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離開"媽媽9次,一次比一次難捨,為人母方知母不易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相聚、離別中度過,其中讓人感觸最深的,或許就是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離別"。

開心果媽媽簡單算了一下,對於健康成長的孩子來說,他們一共會有9次時間,來"離開"媽媽。對於孩子而言,這些離開是理所當然,自然長大的結果。但是對每一位媽媽來說,其實都挺難接受這樣的離開,因為,捨不得。

孩子會"離開"媽媽9次,一次比一次難捨,為人母方知母不易

0歲:第一次離開,是分離

十月懷胎,寶寶待在媽媽溫暖的腹中,和媽媽共用一體,吸取媽媽的營養。這十個月,寶寶所住的"房屋",是這一生最為昂貴的。

伴隨著一陣哭啼聲,寶寶來到這個世界,這是寶寶第一次離開媽媽,是身體與身體的分離。這一刻,媽媽是最為幸福的,家人也充滿著歡聲笑語。相信,這是最幸福的一場離開了。

孩子會

1歲:第二次離開,是脫離

寶寶逐漸長大,這一年的時間,學會了很多新技能,比如翻身、坐、爬行、站立等等。逐漸的,寶寶也要學會走路了,去探索這個世界,也嘗試自己的"新技能"。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掙脫媽媽的懷抱,開始蹣跚學步。逐漸的,寶寶會越走越遠,媽媽跟在寶寶後面,需要加快步伐。

孩子會

4歲,第三次離開,是斷離

4年的朝夕相處,終究,寶寶要開始嘗試去適應新的世界,學習新的知識,要去上幼兒園。這一次的離開,是寶寶斷離了媽媽一天24小時的保護。

媽媽笑著送寶寶離開,轉身卻淚流滿面。

孩子會

7歲,第四次離開,是疏離

孩子逐漸長大,接受了很多新的知識,認知也在逐漸完善。他們忽然發現,自己曾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媽媽,開始不理解自己了。孩子更喜歡和新的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媽媽不再是自己唯一信任的夥伴。

孩子在偷偷長大,思想在偷偷轉變,母子之間的情感聯繫將不再那麼密切,逐漸的,母子二人,開始有疏離了。

孩子會

14歲,第五次離開,是逃離

為了孩子好,媽媽們總是苦口婆心,只是,此時的孩子已經身處青春期,開始變得叛逆。面對叛逆的孩子,媽媽們的情緒也難以平靜,母子爭執是常有的事情。

孩子不願意面對嘮叨、不理解自己的母親,就會想各種辦法去逃離。其實,這時候的媽媽,是傷心的吧!

孩子會

18歲,第六次離開,是飛離

十年寒窗苦讀,孩子逐漸豐滿,收到一紙通知書,這將成為孩子第一次遠離父母、遠離家的一個理由。

去到陌生城市的他們,就如出了籠子的鳥,飛一般的逃離。孩子可能要幾個月,甚至半年才回家一次。每一次,媽媽都是滿心歡喜的,準備好一桌孩子愛吃的飯菜。沒過幾天孩子要走的時候,媽媽又默不作聲的為孩子準備好行李。

將孩子送到車站,面對孩子的背影,媽媽的眼淚又流了下來。

22歲,第七次離開,是別離

上學的人生,正式結束,孩子背上自己的行囊,滿懷抱負,希望用自己的才能,闖出一片新的天地。為了自己的夢想,或許,他們會遠走他鄉。

此時的媽媽,一邊想用眼神留住孩子,一邊又擔心自己的私信,會妨礙孩子的前程。

媽媽,逐漸成為最糾結的人。

孩子會

26歲,第八次離開,是距離

孩子遇到了自己的愛情,步入婚姻的殿堂。此時,孩子不再只是自己的孩子,他/她還是別人的老公/老婆,女婿/兒媳,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家庭。

這時候的媽媽,再去子女家的時候,

自己就是半個"客人"了,這一次孩子的離開,將媽媽和孩子拉出一段很長的距離。

50歲,第九次離開,是永離

經歷了生子、育兒的漫長路途,孩子越來越能理解媽媽當時的心情,對媽媽也更多了一份尊重與愛。

只是,人生說長也不長,總會有離別。最後一次,與其說孩子離開了媽媽,不如說媽媽離開了孩子。這一次離開,便是永遠,孩子再也沒有媽媽了。而這最後一次的離開,其實是誰都不願接受的,卻是必然會發生的。

孩子會

開心果媽媽寄語

人生,就是在不斷的離開中,得以完善。作為子女的我們,請靠近父母一些,他們其實很想我們、很愛我們。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試圖讓孩子去理解自己的苦心,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真的不懂,我們該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每一次離開,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茁壯成長!

今日話題討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你最喜歡哪個階段呢?又最害怕哪一個時間段的離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