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1156座大棚的生財之道


如何讓設施農業大棚發揮最佳效益?在和田市吉亞鄉團結新村,這個問題有了答案。

距離和田市35公里,位於沙漠裡面的團結新村,有534戶,種植1156座設施農業蔬菜大棚。該村主要以蔬菜種植和養殖為主,村民人均年收入萬元以上。

蔬菜大棚種蔬菜,這似乎是個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但是,在團結新村,大棚用來做什麼?那是要與村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

團結新村黨支部書記朱德榮一語道破其中的“玄機”:“村民在大棚裡種植什麼、養殖什麼?標準只有一個,要看是否能多掙錢。”

村民如何利用自己家的大棚?村民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

薄文安,會種菜,他種了9個大棚,其中8個種蔬菜,1個種上了葡萄。

梁冰山夫妻倆有種菜的技術,他們種了12個大棚。

艾爾肯·吐送託合提學會了種菜的技術,自己種了6個大棚的辣椒、西紅柿、韭菜、甜瓜。

蔣曉平會種植食用菌的技術,他把3個大棚都培育上了蘑菇。

王安傑,他不種菜。他懂養殖的技術,還學過獸醫,2016年他來到團結新村安家。最初,他在自己家的小院裡養羊,後來他養的羊越來越多,在他看來,養羊比種菜更掙錢。2018年,他把羊圈搬到了大棚裡,2個大棚,每個裡面養了500只羊。育肥3個月,一年出圈3欄。王安傑說一年收入10來萬。

朱德榮說:“團結新村用來養羊的大棚有20多個,種蘑菇的10多個,還有種果樹的,種甜瓜的。不管村民把大棚用來做什麼,村民都是根據自己掌握的技術來決定自己幹什麼,實事求是嘛,掙上錢才是硬道理。”


來源:和田日報(ID:htrbwx)記者 硃紅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