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有一項非遺,小小毛筆經過120道工序,喬羽對它情有獨鍾

浙江湖州有一項非遺,小小毛筆經過120道工序,喬羽對它情有獨鍾

一部書畫史,半部在湖州,聽過這句話的也許會好奇,中國的書畫史經過了漫長的時光,在很多地方都底蘊深厚,浙江湖州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原來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就產於浙江湖州,湖筆積澱著數百年制筆業與書畫史的文化傳承,才有了這樣的說法。

湖筆作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經過12道大工序120道小工序之多,很多名人對於湖筆都十分喜愛,向我們耳熟能詳的喬羽、張大千、齊白石都對湖筆情有獨鍾。

浙江湖州有一項非遺,小小毛筆經過120道工序,喬羽對它情有獨鍾

來到湖州,對於湖筆的製作過程充滿了好奇,特意來到了湖筆老字號一品齋筆莊,來看看湖筆的神奇之處,一品齋始創於清乾隆六年(1741),是中國最老的一家生產和經營湖筆的專業筆莊,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悠久歷史。

浙江湖州有一項非遺,小小毛筆經過120道工序,喬羽對它情有獨鍾

參觀湖筆的製作過程,也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沒有想到拿在手中的小小湖筆,製作起來的過程卻如此複雜。

一支小小的湖筆,看著很簡單,可是120道工序之多,要經歷多少個人手工的打磨,才可以完美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每支湖筆的成品都要經過筆料、蒲墩、水盆、結頭、裝套、牛角鑲嵌、擇筆、刻字等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中國的工匠之心,從湖筆的製作可見一斑。

浙江湖州有一項非遺,小小毛筆經過120道工序,喬羽對它情有獨鍾

除了可以在一品齋參觀毛筆的製作過程,我們還可以走進湖州的蓮花莊路,這裡有箇中國湖筆博物館,詳細的介紹了湖筆的前世今生。湖筆的發展,經歷了七百多年的歷史煙雲,現在已經成了毛筆的代名詞,很多喜歡書法的人,能擁有一支上好的湖筆,都會覺得十分開心。

浙江湖州有一項非遺,小小毛筆經過120道工序,喬羽對它情有獨鍾

中國匠心精神在湖筆的製作過程中,得到了最大的體現,通過湖筆的選料和工藝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支小小的毛筆,為什麼經歷了漫長的七百多年時光,依然可以被現代人認可,唐大詩人白居易就曾以“千萬毛中揀一筆”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的精細和繁複。

浙江湖州有一項非遺,小小毛筆經過120道工序,喬羽對它情有獨鍾

在中國湖筆博物館,有一支湖筆格外引人注意,因為它的個頭實在太大了,這支筆重達25公斤,當代湖州籍書法家慎召先生曾經在2006年的多哈亞運會上,用這支湖筆當場書寫了和諧亞洲四個大字,這支湖筆是有特殊歷史意義的一個見證。

浙江湖州有一項非遺,小小毛筆經過120道工序,喬羽對它情有獨鍾

小小的湖筆湖筆始於晉代,興於元代,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的心頭好,從白居易到喬羽、張大千、齊白石,無數的文人墨客用手中的湖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文章和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