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无悔入华夏,清朝最忠心的藩属,到了民国时期还不忘前来进贡


清朝有个藩属国,一直把清朝奉为宗主国,每年都要向其进贡,表达忠心。

即便是清朝灭亡后,它对中国仍然不离不弃,坚持向民国政府进贡,没有停止。

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个国家依旧保持了这个习惯,谁劝也不行,非要这么做,因为他们只认得中国政府,谁都不认。

此生无悔入华夏,清朝最忠心的藩属,到了民国时期还不忘前来进贡

中国历史悠久,是“天下”的中心,四海向往的国家,一千多年以来,中国一直被周围的小国敬仰,从未间断。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泰民安,文化灿烂,是公认的疆域广大的"天朝上国"。

所以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小国甘心来朝贺中国,把中国当做他们的保护伞,愿意俯首称臣,向中国进贡,比如高丽、越南、缅甸、爪哇等。

尤其是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数下西洋之后,中国向周边国家展示了雄厚的国力,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商机,很多国家争先恐后跟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此生无悔入华夏,清朝最忠心的藩属,到了民国时期还不忘前来进贡

那个在民国期间依旧向中国进贡的小国,在这个群体中并不显眼,是一个我们被遗忘的前属地,但是他们没有把中国遗忘,依旧痴痴地迷恋着中国,他们现在仍然对外界声称,他们愿意跟中国交往,即使是子孙后代也不会改变对中国的友好态度,义无反顾地跟着中国。

中国曾经有那么多的属国,但是由于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被欧洲列强洞开了国门,开始了百年屈辱挨打的历史,开始了无休止割地赔款,国力受到削弱。先后被英、法和俄国入侵,后来又被东邻小国日本蹂躏,欺负的惨不忍睹。

中国曾经的20多个藩属国,一见中国被欺辱到朝不保夕,自顾不暇,全然没有了天朝上国的威严,加上自己也被列强环伺渗透,不得已之下为求自保,都先后离开了中国,被列强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乃至被直接吞并,比如朝鲜、比如琉球。

此生无悔入华夏,清朝最忠心的藩属,到了民国时期还不忘前来进贡

但是,患难见真情,有一个国家对中国一直保持执着,始终没有选择离开,这个小属国的名字鲜为人知,它叫坎巨提。

坎巨提是个非常小的地方,小到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像蚂蚁一样,但是它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向西北是中国通往阿富汗的必经之路瓦罕走廊,它是连接在中国和中亚的纽带。

坎巨提也是通向帕米尔高原的交通要道;向南则扼守着从兴都库什山通向印度的咽喉。向东北则可以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祖国——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色勒库尔。

此生无悔入华夏,清朝最忠心的藩属,到了民国时期还不忘前来进贡

坎巨提是镶嵌在喀喇昆仑山大峡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纵向也就是东西宽约10公里左右,横向也就是南北长约300公里。两边高山林立叠彩峰岭,中间一条大河潺潺流过,两岸牛欢马叫,羊儿放歌。有几座山谷堰塞湖,湖水清澈见底,风光秀美。

此生无悔入华夏,清朝最忠心的藩属,到了民国时期还不忘前来进贡


这里有村庄25个,清朝时期城中的居民有两千多人,周围的村民有5000多人,各级头领百余人。

如果有外敌入侵,他们便全民皆兵,利用险要地势跟敌人拼死决战。

但毕竟他们人数太少,势单力薄,在如狼似虎的侵略者面前就是弱者,因此他们深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于是他们就把强大的中国作为靠山,主动申请成为中国的属国,得到清朝政府批准后,他们态度诚恳,坚持每年向朝廷进贡,千里迢迢,不辞辛劳,风雨无阻。

由于坎巨提执意要进贡,朝廷也不好拒绝,但念及他们人少,经济条件不好,收入不多,就象征性地让他们每三年向中国政府交贡砂金一两五钱。朝廷也不亏待,回赏大缎两疋。

此生无悔入华夏,清朝最忠心的藩属,到了民国时期还不忘前来进贡

每年进贡的使者要进京的时候,皇帝都要早早地安排最好的宾馆接待,让外交官预备丰盛的美酒佳肴招待,最后皇帝还可能要亲自接见,并设宴款待。

最后进贡使者回去的时候,朝廷还要赏赐若干绫罗绸缎,回赠奇珍异宝。

并且朝廷还会派专人一路护送,沿途驿站好吃好喝招待,直至使者安全回国。

1891年后,坎巨提被英国人侵占。

由于坎巨提战略位置,物产丰富,所以在列强眼里就是一块肥肉,他们对这里垂涎三尺,虎视眈眈。

道光年间,克什米尔国王热吉苦罗普散曾经命令自己的战将布甫山率5000精兵侵犯坎巨提,被当地军民齐心协力杀退。

此生无悔入华夏,清朝最忠心的藩属,到了民国时期还不忘前来进贡

光绪年间,贪婪的俄熊入侵帕米尔,英国人得知后派兵进入坎巨提,用花言巧语说服当地人允许他们修路以抗击俄国入侵者。

不久之后,英国印度总督每年都向坎巨提拨出巨款,以坎巨提富国强兵抵御俄罗斯入侵为名,企图渐渐把坎巨提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过坎巨提人民一直坚持反抗英国的控制,始终不承认英国对这里的占领,他们对中国拥有深厚的感情,虽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但依旧把中国当做自己的宗主国。英国对坎巨提统治期间,那里的人民的反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让英国人不胜其烦,他们不得不尊重坎巨提人民的感情,允许他们继续向中国政府进贡,清朝代表与英方代表达成协议,坎巨提算是某种形式上的中英两属状态。

一直到民国时期,坎巨提还在按照旧习前往中国新疆地区政府陆陆续续进贡、走动。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此地归属克什米尔巴方控制区境内。

此生无悔入华夏,清朝最忠心的藩属,到了民国时期还不忘前来进贡

严格说来,1891年英国就占领了坎巨提,并实施了有效管辖,而且这里本来就不是中国领土,只是属地而已,清政府和继之的民国政府也都没有对这里实施过有效管辖,事实上,民国时期的地图上,坎巨提也一直被标注于国境之外。

1963年中巴签订边界协定之前,坎巨提一直属于巴方管辖。正式划界后,我们也尊重并沿袭了现状,且收获了巴方控制的喀喇昆仑走廊,以及一个牢不可破的铁杆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