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天涯補刀 創新科技理念今天


最近半年多的時間,我們很少寫經濟方面的文章,主要是因為我一直認為沒有太好的機會。

昨天的文寫崩潰了,有點不甘心,今天我們接著昨天的文來寫,重點給大家解答幾個問題:

1、美國政府欠債已經達到22萬億美元,是否真的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已經無法償還了?

2、每個國家的政府能隨意的印錢嗎?印錢真的為了洗劫老百姓嗎?

3、為什麼每次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大幅度的貶值?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在經濟分析中,我們常用的四個詞:加息和降息,量化寬鬆和縮表。

只要我們把這四個詞搞明白了,那麼原理基本就清楚了。

這四個詞是兩對反義詞:“降息”和“加息”是一對反義詞;“量化寬鬆”和“縮表”是一對反義詞。

其中,“降息”和“量化寬鬆”是用來刺激經濟的,“加息”和“縮表”是為了阻止經濟過熱的。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我們先從貨幣的發行權說起。

假設,現在我準備發行一套價值500萬的貨幣,你會用嗎?

我相信,只要你不傻,你就不會用。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我有100套房子,每套房子值100萬,現在我發行500萬的貨幣,如果你哪天不想要了,隨時可以拿錢來換成房子,你要不要我發行的貨幣?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

貨幣發行的背後就是政府的資產在做抵押。

政府的資產有哪些?

稅收、土地、資源和政府資產等。

美國政府有多少資產?

2016年,在特朗普競選總統的時候,其中有一個口號就是“給我8年時間,還一個沒有19萬億外債的美國!”——那時,美國的外債還是19萬億。

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美國政府有償還的能力。

我們的網絡上也有一些人整天的在喊“美國崩潰論”,就和當初那些整天喊著“中國崩潰”的一模一樣。

事實上,不要說中國人了,就連很多美國人都不相信美國政府有償還能力。

那麼,美國政府到底有沒有償還能力?

有!

如何還?

特朗普陣營發言人貝內特(Barry Bennett)對媒體做出瞭解釋:變賣資產。

如果美國政府變賣政府大樓、土地和能源資源等政府資產,能賣16萬億美元。

大家千萬以為政府欠錢了就不用還了,政府與個人和企業一樣,如果你欠錢不還,一樣能變賣你的政府資產的。

比如,美國汽車城市底特律破產以後,地方政府所有的財產都被拿來拍賣了,包括政府建築、基礎設施、藝術館和公園等。

美國政府的資產除了上面說的16萬億美元外,還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包括學校、醫療、交通(公路、鐵路、機場等)、郵電、航空等部門,那些值多少錢?

您要知道,那些可是美國政府花了幾百年的時間一點一點建設起來的。

當然了,那些是不能隨便賣的,因為那些都是政府為了造福老百姓而建設的,它們的投資回收期非常的長(建設一個機場,按照60-100年收回成本來規劃),一旦賣給資本家,租金很快就會飛速的上漲——那些最終都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另外,美國這麼多年來建的核武庫、航天航空、航母、戰機、戰艦等,又能賣多少錢——只要美國政府願意賣這些,分分鐘就能把欠中國的一萬多億美元給還了,我相信中國政府也很樂意買這些。

當然了,不到“山窮水盡”的時候,這些也是不能賣的。

除了政府大樓、土地、能源和基礎設施以外,別忘記美國政府還有稅收——每個老百姓時時刻刻都要給政府交稅的。

目前,美國政府每年的稅收收入為3.5萬億美元,支出是4.5萬億,財政赤字大概1萬億美元。

由於美國為了推進霸權,經常出去打仗,軍費開支非常的高,每年達到8000億美元左右——如果美國不推進霸權,採取中國這種防禦戰略,那麼每年的軍費開支就能省下6000億美元;

由於美國的福利非常的高,養了很多懶人,如果美國削減福利,讓那些懶人都去勞動,能把製造業發展起來,那麼每年至少還能節省2000億美元(按照特朗普的講話估算的),增加稅收1000億美元;

如果美國再對超級富豪增加稅收,那麼每年還能增加至少5000億美元……

事實上,現在世界各國仍然把美元當成最佳國際貨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政府仍有巨大的償還能力。

有時看到寫那種整天寫“美國印錢,中國還那麼傻的買美國國債”文章的人,我就一直想問他們:為什麼那麼多的國家依舊把美元當成最重要的儲備貨幣?難道那些國家精英組成的智囊都不如你?你那麼聰明怎麼不進國家的智囊團?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相信網絡上的一些人說的“美國政府還不起債務”和“美國崩潰論”,也不要以為國家儲備那麼多美元是給美國送錢。

這裡,我們順便說下中國政府的資產。

去年,中國首次公佈了4類國有資產:

1、國企資產(不含金融):資產總額210.4萬億元,負債總額135.0萬億元,淨資產75.4萬億。

2、國有金融企業資產總額264.3萬億元,負債總額237.8萬億元,淨資產26.5萬億。

3、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額33.5萬億元,負債總額9.9萬億元,淨資產23.6萬億元。

4、國有土地總面積50552.7萬公頃,國有森林面積8436.6萬公頃,全國水資源總量27462.5億立方米等——這更是一筆無法計算的資產。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基礎設施。

中國政府,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政府。

貨幣發行權的背後其實是有政府資產做安全背書、來作為抵押的。

當然了,除了有資產抵押外,還有穩定的政權和槍桿子做保證。

如果你政權不穩定,剛獲得一塊土地的治理權,以那塊土地上的資產作為抵押發行貨幣,那麼你發行的貨幣也沒人敢要的——說不定過幾天這個政權就被別人打敗了,換了一個新政府,新政府可能就不承認前政府發行的貨幣,也不承認前政府和你簽訂的任何合約,那麼你以前辛辛苦苦賺來的財富就瞬間化為烏有。

我相信這個問題已經說明白了,錢不是你想印就能能印的,想要獲得印鈔權,至少需要兩個條件必要的條件:

第一,有足夠的資產做抵押,否則沒人敢用你的錢;

第二,有穩定的政權,有負責任的政府(控制物價),否則也沒有人敢用你的錢。

美國是最先進入工業社會的國家之一,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美國仍舊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擁有強大的武力,政府倒臺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美元仍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貨幣之一。

另外,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資本主義制度就真的那麼一無是處。

事實上,你越研究美國的制度,你就會發現它的制度是非常先進的,這就是為什麼社會主義在西方不受重視的主要原因之一——並不是說西方人沒有研究過社會主義制度,而是因為不同的國家國情不一樣所致。

比如,我們以前多次和大家說過的:誰說“政教合一”的制度就不先進了?誰說總統制就先進了?

最適合的,就是最先進的!

如果伊朗採取西方的總統制,那麼伊朗的政權恐怕早就被顛覆了(參考巴列維王朝)——伊朗的老百姓都信仰伊斯蘭教,所以“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才能最大的限度的凝聚國人。

自由、人權、民主等已經深入到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民心靈深處了,所以他們寧願死,也需要那種自由的制度——如果他們走社會主義道路,政權就會不穩定。

同樣的道理,我們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和歷史,中央集權的思想也早就融入了每個人的血脈中,所以我們也不能採取西方“分權”的政治制度,正是因為有了集權思想才讓我們一直保持龐大的國土面積。

不信大家去看看歷史,從古至今,有幾個國家能一直保持龐大的領土面積的?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這些曾與大秦帝國、大漢帝國、大唐帝國齊名的帝國,如今它們的國土面積又有多大?

正是因為我們有集權的思想,所以我們才不允許國家分裂、不允許軍閥割據,始終保證國家領土的完整和統一,而不像歐洲那麼分裂——即使在我們最貧弱的時候,我們也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基本輪廓。

土地是民族生存的載體,只有擁有龐大的土地,一個民族才能不斷的繁衍和發展壯大——這才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

有點扯遠了,我們回到今天的話題。

龐大的資產、穩定的政權、強大的武力等,這些都是貨幣發行的保障。

網絡上有人說人民幣發行的基礎是土地,也有人說人民幣發行是建立在龐大的外匯儲備基礎上的……

那些,都是扯淡的。

人民幣的基礎是土地、基礎設施、國有資產和穩定的政權等。

那麼,是不是說你有資產、有穩定的政權,就能想印多少鈔票就印多少鈔票呢?

當然,不行!

因為貨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不過是一張紙而已,貨幣只是代表價值,它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沒有發展,大量印鈔票就會導致物價嚴重上漲。

假設維持社會正常運轉只需要10萬億美元就夠了,就算你有100萬億美元的資產,你也不能多印了。

社會正常運轉只需要10萬億美元,如果你印了20萬億美元,那麼所有商品價格就會暴漲一倍,那麼老百姓就要起來造反了,那樣政權就會不穩定——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家的政府寧願發行國債(借錢)、變賣資產,也不印錢的主要原因。

但是,大家也知道:貨幣的發行量一定要比市場需要的貨幣量要多。

為什麼?

因為很多人存錢啊!

比如,市場上需要10萬億流通貨幣就能保證正常的運轉,但是由於很多人存錢,你只發行10萬億,是根本不夠的。所以,你需要多印一些。

越是喜歡存錢的國家,印的鈔票數量就越多。

我們很多人是不是在網上看過這樣的話:美國的GDP比我們高很多,但是美國印的錢卻比我們少,中國嚴重濫印貨幣,人民幣將會大貶值。

說這些話的人,還不是普通人,有一些還是搞經濟的“專家”。

我覺得這些人都是沒有長腦子的,讀書都讀傻了的——不考慮國情,按照課本上的公式生搬硬套,那不是讀書讀傻了是什麼?

如果中國按照中美GDP的比例來印鈔票,中國經濟會瞬間崩潰,經濟會因為缺少流通貨幣而陷入衰弱中:

美國人是不怎麼存錢的,所以它印出來的貨幣流通性非常的好;中國人是有存錢的傳統的,所以我們印出來的貨幣流通性比較差。

當然了,除了存錢的習慣,還有中美經濟結構的不同——美國以服務業為主,錢流動的週期非常快,所以需要比較少的貨幣;中國以製造業為主,貨幣的流通週期比較長,所以需要比較多的貨幣。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印錢?你不能沒有目標的胡亂印吧?

一個“蘋果”的價值為1萬億,如果今年我生產10個“蘋果”,對應的就是10萬億,那麼只需要印10萬億就可以了。

假設我預測明年會生產12個“蘋果”,如果我想要保證物價穩定,那麼就要增加印2萬億——如果不加印錢的話,那麼就會出現12個蘋果=10萬億,每個蘋果的價值為0.83萬億,等於“蘋果”貶值了,你自然不會再去種“蘋果”——經濟發展就停滯了。

這裡的“蘋果”,其實就是GDP。

每年我們都會對下一年的經濟發展做出一個預測,經濟增長增加多少,就需要加印多少的鈔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物價的平穩。

比如,2019年我們的GDP是100萬億人民幣,我們預測2020年的GDP是120萬億,增加了20%,那麼相應的我們就要加印20%的鈔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物價穩定。

但是,我們也知道:如果想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努力的去工作、去創造財富,我們必須要讓商品適當漲價才行。

比如,今年種一個“蘋果”是1萬億,明年種一個“蘋果”能賣1.2萬億,大家就都會去種了,那麼就刺激經濟的發展了。

所以,每年印的鈔票數量等於GDP的增長率+2%的通脹。

比如,我們預測明年的GDP增長率為6%,那麼明年印的鈔票就等於6%的增長率+2%的通脹=8%。

這個“8%”就叫做中性貨幣政策,低於8%就叫做緊縮貨幣政策,高於8%就叫做寬鬆貨幣政策。

每個國家都要讓貨幣適當的貶值,來刺激經濟的發展。但是,又不能貶值過頭了,因為貶值過頭了,老百姓承受不了了,就會起來造反的。

一般來說,國家調整經濟是以物價指數增長幅度來衡量:不能讓物價指數低於2%,也不能高於3%。

當物價指數低於2%,那麼就說明經濟發展過冷了,就需要刺激經濟的發展;當物價指數高於3%,那麼就說明經濟發展過熱了,就需要壓制經濟發展。

我們來看看美國近十幾年的物價走勢:經濟要麼過熱,要麼就是過冷,正常的時候非常的少。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為什麼?

就是因為市場非常的複雜,很難搞明白其發展規律。

正是因為市場非常的複雜,規律難以把握,所以各國的央行才不斷的調整政策——不斷的加息、降息、降準、提高準備金率、量化寬鬆、縮表等。

有時,僅僅憑藉貨幣政策的調整還不夠,還要輔助財政政策——加稅、減稅、補貼、政府投資等。

今天我們重點說說貨幣政策。

前面我們說過,由於大家有存款的習慣,印出來的貨幣一定是比需要的貨幣多的:有很大一部分錢是不參與流通的,是“死錢”。

中國人有存錢的習慣,所以“死錢”很多,我們需要印很多的錢才能保證市場的正常運轉。

印的錢越多,調整的難度就越大,因為大量的“死錢”隨時可能“活過來”。

我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能懂了。

我們先以美國為例。

假設美國市場上需要20萬億流通貨幣就能保證經濟正常運轉,現在美國印了30萬億美元。由於美國人不愛存錢,所有隻有10萬億被人存起來了,這個時候正好。

現在經濟形勢非常的好,大家都把錢拿出來消費或投資了,那10萬億的死錢都活過來了,經濟過熱了。這個時候,只要美國採取政策讓那10萬億再“死過去”就可以了。

由於這個10萬億僅佔需要的流通貨幣的50%,比例比較小,所以調整起來就相對容易了。

我們再以中國為例。

假設中國市場上需要20萬億流通貨幣就能保證經濟正常運轉,由於中國人喜歡存錢,所以我們必須要印100萬億才行,其中80萬億被老百姓存起來。

現在經濟形勢非常的好,大家都把錢拿出來消費或投資了,這80萬億全活過來了,經濟過熱了。這個時候,中國必須要讓這80萬億“死過去”才行。

由於這個“80萬億”是需要的流通貨幣的4倍,比例太高了,所以調整起來就非常的困難。

我相信大家肯定有感覺:房價一漲,老百姓都瘋狂的去投資;股市一漲,老百姓都瘋狂的去買股票……

由於我們的“死錢”太多,一有風吹草動,就都活了,所以中國的經濟幾乎就沒有正常的時候,幾乎時時刻刻處於調整之中:要麼降息、加息;要麼就是降準、提高準備金;要麼量化寬鬆、去槓桿……

我們來看看中美基準利率調整情況對比:中國經濟一刺激就過熱了,一壓制就過冷了,幾乎時時刻刻的在調整。相反,人家老美調整的頻率就要比中國少多了。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或許有人說:你看,我們2015年以後基準利率不是不調了,是經濟正常了嗎?

你錯了,也不正常。

大家來看看中國物價指數走勢:我們正常的時候要比老美還要少。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2015年以後我們的基準利率沒有調整並不是我們的經濟正常了,而是因為受國際影響,不能調整利率了。

利率調整不了,我們就跑去調整準備金率了。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中國經濟調整那麼難,就是因為我們太愛存錢。

當然了,存錢不是什麼壞事。

老百姓存了太多的錢,所以調整起來就異常的困難。

說句難聽的,誰能把中國經濟調整明白了,就可以去調整世界經濟了。

有時我曾想:要不是中國的國企控制著經濟命脈,要不是國企講政治,無條件的執行國家的政策,中國的經濟真的不知道已經崩了多少次了。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外國人都是傻子,不要以為他們整天說“中國崩潰論”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胡說八道——中國沒有崩潰除了我們的調整手段比較高明外,更重要的就是國企在支撐著,在不折不扣的執行著國家的政策。

讓中國這麼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人太愛存錢了,存的錢太多了,經濟一有波動就都活了或死了,所以調整起來相當的困難。


下面,我們就要說到今天的核心內容了:為什麼每次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大貶值一次?

一個人生病了,我們先吃藥;如果吃藥不管用,我們再打針;如果打針還沒有用,那麼就要動手術了……

對於經濟來說,也是如此。

經濟不正常了,我們先採取常規調整。

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加息和降息。

什麼時候採取“加息”措施呢?

比如,大家都看好未來的經濟發展,都把存的錢拿出來消費和投資,市場上的錢一下子多出來很多,這就有可能導致物價嚴重上漲和產能嚴重過剩——大家都去消費,商品增長不夠,就會導致價格上漲;大家都去投資,商品就可能超過需求,價格就會爆跌,企業就可能破產。

所以,在經濟過熱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控制。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採取“加息”措施。

增加存款利息,很多人就會覺得辦工廠風險太大了,還是存銀行比較穩妥,於是一部分錢就進入銀行,不參與流通;增加貸款利息,很多企業的利潤就少了,覺得辦工廠不划算,就不去投資了……

這樣,過熱的經濟也正常了。

什麼時候採取“降息”措施呢?

比如,現在大家都不看好未來的經濟發展,都把錢存了起來,不去消費,也不去投資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採取“降息”的措施。

降息就是指降低存款利息和貸款利息。

降低存款利息,你就會覺得存在銀行不划算,與其被貶值掉,還不如拿出來花掉,這樣就促進了消費;降低貸款利息,你就會覺得貸款辦工廠有利潤可圖,你就去貸款製造商品……

這樣,過冷的經濟就正常了。

但是,有時,僅僅依靠“加息”和“降息”未必有效的。

比如,大家非常看好未來的經濟發展,那麼即使你加息也無法阻止大家去消費和投資。

這個時候,怎麼辦?

既然大家都把錢拿出來投資和消費,加息不管用、提高準備金率也不管用,那麼我就乾脆出賣資產,把“多餘”的錢收回來:通過賣土地、發行國債,回收現金,不讓它們參與流通。

比如,大家非常不看好未來的經濟發展,那麼即使你降息、減稅,老百姓也不敢把錢拿出來消費和投資。

這個時候,怎麼辦?

既然大家都不敢把錢拿出來消費和投資,那我就印錢去購買資產,刺激經濟的發展。

大家一看國家開始印錢了,就擔心自己存的錢被貶值了,於是就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錢拿出來去消費了,慢慢的經濟就恢復正常了。

隨著經濟逐步的恢復正常,越來越多的錢開始流動起來,經濟又開始變熱了,這個時候,我再把當初購買的資產賣掉,把多印的錢收回來,那樣經濟又恢復正常了。

有人不理解:國家是如何把印出來的錢流通到市場上的?

每個國家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國家拿著印出來的錢去購買股票、有的國家拿著印出來的錢去購買債券、有個國家拿著印出來的錢去搞建設……

日本央行印錢以後直接到股市上購買股票,把錢投放到市場上;歐洲央行印錢以後是去購買債券,把錢投放到市場上;中國則是拿著印的錢去搞基礎建設了……

比如,日本的經濟不好,日本央行印了大量的錢去購買股票,把錢投放到市場上了。等經濟恢復正常了,市場上的錢太多了,日本央行再把股票賣出去,把這些錢給收回來。

近幾十年,日本經濟一直不太好,所以日本一直在印錢。

即使一直印錢,也沒有太大用。

無論日本央行印多少都被老百姓存了起來,都成了死錢。

日本政府本想印錢刺激經濟,等經濟好了再把那些錢收回來,結果沒有想到經濟一直不好,所以就一直的印、一直的購買股票。

現在,日本央行已經成為日本40%以上的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很多日本企業和國企是沒有啥區別的——只不過日本政府不直接管理公司而已。

大家要記住了:日本、德國、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和美國是有區別的,它們採取的實際上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美國採取的是自由資本主義和私人壟斷資本主義。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資本主義分為三個階段:自由資本主義、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簡單的解釋下這三者的區別,因為這個不是那麼難理解的。

資本主義崇尚自由競爭,國家是不控制企業的,讓企業在市場上自由競爭——這就叫做“自由資本主義”。

但是,我們也知道,隨著時間的延長,有些企業肯定會越做越大,最終把同行的全部搞死和吞併了,這就形成了壟斷——這就叫做“私人壟斷資本主義”。

一旦進入私人壟斷資本主義以後就比較麻煩,因為形成了壟斷就沒有競爭了,而且價格是它自己說了算,這與自由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是相悖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將它肢解了,重新形成自由資本主義——這就是《反壟斷法》存在的意義。

但是,我們也知道,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如果你肢解了那些壟斷企業,那麼它們就可能無法在國際上競爭,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國家來控制這些企業——這就叫做“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區別在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本質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本質是私有制,所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私有制為主體,公有制為補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本質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公有制,所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公有制為主體,私有制作為補充。

日本央行印出大量的鈔票,然後通過購買股票把錢投放到市場上,等經濟形勢好了,再把那些股票賣出去把當初多印的錢收回來。

那麼,中國是如何把錢投放到市場上的呢?

中國央行印了大量的錢去搞基礎設施建設,大量的建設公路、鐵路、飛機場等,把錢投放到市場上,然後每年收取費用,慢慢的就把那些錢給收回來了。

事實上,很多投資是永遠收不回來的,這其實也是國家給人民的福利。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歐洲央行是拿著錢把當初發行的國債買回來,這樣就等於把“欠條”拿回來,把錢投放到市場上。等經濟好了,然後再把欠條賣出去,把多印的錢收回來。

我們再舉個直接點的例子。

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大家都不敢買房子,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印了很多的錢,直接去購買房子,這樣印出來的錢就都流通到市場上了,經濟慢慢的就變好了。

大家看經濟變好了,就都敢消費了、都敢去投資了,於是市場上的錢就氾濫了,物價飛漲。這個時候,國家再把當初買的房子賣出去,把當初多印的錢收回來,這樣市場就又正常了。

美國印的錢哪裡去了?

被美國政府拿去救華爾街了!

2008年的時候,華爾街的銀行大量給那些沒有太大償還能力的人發放貸款(所謂的“次貸”就是指給信用比較差,償還貸款能力比較差的人貸款),然後經濟形勢不好,那些人都還不上銀行的錢,導致銀行破產。銀行破產又帶動其它各行各業的破產,最終形成經濟危機,並傳播到全世界。

美國想要拯救美國經濟就必須要救華爾街的那些資本家——它們虧了多少錢就要給它們印多少錢,只有這樣才能不讓美國經濟崩潰。

只要美國的經濟不崩潰,那麼那些企業總有一天會恢復過來,等它們恢復過來,讓它們再還錢。

當然了,這也算政府的投資,有些錢投出去了,不一定能完全收回來的。

那麼,各國央行印多少錢、收回多少錢從哪裡看到?

這個從各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裡面可以看到。

什麼叫做“資產”和“負債”?

我現在印100塊錢,這就等於我的負債——如果別人哪天不要了,我就必須把它收回來。

我印100塊錢不能放在自己手中吧,我得去購買東西把錢投放到市場上——假設我們買了100塊錢的股票,那麼它就是我的資產。

再直接點。

假設我的車子、房子等加起來是100萬,我欠別人50萬,那麼我的資產就是100萬,負債就是50萬。

現在我把車子賣掉,還掉了50萬的欠債,那麼我的資產就剩50萬了,負債為0——我的資產和負債都少了,這個過程就叫做“縮表”。

同樣的道理,我的資產只有50萬,然後我借了50萬買了個車子,那麼我的資產就是100萬,負債是50萬——我的資產和負債都增加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擴表”。

下面我們來看看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大量企業倒閉,美元流動性突然枯竭,到處鬧“錢荒”,於是美國政府進行了三輪量化寬鬆,補充市場上流通貨幣。在美聯儲的刺激下,經濟逐步好轉,然後在2018年的時候,美聯儲變賣資產,開始縮表。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這個過程非常的複雜,我們以前詳細和大家分析過,簡單的說下。

按照道理,只有在美國經濟恢復正常,並有過熱的現象的時候,美聯儲才應該變賣資產把當初多印的錢收回來。

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

2008年次貸危機以後,美國進行了三輪量化寬鬆,向市場投放了大量的美元,經濟有所好轉,但是根本沒有過熱的趨勢(大家可以看美國物價指數變化)。

經濟沒有過熱,美聯儲就開始加息、縮表了——2015年美聯儲開始加息、2018年美聯儲開始縮表。

為什麼經濟危機以後貨幣都會貶值?

美聯儲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製造其它國家的經濟危機,然後去洗劫它們。

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美聯儲印了那麼多的錢,很大一部分跑到其它國家了,也刺激了其它國家的經濟,美聯儲一加息、縮表,大量資金就會從其它國家撤出,很多國家就會破產,然後美國資本再去抄底。

在2016-2018年期間,巴西、阿根廷、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等國家,由於美元外匯不斷流出,相繼陷入經濟危機之中。

但是,特朗普的上臺改變了這一切。

特朗普想要發展製造業,而發展製造業需要相對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於是他不斷的炮轟美聯儲,不斷的逼迫美聯儲降息,這讓美聯儲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也動搖了國際資本從其它國家撤資的信心。

我們公正的說:是特朗普拯救了很多國家,讓它們免於陷入經濟危機之中。

那麼,是不是說特朗普就是“好人”?

怎麼可能!

美聯儲通過金融手段洗劫世界獲利的只是華爾街的金融資本和跨國產業資本,對美國的本土產業資本是巨大的傷害——特朗普逼迫美聯儲是為了維護的是美國本土的產業資本。

說實話,特朗普的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美國和其它國家不一樣。

在其它國家,央行都是作為政府的一部分,但是在美國,美聯儲是具有獨立性的,美國政府是管不了美聯儲的。

關於美聯儲,在網絡上有很多的陰謀論,大家千萬不要信。

事實上,美聯儲具有獨立性的設置是非常先進的,它能避免“黨爭”對經濟的影響,也能增加美元信用——只有貨幣發行不受本國政治的影響,才可能成為國際貨幣。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美聯儲受美國政府控制,那麼特朗普早就要求美聯儲大量印錢來刺激製造業的發展了,你還敢把美元當成國際貨幣嗎?

美元是國際貨幣,美聯儲一印錢,就會有很大一部分錢流到國際上,而其它國家的貨幣大多是錨定美元的——進來多少美元,就要按照一定匯率印多少本國的貨幣。

簡單的說:美聯儲開動印鈔機,其它國家就也要開動印鈔機。

前面我們也說了,你印的錢越多,調控起來就越困難——一旦經濟形勢好轉,那些錢就都出來作亂了,物價就會飛漲,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物價一旦上漲,那麼就跌不下來了!

今年我養一斤魚賣15塊錢,如果明年只能賣10塊錢一斤,我就不會去養了,經濟發展也就停滯了。

當經濟危機發生以後,常規的調整手段都沒有用了,只剩印錢這一種手段。

原本市場上有20萬億,其中10萬億是死錢,現在你又加印了20萬億,其中30萬億是死錢,一旦那些死錢活過來,你是根本擋不住它們“作亂”的。

無數的事實證明,每次危機發生以後,至少要出現一次的物價飛漲。

根據歷史經驗,每次危機過後,總有那麼一兩年物價上漲達到10%左右的。

或許你覺得10%左右好像還是能夠承受的啊?

如果你那樣想,你就太天真了!

上證指數跌2%,很多個股的跌幅就是10%。

同樣的道理,物價指數是一個綜合性的數據,它漲10%就意味著很多東西的價格的漲幅遠遠超過10%。

比如,去年受豬瘟影響,豬肉價格漲了一倍多,但是它拉動CIP只有3個百分點。

那麼是不是說央行開動印鈔機的時候就是投資的時候了?

每當國家貨幣政策有調整的時候,過很多人就會說:降息了,趕緊買房;印錢了,趕緊買股票……

我覺得這種思路是有嚴重問題的,他們把國家政策調整想象的也太簡單了,好像政策一調整就會立刻生效一樣——如果是那樣,就屬於極端的調整方式(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那麼做的)。

如果一個人生病了,正在吃藥,你可能還不會擔心。但是,現在我告訴你,吃藥沒用了,需要打針,你擔心不?如果我再告訴你,這個人吃藥、打針都不管用了,需要進手術室……

降息、降準和印錢都說明經濟“生病”了,而且越來越重,這個時候你衝進去,不是找死嗎?

什麼時候進去啊?

當醫生告訴你,病人的病情已經穩定了,開始慢慢好轉的時候。

所以,最好的投資機會是:當降息、降準、量化寬鬆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動靜的時候——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沒有動靜就證明開始穩定了,慢慢的就會好轉,然後才會亢奮。

當然了,不同行業的穩定、好轉和亢奮時間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你想要在危機中獲得機會就需要你對行業進行研究了。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