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一心精忠報國,下場為何,如此悽慘?


岳飛,字鵬舉,湯陰縣人。他自幼認真讀書、苦心習武,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將自個畢生所學奉獻給北宋王朝。這是他的夢想也是他的追求。所有這些源頭都是來至於他慈祥善良的母親。

岳飛一心精忠報國,下場為何,如此悽慘?

從小立志成為熱血男兒:

岳飛幼小的時候,他母親就經常給他講述歷史上那些忠君愛國的大英雄的感人故事。岳飛每每聽到這些感人肺腑的事蹟,頓時渾身上下熱血沸騰,不能自己,恨不得馬上奔入戰場為國解憂排難。

在岳母的循循善誘之下,岳飛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時也身受那些大英雄們的影響。暗暗發誓一定要做到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苦練武藝,提高自身的作戰能力。萬一有機會,剛好可以一展平生抱負。

等到二十歲的時候。正值金國大舉入侵中原。岳飛毅然決然地決定參軍入伍,目的就是為了保家衛國,收復舊山河,趕走入侵者。臨走的時候,他的母親在他的背上紋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藉以勉勵他鞭策他,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早日驅走那些入侵者。讓北宋百姓從此過上安定團結的美好生活。

岳飛一心精忠報國,下場為何,如此悽慘?

從一戰成名到令敵軍聞風喪膽:

岳飛順利參軍入伍。從一個小兵做起,每遇到戰事,他都一馬當先,奮勇殺敵。每每皆是如此,自然而然地受到上級的表揚與提升。在與金兵的對抗過程之中。岳飛所帶領的岳家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殺得金兵急急如漏網之魚,慌慌如喪家之犬。害怕的程度簡直就到了不能在戰場看到岳家軍的旗號。故而金國不得不感嘆道:"憾山易,憾岳家軍難。"(摘自宋史.列傳.卷一百二十四)

岳飛成名之後,不像別的元帥一樣,私自剋扣士兵軍餉,更沒有體罰下屬的不人道的行為。岳飛對待這些冒死為國的將領們,簡直就拿他們當作親兄弟對待,視若親人一般。這些士兵十分感恩,恨不得在戰場上多殺幾個金兵來報答嶽元帥的恩情。

一代將星就此隕落,可嘆可悲:

岳飛每戰每捷,而且威望十分之高。這個時候的岳飛滿心想收復山河,完成多年未完成的直搗黃龍解救二聖的夙願。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岳飛便大刀闊斧地積極準備北伐。但是此時此刻潛在的危險已經漸漸地籠罩著岳飛身上。而且岳飛還是沒有絲毫的察覺。這一點他並不如韓世忠將世事看得那麼透徹與深刻。韓世忠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聖上只下了一道聖旨,便把他順利班師回朝。然而一心為國的岳飛還是執迷不悟,鐵了心的就要迎回二聖還京。

二聖若是順利還京,現在的宋高宗趙構該如何是好,是退位,還是繼續稱帝。這個兩難的問題。岳飛完全沒有考慮的到。但是宋高宗趙構為了此事已經夜夜失眠了。他認為一定不能把二聖接回來,如果回來,自家的皇位肯定受到影響,便連續發放十二道金牌,才把岳飛召回。

岳飛回去之後,宋高宗便授意秦檜把岳飛剷除,以絕後患。秦檜本來對岳飛就沒有好感,之前他們還發生過小過節,現在秦檜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欲把岳飛置於死地而後快。果然在風波亭,岳飛、岳雲以及張憲被秦檜殘忍殺害。知道多年之後宋孝宗即位才為岳飛一家沉冤昭雪。秦檜等人同樣得到懲罰。有詩為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徐氏女撰 題杭州岳飛墓聯

岳飛一心精忠報國,下場為何,如此悽慘?

岳飛這一生吃虧就吃虧在不會阿諛奉承,巴結上級。他的內心深處所思所想都是為了如何有效抗擊金國的入侵,以及如何迎回二聖一雪靖康之恥。然而矛盾就這樣出現了,不善於揣摩聖意的岳飛確實有點一根筋的感覺。非要口口聲聲地提出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想法。這讓趙構會做何感想啊。不知道岳飛是故意不願揣摩聖意,還是隻顧著想一雪前恥,其他一切厲害關係不聞不問。最後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岳飛為了美好的願望付出了犧牲自我的代價。然而再看看韓世忠,他選擇了明哲保身,全家避免了殺戮。但是誰也不能說韓世忠就不是忠臣了。還是那句話說的,性格即命運。此言不虛,完全可以在岳飛身上得到驗證。

岳飛無論是精忠還是愚忠,這都無關緊要了。他的完美形象一直在歷史的長河裡激勵著每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