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蔬菜生產和收購情況變好了嗎?聽聽一線的“蔬菜人”怎麼說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緩解和各地復工復產、春耕有序進行,蔬菜行業也走過了1月下旬和整個2月最最艱難的時期,現在咱們的“蔬菜人”緩過來了嗎?讓我們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一線生產:蔬菜遭遇賣難,社會各界幫忙解決

疫情期間,運輸受阻,一些正處於收穫期的蔬菜急盼銷路。

金子琪是遼寧北鎮的菜農,她有10畝溫室,種植有尖椒、麻辣椒、綠圓茄和香瓜,當下正值這些蔬菜的採收高峰期,她說,“正月十五(2月8日)前,收購商少,地頭價低迷,綠圓茄在初四(1月28日)只有3毛錢一斤,香瓜受低溫寡照天氣影響,產量低、銷路也受阻了。”近萬名瓜農心急如焚。

金子琪說,香瓜出現滯銷後,當地政府積極直播幫助瓜農賣瓜,媒體也大力宣傳。之後好消息不斷傳來,瓜農電話被打爆,全國各地商超採購人員陸續聯繫經紀人上門採購,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中安鎮僅3天時間就賣出香瓜16萬斤,預定10萬斤,香瓜滯銷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現在蔬菜生產和收購情況變好了嗎?聽聽一線的“蔬菜人”怎麼說

● 疫情下,北京大興的瓜農張世同遭遇了用工荒。他有3000畝的西瓜基地,疫情期正值西瓜育苗期和定植期,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育苗期工人的工資漲了幾十元錢,提高到160元一天,即使這樣,還是缺人”,張世同說,“現在所有損失大概30萬元”。

面對人手嚴重不足,張世同說,當地村民互幫互助、自救,補充了一些勞動力;育苗期間,政府也承諾給西瓜苗期的用工一定補貼;10天前,運輸狀況得到緩解,農資也終於可以運送進來了。

現在蔬菜生產和收購情況變好了嗎?聽聽一線的“蔬菜人”怎麼說

曾大哥相對前兩位菜農朋友要幸運得多。曾大哥在重慶彭水縣有個蔬菜基地,大概40~50畝的地,現在正值他的番茄的育苗期和定植期。曾大哥說,疫情對當地的影響非常小,因為他生產出來的蔬菜農產品主要是在本地市場上銷售的。

現在蔬菜生產和收購情況變好了嗎?聽聽一線的“蔬菜人”怎麼說

蔬菜收購:收貨情況得到緩解,但是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蔬菜收購,屬於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前期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有些地方嚴禁10人以上的聚集性勞動,使得蔬菜收購過程用時延長;有的地方嚴禁外來人口進入,一些流動的幫工隊沒有辦法進入收購現場;一些地方對於司機的管控也相當嚴格,“要麼就別出村,要出村就別回來;要回來就先隔離14天”,使得運力嚴重不足。為此,政府相關部門聯合發佈文件,解決封村封路問題,為蔬菜出村、進城打通關節;有的地方政府還動員、組織農戶抓緊時機快速採收。

現在蔬菜生產和收購情況變好了嗎?聽聽一線的“蔬菜人”怎麼說

​據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部主任劉通老師介紹,北京市政府和國家相關部門對新發地市場反映的收購、運輸環節的困難也及時協調、溝通,制定相應的對策,保障了北京市場蔬菜供應的穩定。2月中下旬以後,蔬菜收購、運輸的諸多環節逐漸通暢,也使得蔬菜供應量逐漸增加,價格逐漸下行。

不過,一些蔬菜批發商反映現在還是存在一些困難,比如北京市場上的客戶少,蔬菜商品化成本和人工費用依然居高不下,工人一天的工資要300~400元,即使這樣,還是缺人,有些蔬菜批發商出現嚴重虧損。

從2月底、3月初起,“蔬菜人”正在慢慢恢復元氣,復工復產進度也在加速進行。隨著2月以來,針對國家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的要求,各地政府也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惠農政策,從加強疫情防控、加大金融支持、保障企業運營、提供交通便利等多方面,助力農業企業復工復產。

日前,中國政府網還專門上線了“復工復產支持政策一鍵查”系統(http://www.gov.cn/zhengce/qiyefugongfuchanzczlc/index.htm),可以在線查詢各地的春耕生產、貨物運輸、稅費減免、供需對接等一系列惠農和支持政策。

所以,相信樂觀、堅強、勤勞的“蔬菜人”,我們一定能共克時艱!

現在蔬菜生產和收購情況變好了嗎?聽聽一線的“蔬菜人”怎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