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栽培技術,及苗期管理與病蟲害的防治

杉木是我國非常優質的木材,其生長對環境有一定要求,只有在滿足杉樹生長需求的環境中,杉樹才能快速生長,從而早日投入市場使用。杉樹由於具有喜陰、耐寒差的特點,需要種植在海拔700~1000m的地區,且要求年降水量不低於800mm,但是也不能高於2000mm。杉樹從種植到成熟投入使用需要經歷4個階段,分別是幼樹期、生長期、乾材期、成熟期。杉樹在種植前4年屬於幼樹期,在此期間,杉樹根系不斷分化。種植4年後進入生長期,此時根系已經發育成熟,能夠從土壤中汲取足夠的營養供樹幹和樹冠生長,是杉樹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期間要給杉樹提供充足的營養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促使其茁壯成長。杉樹種植9年後,開始慢慢進入乾材期,也就是杉樹定型時期。10年以後,杉樹進入成熟期,可以進行採伐。

杉木作為一種生長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的樹種,成為南方木材種植的重要品種。探究了杉木的栽培技術要點,以期能為我國杉木栽培提供參考,為維護生態平衡貢獻一份力量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大力推進,各行各業對木材的需求也不斷增長,而杉木又是商家和民眾青睞的特產用材之一。為了滿足廣大客戶的木材需求,提高種植杉樹的經濟效益,研究和探討杉木的栽培技術要點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詳情如下:

杉木栽培技術,及苗期管理與病蟲害的防治

1杉樹品種的選擇

杉樹雖然生長速度快,但並不是所有杉樹都是在種植10年左右就能利用而且量產豐富的,普通的杉樹需要二三十年的生長週期且量產只有速生杉的1/4左右。因此,在種植杉樹時,要注重品種的正確選擇,一定要選擇能夠快速生長的優良杉木品種,最好在每年的立冬至冬至(11月),去國家級杉木培育基地進行種子採集,曝曬處理後擇優進行正確儲存以待來年播種。

杉木栽培技術,及苗期管理與病蟲害的防治

2杉樹種植林地的選擇

速生杉對栽植地的要求較高,只有選擇適宜的栽植地才能保證杉木產量。因此,杉樹種植地的選擇十分重要。1地勢不能崎嶇、陡峭,最好是在地勢平緩的山腳或山谷,此類地區通氣通風較好且晝夜溫差小。2土壤以砂壤為最優,土層不能太薄,有90cm左右深的肥沃土層為宜。3苗圃周邊要有充足的水源供應。種植地選好後立即進行土壤深翻,並按照相應比例施農家肥,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在來年初春再進行一次土壤細化處理和雜草清理,保障杉樹種子能夠順利播種。

杉木栽培技術,及苗期管理與病蟲害的防治

3育苗管理

育苗是杉木栽培的關鍵環節。在育苗前要對種子進行溫水浸種處理,即將種子浸泡在本身體積3倍左右的溫水中24h,然後將種子均勻地播種在已經利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過的苗床上。出苗期一定要做好小苗的保護工作,防止害蟲和鳥類侵害。可以採取定時殺蟲的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利用特殊驅除工具防止鳥兒對杉木苗的破壞。此外,育苗過程中要時刻關注苗床的溼度和溫度。在播種6個月後,要進行一次清除雜草工作,減少其他植物對土壤營養的消耗,同時增加杉木苗間的通風透光,提高杉木苗的成活率。

杉木栽培技術,及苗期管理與病蟲害的防治

4杉樹的種植

杉樹林地一般在冬末整土施肥,育苗後在來年春末種植,由於土壤含水量較低會影響杉樹生長,因此種植不能選擇晴天和長期未降雨期間。杉樹種植要考慮種植密度和深度兩方面因素。栽植時,兩棵杉樹之間最低要間隔2m,以保證每株杉樹苗在成長過程中都能夠汲取足夠營養,減少資源競爭。與種植密度不同,杉樹栽培深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每一株杉樹苗的高度進行測算得出適宜深度,當杉樹苗低於40cm時,栽植深度應為杉樹苗高度的1/3左右,高於40cm,栽植深度為杉木苗高度的1/2左右。在種植杉樹苗時,除了要保證適當的密度和深度,在種植過程中也要注意使用規範的種植方法,即必須在保證杉樹苗直立向上的情況下,壓實周邊土壤,防止杉樹苗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倒斜。栽後要澆透定根水。

杉木栽培技術,及苗期管理與病蟲害的防治

5杉樹的撫育管理

杉樹的撫育管理主要涉及土壤松整、施肥、清除雜草、枝條修剪等方面。在杉樹苗種植後,每年要進行兩次以上的清除雜草工作,並持續保持3年,3年以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行決定除草頻率。種植後每年都要觀察土壤,保持土壤的松整度,每年冬天進行翻耕並持續保持土壤環境整潔。施肥管理要根據杉樹種植地的土壤條件來定,如果土壤肥沃,各項指標好,則可以少施肥,如果是土地不夠肥沃或者是多年連續種植杉樹地區,就要通過多次施肥來保證土壤營養,也可以在杉樹種植前期間種農作物來提高土壤肥力。要及時修剪、清除萌櫱,也可利用厚土覆蓋方式來阻止更多萌櫱生長,同時,對於倒伏的幼樹要進行扶正處理。

杉木栽培技術,及苗期管理與病蟲害的防治

6杉樹的病蟲害防治

6.1杉樹的常見病蟲害

6.1.1黃化病:黃化病是杉樹生長過程中的常見病害,5月左右為此病的高發期,感病後杉樹會出現樹葉發黃的症狀。抵抗力較低的幼苗和幼樹是黃化病的高發感染群體,一旦樹苗和幼樹感染此類病害,就會對杉樹產量造成很大影響。此外,此類病害還具有複發性和傳染性特點,一旦感染,輕則生長緩慢,重則無法存活。

6.1.2葉枯病:杉樹感染葉枯病後,針葉會出現枯萎症狀,且葉片還帶有褐色暈圈。葉枯病與黃化病不同,多在每年6月左右發生,主要感染途徑為傷口感染。杉樹針葉較為鋒利,很容易被周邊的杉樹樹葉刺破從而相互傳染,非常難以防控,而且一旦感染葉枯病,杉樹苗會枯死,即使是成年樹木,也會導致樹梢枯死,破壞力相當大。

杉木栽培技術,及苗期管理與病蟲害的防治

6.1.3白蟻

每年10月是白蟻攻擊杉樹的高發期。一旦杉樹被白蟻啃食,樹皮和樹根都會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應採取有效的防治方法阻止白蟻侵害。

6.1.4雙條杉天牛:雙條杉天牛害蟲的成蟲為褐色,體積小,一年繁衍兩次,蟲卵一般會在樹皮的裂縫中孵化,冬天時節,成蟲會與孵化的幼蟲一起越冬。

如果杉樹遭遇此類蟲害,會導致樹木生長放緩,樹葉發黃,嚴重時會導致整棵杉樹死亡。

6.2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6.2.1黃化病的防治:黃化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缺水和土壤營養不足。因此,在種植杉樹時一定要選擇水源充足且土地肥沃的地區,在整個種植過程中也要加強水肥管理。如果林地中有杉樹感染了黃化病,應該建立隔離區,防止進一步感染。

杉木栽培技術,及苗期管理與病蟲害的防治

6.2.2葉枯病的防治

葉枯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在育苗期就要做好免疫方案,在生長期通過噴灑相應濃度和劑量的農藥來做好病害預防工作,培育健康樹群,以達到全面防治的效果。

6.2.3白蟻的防治:白蟻的防治應採用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結合的方法進行防治。其中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性激素誘殺和壓煙燻殺,化學防治主要是通過控制施撒適宜劑量滅蟻靈粉達到剿滅白蟻的效果。

6.2.4雙條杉天牛的防治:可以利用雙條杉天牛的孵化週期,在幼蟲孵化階段噴灑相應藥物,殺死此類害蟲。此外,要加大林地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提高樹木的抗蟲害能力。

杉木栽培技術,及苗期管理與病蟲害的防治

7結語

杉木生長週期短、用途廣泛的特點使得杉木成為我國不可或缺的商用木材,因此,掌握科學的杉木栽培技術非常重要。在杉樹種植過程中,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適宜的杉樹栽培技術,熟悉病蟲害防治策略,採用科學的種植方式,保證杉樹的品質,提高杉樹種植的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