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之亂,從道家反撲到儒家的重塑

說起黃巾之亂,大家眼前都能浮現出曹操、袁紹、劉備等一票的三國英雄,他們因為黃巾之亂的契機,走上歷史舞臺,從此中華歷史翻開了波瀾壯闊的全新篇章,進入了一個英雄林立、豪傑並出的時代。但是,對於這場起義本身,卻很少有人關注。

為什麼黃巾起義,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具有濃厚宗教色彩和意識形態的底層人民起義呢?其幕後真相,其實遠比黃巾起義本身要更加深遠的多。這是一場道家佈局了數十年,最後由下至上發起的一場思想運動,其目的就是要粉碎儒家,以及支持儒家的整個封建政權。

黃天之亂,從道家反撲到儒家的重塑

這要從秦帝國的統一開始說起。

大秦崇尚法家,結果二世而亡。劉邦興起而滅項羽,最後征伐匈奴未果,漢朝遂進入黃老時代。這是因為當時漢初人口銳減,國家貧弱,不得而為之。到了漢武帝劉徹時代,劉徹經過文景之治打下根基,急於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但遭到了黃老道家的瘋狂阻撓。這是,一個叫董仲舒的儒生以一套全新的天人感應理論,幫助劉徹完成了思想轉型,從此,這個以“天人感應”為主要代表的“董儒”正式進軍西漢政壇,同時,強漢也隨著全新思想模型而降臨人間。

董儒相對孔儒,在政治主張上有很大不同,天人感應通過將天具象化,而進一步加強君權神受,強調君主的絕對控制,人民反對君主,以往只能算是違反了“尊王攘夷”,而現在,根本就是由違天道和君父。內核上,董儒接近了法家,這種外儒內法的形態,符合時代需要,但已經和孔子背道而馳了。

隨著儒學的不斷髮酵,原本佔據政壇主流思想的到家開始退居二線。但是道家並不甘心,漢成帝時,一個叫甘忠可的人,就聲稱自己獲得了廣成子的教化,帶著廣成子給的經書,覲見皇帝,以求皇帝用道家用道家的思想和學術,讓漢代皇帝“受命於天”但不被採信,充斥著種種暗示、天象、讖語的儒學,還是帝王大臣們的主流思想,造到挫折後,以張道陵為代表的道家們開始了下沉,甚至遠涉巴蜀,成了五斗米教,子孫更成為地方割據勢力。

此時,朝堂主流的儒家,根本不會給道家機會,因此,道家流派更多是流入了民間,和方士相互結合,開始創立各種神話,一遍廣收信眾,一邊擴充教義,道教雛形基本成型。

在道教橫掃基層同時,廟堂的儒家開始進入尷尬的時節了。東漢一朝日食86次、水災84次、蝗災69次、地震59次,這對於天人感應教義的董儒而言,顯得太過疲憊,皇帝們總不能天天下詔罪己啊!

而且此時朝廷腐敗,賣官鬻爵,讓民眾苦不堪言。於是,道家信徒們開始商量一個終極計劃,打算用黃天替代蒼天,就連包庇蒼天(儒家)的皇帝王朝,乾脆一鍋端了。於是,《太平清領》問世,它以洪水滅世神話為引,向人民描述了了一個沒有貪官汙吏的新世界,在新世界裡,人人老有所養,人懷自厲,道德典範還能羽化登仙。就和所有革命宣言一樣, 一股暗流在東漢底層悄悄湧動。

這股暗流波及到百萬人的時候,三位代表就出現了, 他們就是黃巾三兄弟——張角、張梁、張寶,他們將全國劃分36個教區,每個教區設置一個渠帥,軍事雛形已經建立。黃巾起義就這樣順理成章爆發了!

黃天之亂,從道家反撲到儒家的重塑

黃巾軍在起義之初,戰鬥力非凡,現後在南陽、汝南、幽州等地戰勝官軍,而後交趾等邊地也起兵反叛,起義如火如荼。東漢政府大受震動,好在社會精英的儒家也不是白給的,很快以盧植、朱儁、皇莆嵩為代表的儒家戰將們便在戰鬥中嶄露頭角。這裡便讓我們想到了劉備和公孫瓚,他們都是盧植的徒弟,而皇莆嵩則有著濃厚的軍人背景,而且文武雙全,頗具兵心。

就在儒家好不容易搞定了黃巾之亂的時候,由於帶頭人何進的騷操作,優勢治下被宦官反殺。隨即儒家精英們陷入了內鬥之中。何進死後,更加群雄割據。於是,曹操劉備等新一代英雄群起。曹操,根據天下大勢分析,儒家雖然搞定了局面,但是目前已經失去民心,而且腐朽不堪,於是,在曹操一系列神操作——控制皇帝、殺名士、屯田、圈百姓等行動之後,一個法家雛形的曹操傲世而立,法家學說不重視人的門第出身,而曹操更以殺皇后為示範,挑戰了封建天子的權威,妄圖建立一個名儒實法的政權,但隨著曹操的逝去,司馬懿崛起,儒家豪族最終還是拿回了本就屬於他們的話語權。

黃天之亂,從道家反撲到儒家的重塑

ml>

晉國建立後,由於三國時代的思想動盪,一時間還沒有整理出全新的思想意識形態,分封制重新回到桌面上,而這種制度的弊端,導致西漢內亂又一次上演,直到隋唐科舉的出現,這種以不論出身為標誌的新型儒+法才最終成為穩定的政權形式,自此,一直沿用到滿清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