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提醒: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恩格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判斷一個人不是看他的聲明,而是看他的行動。不是看他自稱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麼和實際上是怎樣一個人”。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折射出其教養與素質。無論你的外表經過了怎樣的包裝,但發自內心的東西,依然會暴露於言行。

正如海明威所說:人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說話是一種本能,閉嘴是一種修行,沉默是一種智慧。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看懂不拆穿,看破不說破,出言有尺,乃是大智!

老祖宗提醒: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出言有尺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表達也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驕傲,不要拿自己的個性去挑戰別人的脾氣。

學會尊重,讓別人舒服,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素養。

“關係好”不等於“什麼都可以說”,“生氣”不等於“開不起玩笑”,“我不是故意的”不等於“你沒錯”,“我沒有惡意”不等於“沒造成傷害”。

說話的時候,多換位思考,多設身處地。有時可能一句輕描淡寫的指責,就會成為壓垮情緒的最後那根稻草,一個看似玩笑的評論可能就是輕輕一推的多米諾骨牌。你不瞭解別人經歷了什麼,就不要妄評你看到了什麼。

老祖宗提醒: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高級修養,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體現著做人的尺度,也體現著一個人生活的層次。時時刻刻把握說話的分寸,注意說話的場合、身份、談話對象,才能讓話說到最有尺度。

每個人都有難處,凡表象皆有根源。言語之間,少些犀利,多些餘地,是對別人的仁慈,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嬉笑有度

開玩笑是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通平常的事,但玩笑的目的在於調節氣氛,如果不懂得把握玩笑的尺度,言語間就會有意無意的傷害到他人。

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個人對待玩笑的分寸感,往往能夠看出他的人品。不要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不要拿別人的隱私開玩笑,更不要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老祖宗提醒: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真正的幽默,不是亂開玩笑的譁眾取寵,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地點,用恰當的話語來愉悅氣氛;

懂得尊重對方,才能讓玩笑的感覺恰到好處,如沐春風。只有對方覺得好笑的,才叫玩笑;對方覺得不好笑甚至生氣的,那就是沒禮貌。

做事有餘

常言道:“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人生難免,起落浮沉,難免得意,難免低谷。得意時善待他人,失意時善待自己。很多事情,難以預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無論何時何地,話別說太滿,做事別太過。今日你不留有餘地,落下口舌,來日峰迴路轉狹路相逢,必然徒增尷尬與傷害。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給別人留有餘地,亦是給自己留下退路。

老祖宗提醒: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說話有德

古人言:“利刃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

說話前最好能過一下大腦,不要只圖自己口舌之快,卻不顧及他人感受。說出去的話,形同潑出去的水。不要妄想一句“別往心裡去”就能讓別人當作你什麼都沒說過,事實上,不管你怎麼提醒對方“別往心裡去”,別人聽完之後,依然會覺得你是暴露了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中國有句古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話的分寸感,相當重要。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與人善言,暖如布帛。傷人之言,痛如刀割。

最能暴露一個人內心的是語言,最傷人心的是語言,最深入人心的也是語言。嘴下留德,掌握方寸,才能彰顯智慧,展現人品,便也成就未來。

凡事把握尺度,是一個人最好的道德修養。道德是用來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法律才是律人的。“道德用來律己,好過一切法律,道德用來律人,壞過一切私刑。”管好自己,才為最高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