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真的會自己行走嗎?揭祕百年前失傳的重口味職業“趕屍匠”

我國自古就有三百六十行之說,其實遠不止這三百六十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人們從事著鮮為人知的行業,比如在古代湘西一帶,就有這麼一種特殊職業---“趕屍匠”,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才逐漸消失。

趕屍匠是應僱主之邀,將死在外地的親人運回故里安葬,因古時湘西交通極為不便,因付不起昂貴的車馬費,所以就請趕屍匠幫忙。

趕屍匠在港臺電影裡經常見到,一直以為那是編劇導演編造出來的“殭屍”橋段,但在著名苗族作家沈從文早期的一篇文章中曾寫道:

“經過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

可見趕屍行業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有一個疑問,趕屍匠到底有什麼特殊本領?屍體真的會那麼聽話?跟著趕屍匠自己行走嗎?今天筆者就帶領大家揭秘百年前失傳的重口味職業“趕屍匠”。


屍體真的會自己行走嗎?揭秘百年前失傳的重口味職業“趕屍匠”

(一)“趕屍”的傳說

趕屍的傳說由來已久,相傳上古年間,苗族的祖先蚩尤率兵在黃河邊與黃帝、炎帝部落展開決戰,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最後蚩尤敗北。蚩尤看著陣亡的將士們的屍體不忍遺棄,對身邊的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的弟兄不管,你有沒有法術讓這些弟兄迴歸故里?”軍師說:“有!但你我須改換一下裝扮,待我念動咒語,你拿著‘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在後面督催。”

於是,軍師裝扮成蚩尤的模樣,站在陣亡將士的屍首面前,默唸咒語,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默默緊隨,軍師則在後面壓陣督促,這樣,蚩尤帶著那些陣亡的將士回到故里並予以安葬。

這就是趕屍的古老的傳說,充滿神話色彩,後來逐漸在兩湖、四川,尤其是交通極為不便的湘西一帶形成一種職業,但想從事這個職業,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擔當的。


(二)“趕屍匠”的職業要求

趕屍這一行業是極其貧窮、別無旁技的人不得已從事的職業,但是,若想從事這個行當,必須具備4個條件:

1、奇醜無比。趕屍匠收徒條件非常奇特,面試是第一關,但要求長的奇醜無比,原因是趕屍行業有其獨特的行業機密,就連親生骨肉也不得外傳,本身窮的叮噹響,再加上長相奇醜,是不可能娶妻生子的,就能更好地保守行業機密不被洩露。再加上趕屍本身就是極其“陰冷”的職業,他們認為,為了避免陰界黑白無常途中糾纏,醜陋的面容可以起到震懾作用。

2、身體強壯。要求年滿16歲,身材偏矮,骨骼健碩、肌肉發達,能一口氣負重百斤行走百里山路。要求身體強壯,是因為有時還要揹著屍體走路。

3、膽子大的出奇。與死人打交道,沒有膽量肯定是不行的。在面試與體能測試之後,最關鍵的膽量測試開始了,師父會將一片做過記號的樹葉放在深山亂葬崗的一個墳頭上,徒弟須在深夜,隻身一人,不帶任何照明工具(如火把等)的情況下把樹葉取回。

4、方向感強。應試者須看著當空的太陽轉圈圈,然後突然停下,馬上分辨東西南北,若辨不清,則不合格。


(三)師父都傳授徒弟那些“功夫”?

各種考試通過後,師父會教徒弟很多“功夫”。首先是畫符,用硃砂在黃錢紙上畫很多怪異的符號,途中遇到意外情況,便將這種奇特的符朝西掛在樹上,有時還會燒成灰就水喝下。

接下來要教徒弟三十六門功夫。第一功便是 “站立功”,也就是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第二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能夠走動;第三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會轉彎。另外,還有諸如“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等。“啞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見著屍體不叫,因死屍怕貓狗,狗一叫容易詐屍。最重要的一種功是“還魂功”,還魂功越好,死屍的魂還得越多,趕起屍來會省很多氣力。


屍體真的會自己行走嗎?揭秘百年前失傳的重口味職業“趕屍匠”

(四)傳說中“趕屍的條件與方法”

先說說趕屍的條件,不是所有死者都可以趕的,有“三趕、三不趕”之說。

三趕:凡被砍頭的、受絞刑的、意外而死的,這三種可以趕。理由是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後急於回到故里去見親人。

三不趕:凡病死的、自殺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理由是他們自願而死,要麼陽壽已盡、要麼遭天譴,都是上天的安排,斷不能趕。

清朝以前的慣例,每年秋分之後才對死刑犯行刑,稱為“秋斬”。本地的死囚處決後自有家屬收屍埋葬,而欲將客籍死囚屍體運回故里,則需僱請車馬運送,花費巨大,且屍體途中很容易腐爛。而趕屍返鄉不但費用相對少了幾倍,並且可以保證途中不腐。那麼趕屍匠究竟是如何做到屍體不腐的呢?

臨刑的前一天,客籍死囚的親屬或同鄉甚至好做善事的善人,都會湊些銀子請來趕屍匠。行刑當天,趕屍匠及其徒弟先在法場外等候,行刑之後,監斬官離開法場,趕屍匠念動咒語,徒弟將死囚身首縫合在一起之後,趕屍匠將辰砂(最好的硃砂)置於死者的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心、腳心等七處,每處以一道神符壓住,再用五色布條綁緊。相傳,此七處是七竅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後,再將硃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緊。相傳,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這樣做可將三魂留在死者體內。

最後,還要在死者頸項上敷滿辰砂並貼上神符,用五色布條紮緊;再給死者戴上粽葉斗笠。諸事辦妥,趕屍匠念畢咒語,大喝一聲“畜生,起!”屍體便應聲站起,隨著趕屍匠的小陰鑼聲上路了。

(五)“行屍走肉”的真相

整個環節貌似神乎其神,世上真的有如此神秘的趕屍匠和神奇的咒語嗎?趕屍匠的確存在,2014年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就有過相關報道。

至於那些咒語是否存在和靈驗,因趕屍匠業已失傳,我們無從考證,但對於硃砂和苗藥的應用來看,能夠保持屍體一段時間不腐,則是完全可信的。而屍體為什麼能夠“自己行走”,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通常來說,趕屍匠的報酬分三個等級,一等的叫“行屍”,二等叫“分屍”,三等叫“背屍”。就其技術含金量來說,一等和二等,即“行屍和分屍”的技術含量最高,“背屍”的技術無法與前兩者相比論,只需要一膀子力氣就行了。

所謂“行屍”,如同在港臺片裡見過的那樣,屍體是雙手前伸,雙腳蹦起來走的。其實並不是屍體本身會走,而是在趕屍之前,首先施用獨特的苗藥,使屍體的腿部關節不至於過分僵硬,然後在屍體的腋下連帶兩個手臂綁在兩個竹竿上,兩腿中間也綁上一個由趕屍匠牽著的竹竿,前後兩個趕屍匠扛起竹竿,屍體自然被託立而起且雙腳沾地,隨著肩上竹竿的忽忽悠悠,趕屍匠邊走邊扯動綁在屍體腳上的竹竿,屍體就如蜻蜓點水一樣,扛著走一點不費力,再加上前面陰鑼開道,人們紛紛避讓不敢上前,被夾在二個趕屍匠中間的屍體,從遠處看就如同蹦著走一樣。“行屍”能夠既快速地將屍體運到目的地,又能保證屍體的完整性,是收費最高的。


屍體真的會自己行走嗎?揭秘百年前失傳的重口味職業“趕屍匠”

“分屍”法趕屍至少要三個人才能完成趕一個屍體,其實是一種偷工減料的趕屍方法,但需要更高的技術含量,就是把屍體肢解,只留下頭顱、肩膀、手臂和完整的胸腔,將內臟掏空,連同身體其他部位一起,用苗族特有的草藥製成的防腐藥水浸泡之後放在揹簍裡,由負責押後的趕屍匠揹著,然後由一個身材矮小的趕屍匠鑽進掏空內臟的屍體胸腔裡,這就是為什麼擇徒必須身材偏矮的原因了,然後把自己和屍體胸腔緊密捆綁,再穿上袍子、屍頭戴上斗笠,跟著前面趕屍匠走路,因為是鑽進胸腔裡,自己看不到路,全憑趕屍匠的鑼聲信號踏出步點,而沈從文文章中所做“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的描述也就不奇怪了,因為行走的不是屍體,而是套著屍體的外殼走路的人。

“分屍”法趕屍一般是貧窮的主家出不起太高的報酬,只要死者能夠儘快回到故里,即使被分屍,到了目的地再將各個臟器零件拼裝完整、縫合細緻,也算屍骨完好地入土為安了。

“行屍和分屍”是各方面技術都過硬的趕屍匠才能做的,首先是防腐技術,前面說過的硃砂和苗藥的應用,屍體分解後的組裝、縫合等,都是技術活兒。而為了顯示自己的趕屍專業性,他們通常日夜兼程,白天不怕見人,以顯示趕屍技術的高超。

而“背屍”則是見不得光的,那會砸了趕屍匠整個行業的招牌,即使收了僱主一等的銀子,也不敢在白天趕路,只好憑著一膀子力氣趕夜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