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藍籌股為何會崩盤?



立足價值、做多中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純正價值投資家園】,這裡我們一起成長、共贏牛熊!


01 藍籌股為何會崩盤?


深度剖析:藍籌股為何會崩盤?

今日銀行、地產、保險等優質低估值品種跌幅居前,特別是銀行股,跌幅最前的四大最被看好的招商平安興業寧波,可以說,整個藍籌股板塊似乎都崩盤了!


“漲時重勢,跌時重質”,為什麼質量好的也不行了?


我的觀點是基金贖回與槓桿崩盤。


持有這些股票的大概率不是散戶投資者,而是機構投資者,包含國內機構和外資,其次才是價值投資者。


其中:


(1)機構投資者:為了減基金淨值的波動,平抑可能的風險;


(2)外資投資者:被動配置需要,價值投資選擇;


(3)價值投資者:儘可能多的獲利。


這段時間,全球遭遇了金融的黑天鵝,以橋水基金為例,雖然橋水並沒有如市場傳言發生了爆倉,但在淨值大跌20%以後,他就有比較大的贖回要求,國內亦如此。


而外資流出有兩個原因,一是外圍股市暴跌之後,倉位比例發生失調,需要進行倉位調整;二是歐美市場發生資金鍊擠兌風險,他們不得已臨時救火。


價值投資者對他們的影響比較小,但也有一部分人使用了槓桿,會面臨槓桿的壓力!


02 我們怎麼看待?


對於投資者來說,我們購買的是企業的股權,而不是一個可以變動的數字。


我們分析問題的角度必須從企業中來,回到企業中去,因為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就是“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價值則是企業未來現金流的貼現。


因此,整體上來說真正的好公司價值,並不會因為此次疫情發生本質變化。


就我的觀察,2020年大部分企業業績可能都比較難看,但大部分企業也不會因為這一次危機就面臨倒閉、破產的風險,只要企業本身的資產儲備較好、財務較為健康,在未來的年份都會迴歸正常。


如果一個優質的公司價格落入較低價格區間,就說明是較好的投資機會。


因為不管怎麼樣,疫情終會過去,而人類總是向前發展的,特別是中國目前蒸蒸日上、國運亨通,所以股市長期趨勢向上,低估值的時候買入,在長期趨勢上來看,一定是對的!


我們還有一點和西方不一樣,西方可以拿得出手的政策工具不多,但中國可以拿出的政策很多,因為我們大量的資源在政府手中,不擔心沒有政策。


我甚至可以做一個預判:本週末可能要降息。


降息不單是為了救股市,主要是救實體企業。假設一個上市公司,他有200億的負債,利率降低一個點,就會減少財務費用2億元,這2億就會變成利潤,幫助非常大。降息客觀上影響企業盈利,同時提升股市的估值水平。


03 機構大佬的分析


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在近期一個渠道路演中提到:


我們暫且做出一個非常悲觀的預測,假設2020年所有上市公司的盈利為0,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說,對於公司的估值是用未來的企業經營期間的所有現金流,以及最後企業變現所得殘值加總,來形成的一個企業或者一家公司的估值。


假設我們的整個經濟體在2020年全部沒有利潤,理論上對於估值的影響會多少?


如果我們用DCF(現金貼現法)去算,2020年整個一年,所有公司都沒有現金流入,2021年開始恢復正常,那也對估值的影響其實不大,應該不會超過10%。


也就是說,股票跌一個跌停板,指數跌10%,就應該能夠比較充分地反映出整個經濟體停擺一年所帶來的影響。


但是,為什麼無論是我們的股市還是全球的股市,都發生那麼大的波動?


主要是由於股票價格從來就不是一個均衡的價格,它從來就是波動的。在上漲的過程當中,它包含著對於未來經濟發展、企業盈利增長的非常良好的預期。而一旦發生了變故、發生了改變,這種預期可能會產生對於未來非常悲觀的預期。


無論是我們的股市,還是歐美國家的股市在這幾天產生如此巨大的波動,實質上就是一個心理層面的影響。


一個投資者問:“孫老師天天心驚膽跳,很難過,孫老師還會跌嗎?”


我回答說:“世界總是變動的,現在的起伏在A股歷次的股災中算是很小的一次,不值得一提,關鍵是我們的內心夠不夠強大,能不能獨自承擔。”


其實只要是自有閒置資金,拿著低估值好公司,沒什麼好擔心的,熬時間而已,早一天晚一天,最終結果不差。


本文觀點由孫文勝(執業編號:A0600611010005)編輯整理,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