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严厉教育孩子被奶奶指责:孩子到底你有权管,还是我有权管?

现代人工作大多比较忙碌,所以有孩子后,不少家庭都会有长辈来帮忙照顾孩子,有的是爷爷奶奶来帮忙,有的是外公外婆来帮忙。虽说有人帮忙减轻了许多负担,但是不得不说,其实也会有不少的矛盾,而起矛盾的主要原因,多数是在育儿理念上存在分歧。

前阵子看到这样一段视频,视频中,奶奶跟妈妈各执一词,估计是妈妈因为孩子做作业磨蹭拖拉忍不住动了手,奶奶说:不好这样打的,教育方式要改一改。

妈妈严厉教育孩子被奶奶指责:孩子到底你有权管,还是我有权管?

而妈妈则说:小孩到底是你有权管还是我有权管?作业拖拖拉拉,都是被你教坏的,现在不好好教育孩子,你们以后老了,管自己走了,那孩子怎么办,我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你们老人做好后勤工作就可以了。

妈妈严厉教育孩子被奶奶指责:孩子到底你有权管,还是我有权管?

不得不说,这一幕幕还是很熟悉的。

之前朋友就跟我吐槽,自从奶奶来了之后,孩子骂不得凶不得,语气一重孩子就往奶奶怀里躲,衬的我这个亲妈像个后妈。偏偏奶奶也是无条件站在孩子这边,什么事情都回一句:他还小呢,懂什么啊。为此没少闹过矛盾。

妈妈严厉教育孩子被奶奶指责:孩子到底你有权管,还是我有权管?

妈妈跟奶奶两个人,一个要给孩子立规矩,一个则看不得孩子难受,要护着孩子。说起来都是为了孩子好,而对于孩子来说,并不能考虑到那么长远,再多的大道理都比不得当下的开心更重要。于是就产生了种种矛盾。

其实并不止妈妈跟奶奶会有这种矛盾,大多数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通常是采用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方式,这样家里既有人可以管住孩子,也不会因为太过严厉而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妈妈严厉教育孩子被奶奶指责:孩子到底你有权管,还是我有权管?

那这种方式真的合适吗?

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在《杂说》中说到:父否母然,子无适从。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父母的意见不一致,那么子女就会无所适从,教育效果就不会很好。

英国心理学家萨盖曾提出一个手表定律,即如果一个人只拥有一块手表,那么他可以知道实际,但当他拥有两块或者以上的手表是会导致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并不适合一直采用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方式,长此以往,很可能会造成亲子疏离的情况,而且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影响父母权威。

比如视频中的孩子,妈妈要求自己按时写作业,不拖拉不磨蹭,而奶奶则觉得妈妈过于严厉,孩子趋利避害,很自然地就找到了自己的保护伞。导致视频中的妈妈发出了质问:孩子到底是你有权管还是我有权管?

妈妈严厉教育孩子被奶奶指责:孩子到底你有权管,还是我有权管?

所以孩子到底是谁有权管呢?

毋庸置疑,父母肯定是站在第一位的。《战国策》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多数父母为孩子考虑的相对更为长远,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更多的是采用相对严厉的方式,而老人则更偏向于享受当下的和和美美的天伦之乐。

妈妈严厉教育孩子被奶奶指责:孩子到底你有权管,还是我有权管?

所以在教育问题上,长辈更适合放手把教育权交给孩子的父母但也并不意味着长辈完全没有话语权。

记得我家大宝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也是作业磨磨蹭蹭,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一项作业可以做上两个小时还完不成,分分钟让我气得灵魂出窍,于是我忍不住拉下脸来狠狠将他责骂了一顿,甚至将他本子给扔了。

外婆赶紧走过来说:有话就跟孩子好好讲,他不会你就好好教,那么凶干什么?

在生气的当下,我的第一反应是:他做作业这么拖拉,我骂几句怎么了?

可过后看着孩子泪汪汪的眼睛也忍不住懊悔:我刚才怎么这么冲动?明明可以好好说,我为什么要靠吼呢?

妈妈严厉教育孩子被奶奶指责:孩子到底你有权管,还是我有权管?

作为家长:

即使一次次地告诉自己对孩子要耐心,但看到孩子的各种行为是总忍不住开吼,老人自然而然地看不下去,怎么能对孩子那么凶?

其实换个角度,假如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老人吼孩子,我们心里应该也会很不舒服。因为相对旁观者,总是更理智一点。

所以想要在教育孩子上掌握主动权的家长,在教育方法上也需要学习,怎样的方法更温和,更理智,更能让孩子接受。而如果家长更理智,相对来说,老人也不会有那么多话。

作为老人

如果对妈妈的教育方式觉得不合适,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指出来,或者直接冲上去维护孩子,而是可以私下里,等妈妈冷静之后,再跟妈妈讲一讲,将心比心,相信妈妈也会更能接受。

而如果两方都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用完全相反的方式管教孩子,最终只有输家,没有赢家。

你们家有隔代育儿冲突吗?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