至满族人自己都渐渐不用满文了。

从乾隆开始,满文更是逐渐没落,连满族的龙兴之地东北,满文都开始越来越少。现在的蒙古文,还作为一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应用人口,但是满语已经濒临灭绝了。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清中期以后,用满汉双语书写的奏折

不同政策带来的不同结果

元清两朝,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对待自己身份的态度上。蒙古人觉得自己是统治者,就应该被统治者接受自己民族的文化。

但是满族统治者则不然,虽然满族是统治者,但是明白自己的文化落后,能积极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与汉族为师,和平相处。

以至于现在可以说,满族是最像汉族的少数民族,除了身份证户口本上写的是满族,其余与汉族没有任何区别。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现在的满族,只有满汉两个字的区别

清朝较元朝之所以能够长治久安,综合来说就是满族能够与汉族、汉文化包容并蓄,使自己既融入汉文化,化解民族矛盾,同时将文化带向多元化发展。

你可以骂满清在后期统治上的腐败无能,割地赔款,但是有一点你不得不同意,清朝是所有朝代中民族问题最缓和的朝代。

各民族之间基本没有尖锐的矛盾,基本实现了和平共处,使明朝以前一直困扰边疆少数民族问题得到解决,甚至可以认为,我国现在多民族和平共处的局面,都与满清的统治有很大关系。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清朝时期多次任命西洋大臣,也积极学习西洋文化,但存在局限性

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各个朝代的民族政策,不仅决定少数民族政权的存亡,汉族政权也是如此,从古至今,但凡鼎盛的王朝,都有一个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清朝之所以能够以外族的身份在中原立足近300年,怀柔的民族政策至关重要,而且积极接受汉文化,连统治者本身都被汉化。

元朝就不是这样了,采取偏激的民族政策,不仅不能缓和民族矛盾,还在种种政策上渲染民族矛盾,最后矛盾激化,汉族百姓揭竿而起,推翻了元朝,早早地结束了统治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比元朝能多200年,原因在这些地方

现在在各民族平等的政策下,实现各民族大团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