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是疫情可怕,還是窮死可怕?

阿正歪


疫情可怕,窮死也很可怕,比起窮死,更加可怕的是疫情和人的心!

很多人都說死怕什麼,大不了下輩子再來一回,比起疫情,更加怕窮,病了有國家免費治療,怕什麼。

每次有人這麼說的時候,我都恨不得要噴他一臉的口水。

這樣的人從來沒想過,你自己病倒了,好死不死的傳染了別人了呢,就算沒傳染,因為你的病倒,加重了一線人員的工作,本來他們已經夠辛苦了,又因為多了一個,添加不少負擔!

還有,說大不了下輩子重新來過的,你就確定你下輩子就能做人?

我並不是站在道德的高點說話,我也很窮。




翀世沐


疫情可怕還是窮死可怕,在這個社會,人可以沒錢,但不能窮死。窮死太可怕。

我以前最窮的時候,連續半年完全沒休過假,下班之後還接了很多文案工作,每天都寫到大半夜。那段時間,心跳稍微快一點,我都害怕自己會猝死。

  當時,我以為自己夠瘋狂的了,直到最近我的妹妹生病了。

  妹妹很少生病,但這次發燒一直沒好,醫生給她開的消炎藥,一丁點兒效果都沒有。在醫院奔波幾趟之後,我終於知道了原因——

  半年前,妹妹為了買包包,竟然去參加了消炎藥試驗,體內產生了抗藥性,以後生病再吃消炎藥就不起效了。

  震驚、憤怒、心疼,讓我第一次對妹妹大發脾氣:“你好好的去當什麼人體小白鼠?實在沒錢,你可以跟我拿啊!”

  也因為這件事,我才知道這麼一個新型職業團體——職業試藥人,一個來錢快、門檻低,報酬比職業賣血人還高得多的群體。

《藥神》裡那句經典的“人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我們這一代很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乍看覺得價值觀不太對,可仔細想想真覺得沒毛病。生活裡好像百分之七八十的事情都可以用金錢解決。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二十多歲不愁吃穿地讀完大學,輕輕鬆鬆談完幾場畢業就分手的戀愛,每天刷刷手機追追劇。

對於大部分人,生活從來艱難。

比起“疫情”,“窮”更可怕。



融創自媒


咱們這些能有手機有網絡隨時上來看這些訊息的人,雖然也常常把“窮死”二字掛在嘴邊,其實並不真正懂得“窮死”的滋味。

我在日常用度上對自己很苛刻,衣服鞋包都是幾十塊的東西、去超市買食物要按克重摺算單價來比較不同的包裝、每天刷淘寶堅持攢水滴領金幣因為一個幣能抵一分錢、公交車能到就不坐地鐵、國際機票為了省幾百塊錢可以捨棄幾小時的直航轉而輾轉十多個小時……但平心而論,大多數時候只是因為我覺得多花的錢很冤,能省為什麼不省,也算成就感。所以我像上癮一樣為了幾毛幾塊錢地跟自己較勁,並不是我真的就花不起那些錢。我也覺得跟我一樣愛叫窮的人其實也都花得起這種小錢,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比我更窮。

以前一直像模像樣地在公司上班,就算身邊的同事不是每一個都富裕或夠得上中產,但至少也都不是需要為飽暖發愁的階層。後來接觸一些做流浪動物救助的個人,看到他們因為善良背上的無期又無解的沉重負擔,我很難過,但認為那畢竟是因為他們走上這條荊棘之路,若非如此,他們的正常生活也不致如此窘迫。再後來不做白領去開客棧,來跟我談風花雪月的客人自然也不是特別為生計憂愁的人群。而做了青年旅舍以後,看到的遇到的就更接近社會的下層。二三十塊錢一晚的床位費對他們都是不堪重負:因為公司拖欠薪水而沒有錢交房費的、來求職的花完了身上帶的錢還沒找到工作的、買一杯梨湯還要分兩頓熱來當飯吃的女生、為了爭取被地方剋扣的扶助金來上訪的老爺子、要出去擺一天地攤或賣唱回來才能有錢付房費的年輕小朋友……我們自己的生意也是賠錢維持,但實在狠不下心腸趕他們出門,賒賬便成了常態,往往還會給他們減免。而這些還依然是四肢健全、有手機可用、能出門能住店的。那些困頓在疾病和極度潦倒中的赤貧人群,他們的絕望我們大多數人都根本無法感知,更別提感同身受。

這個問題本身提得不合理。“疫情”和“窮死”是不是同質同類的詞。對每一個個體而言,很明顯“疫情”尚有是否感染是否重症是否病亡的概率。而“窮死”字面上看肯定死了,不過大多數人說出這詞的時候都自帶部分戲謔,做不得真。如果問題變成“疫情可怕還是貧窮可怕”,我們可能就需要帶入更確切的場景來評估兩者各自能達到的嚴重程度,之後得出一個針對現狀的答案。但如果問題變成“病死可怕還是餓死可怕”,是不是就一目瞭然地知道這根本沒有去比較和討論的價值?


暮顏春晚


這次疫情在我們老家是從大年初一開始重視起來的,本來定的初六去女朋友家過彩禮定日子,因為這次疫情不得不往後推遲,因為村裡封路限制交通,從初二開始一直到二月中旬一直待在家,上班的公司因為效益不好加上這次疫情三月初也倒閉了,每個月的房貸和車貸七千多,還好有點存款能臨時支撐一下,現在還在找工作中,總之今年和未來兩年都不太好過



鹽焗肉粽


個人觀點認為這兩種情況同樣可怕,瘟疫是疾病折磨死人,貧窮到極限是餓死人,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真正體會到這兩種死的滋味的,我大姨是疾病折磨死的,我爺爺是餓死的,雖然我不在現場,但是從我媽媽爸爸的敘述中我能最貼切的體會到他們痛苦。


大潮時代


因為疫情所以窮。無存款,縣城的房子正裝修。2月份工資還沒發已經知道反正不是全額髮。因為是遠程辦公。3月1號還要還房貸,在鄭州還租著房子,早晚自己做著吃,中午在外面隨便吃點。上班車騎自行車40分鐘。疫情趕緊過去吧。


白Mao


人生實苦!

窮和富是現實存在的。對窮人來說,疫情和窮都是致命的。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只是送人的心酸也很窮。

疫情加速了窮的深化!

理解要換位思考!




正接地氣天海


疫情很可怕,因為一行是會死人的。

窮死不代表真的死了。窮死只是一個形容詞而已,形容一個人極度的貧窮,窮到沒有朋友,窮到沒飯吃。

現在社會已經發達很多了,也開明瞭許多。再窮的人只要自己還有求生的意志,只要願意工作他是不會死的。現在這個社會究竟還有沒有餓死的人呢?可以說是越來越少了。如果一個人窮窮到會餓死的話,那首先這個人就沒有了求生的意志,又或者說這是一個殘缺的人,身體可能有殘缺,腦筋也可能有殘缺。那如果一個精神有問題又沒有求生意志,又不會去找工作來養活自己和家人的話,這個人最終窮死就很正常的。只是社會上這種人越來越少了,因為有國家的關懷,再窮的人,只要他願意吃東西,他都不會餓死。

可是疫情當前,如果你不重視的話,真的會危及到你的生命。


西門相聲小品集


明顯得窮比較可怕。疫情雖然無情,但只到聽從國家號召、服從組織安排,待在家裡不竄門不聚眾,堅持堅持疫情總會過去。可是“窮”字呢,顯然不是靠“堅持”就能輕易過去的。想起疫情期間,沒收入沒進項,還得花高價購生活所需,度日如年;想起疫情期間,人在外地自費隔離,每一分鐘花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錢,欲哭無淚……在疫情氾濫的日子,腰包裡的money,決定著生活的幸福指數。

那些說疫情比窮還要可怕的人,顯然是荷包裡不缺錢。對於有錢人來說,疫情只是限制了自由,發發牢騷吐吐槽,不傷生活大雅;而對於窮人來說,疫情不止是限制了自由,更是斷了生計,有可能將並不寬裕的生活推向深淵。只有窮人才懂得,“窮”與生死一樣重要,窮一樣讓人活不下去。

有一項並不權威的數據表明,在中國62.6%的群眾生存在體制之外,這些人裡包括快遞員、送餐員、街頭商販、搬運工、臨時工等職業。非國家編制的職業,都在以健康為代價來賺錢,起早貪黑,沒日沒夜,不敢給自己一點休息時間,因為不上班就沒有收入。雖然辛苦錢不好賺,但窮人沒有辦法,只能用時間來換錢。另一項統計表明,2019年第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一年,其中“中位數”是19882元一年,但是即使收入已經這麼低,全國還是有50%的人無法達到這個標準。

對於窮人來說,不光是疫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不容易。在疫情期間,有一個朋友曾經偷偷的上班,我問他為什麼,不要命嗎?他說,我們只是有一定的幾率被感染,但我如果不上班,老孃養不了,孩子沒錢上學,結果一定是餓死在家中。我明明知道他這麼做是錯的,但卻無法反駁。在貧窮面前,任何病毒都是渺小的。也許病毒只能奪走一個人的生命,而貧窮卻可以奪走這個人擁有的一切。


範沁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