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者大事也!從我國古人的喪葬禮俗看今人...

死亡是生命的終結,是人類必須面對的現實,本極為平常但在我國古代社會,卻衍生了一套複雜儀式,並形成了獨特的“喪葬文化”。本文帶大家瞭解我國古代喪葬文化的形成原因以及喪葬文化的特點。


形成原因

鬼靈信仰:早期人類認為人死後靈魂只是和肉體分開,並未死去,而且還能干預人事,影響生者。“靈魂不滅”觀使人產生了敬畏恐懼心理,人自然萌生了鬼靈信仰。

在靈魂和靈魂不死觀的影響下,人們認為善待死者的肉體便可使死者的靈魂獲得慰藉;因而不敢隨意遺棄死者屍體,選擇妥善處理,並舉行相關儀式,期待亡靈安息,進而產生了一整套禮儀。

原始宗教的發展及階級社會的出現,深刻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

生死者大事也!從我國古人的喪葬禮俗看今人...

儒家孝道觀:在古代中國,佔主流的意識形態是儒學,這種價值觀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的喪葬文化。

儒家的孝道觀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在世父母;一是對逝去父母先祖。父母在世,子女要敬孝,使其得以善終;父母過世,子女要“追孝”,要“永言孝思”。

由於這種孝道觀念的影響,儒家主張厚葬死者,施以隆重的祭祀儀式,事死如生。是否按照喪葬儀禮和禁規安排喪事,成了衡量孝與不孝的標誌。

生死者大事也!從我國古人的喪葬禮俗看今人...

宗法等級制:宗法等級制度是我國古代社會的核心社會制度,它關係著社會等級的區分、家族長幼秩序的確立。它是整個傳統社會的焦點問題之一,因為它直接影響地位、權力的繼承和財產的分配。

傳統喪葬儀式的所有禁忌所圍繞的核心都是宗法等級制度。中國死亡文化在喪葬過程中嚴格的上下、尊卑安排表面對死者的尊重,但實際上,死者積不能看到,也不能體驗,因而,其根本的意義只在生者――通過強調陰間的等級關係再次明確人間宗法關係。

生死者大事也!從我國古人的喪葬禮俗看今人...

喪葬文化的原則

生死如一:在我國古代社會,“靈魂不死”觀被普遍接受。死者靈魂並不隨肉體的死亡而消散,因而死者需要生前必需的一切。這就要求生者儘可能要為死者創造和生前一樣的環境。秦始皇陵兵馬俑、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地下宮殿……所有這些都是帝王們想要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其在人間統治的象徵。

聚族而葬:“祖先崇拜”是中國傳統的觀念,它根源於“鬼魂崇拜”。另外,中國古代傳統社會人們大都實行家族聚族。為了成員死後不至同家族分開,在另一個世界繼續聚族而居,因而,產生了聚族而葬的觀念。根據《周禮・春官》的記載,當時的各家族都有“冢人”和“墓大夫”。另外,現代社會“人之將死,落葉歸根”與此也不無關聯。

生死者大事也!從我國古人的喪葬禮俗看今人...

古代喪葬的內容和方式

內容:我國古代的喪葬文化體現在各種複雜的儀式和規制中。古代喪制名目繁多――有葬前禮:初死、復、立喪主、易服等。殯葬禮:啟殯、出殯、出殯途中的禮儀和禁忌。還有下葬禮;服喪期之禮,又稱葬後禮儀,服禮。

方式:喪葬的方式很多,主要的有土葬、火葬、天葬、水葬等。下面著重介紹幾種常見的喪葬之法。土葬,就是把屍體埋在地下。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土葬的形式和內容也有了變化和發展。火葬,又名“火化”,是用火焚燒以處理遺體的一種葬式。最早盛行於古印度,後隨佛教傳人中國。

生死者大事也!從我國古人的喪葬禮俗看今人...

喪葬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喪葬這一形式和手段,死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庇佑。喪葬文化源自人們對自然的解釋和心理的作用,同時,也與社會文化和制度有關。喪葬文化在長期的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點,並且發展了特殊的形式,喪葬文化具有豐富的社會功能,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