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

個人成長,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


1


昨天的文章收到一條留言,我認為很有代表性,今天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個人成長,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

首先要感謝這位新讀者給我讚賞了自己微信裡最後1塊錢,鑑於這個案例比較典型,所以我專門寫篇文章,相信這篇文章價值絕對不止一塊錢。


2


在《毛澤東選集》裡面,我們會經常看到兩個詞。一個是“左”傾,一個是“右傾”。左和右在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光譜裡,經常用於表示立場。簡單地說,如果一個人的主觀認識與客觀相一致,那就是正確的。根據正確的認識來做事,就會比較符合實際。


但是如果一個人的主觀認識比較冒進,採取的策略比較激進,高估了自己,那就會出現“左”的問題,一般會說“左”傾冒險主義或者盲動主義。


同理,如果一個人的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過於保守,低估自己,那就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問題。在毛選裡,“左傾”會專門表達為“左”傾,強調“左”其實是把本來相對中性的表意,貶義化處理。


雖然左和右這區別帶有政治色彩,但是這種思考問題的框架,我們不僅可以借鑑,而且可以應用到許多問題的分析上。在《打開窗戶,趕走蒼蠅》中,我談到了“一刀切”的問題。一刀切其實就是走極端,而這個極端,要麼就切在了“左”上,要麼就切在了“右”上。


3


那在個人成長上,“左”和“右”分別對應於什麼表現呢?


左是冒險,是盲動,是高估自己,是過於激進。這表現在,每到新年計劃的時候給自己立了一堆Flag卻忽略自己平時像條鹹魚一樣;還表現在喜歡到處表決心尤其是在網絡上面對自己不熟悉以及不熟悉自己的人。所有的高估自己,不能客觀認清環境而變得激進的人,都會犯左的錯誤。


我剛剛做社群的那幾年,有人找到我,說我的內容太好了,要一次性買我十年的會員。得到認可我當然很高興,但是我卻沒有同意。為什麼呢?一個是我知道對方肯定只是一時興起,想表決心,但是這樣有點太左了;另一個是,我以後肯定會漲價的,怎麼能這樣輕易買斷呢。但是歷史最有意思的是,會重複自己。今年又有人跑出來說,要買斷我一年所有的讀書活動。如果是一位已經跟著我讀了兩三年書的小夥伴跑來說這個,我倒會採信。但是如果是剛剛認識的、沒有深入瞭解的人,卻喊著要和你共度一年時光,一般就會出現“左”的錯誤。


人只要打了雞血,就會容易變得“左”。尤其是你參加一些線下的演講大課,講師在臺上做銷講,要當場賣掉價值上萬的課程,給你許諾成功與發財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變得心急又冒進,從而“左”化。商家鼓吹的消費主義,也是利用人們“左”的錯誤。知識付費要鼓勵你買課,也是在利用你對自己的高估錯誤來變現。其實你已經買了許多聽不完的課了。


在我的社群裡,針對大家犯左的情況,我一般就讓大家,單點切入,先從一件事情開始做起,集中優勢兵力,突破一件事情,達到最小正週期。實踐證明,這是非常有成效的。


再說說右。右是另一個極端,就是懷疑自己,認為自己不行,該做的事不做,找了一堆藉口,過度依賴他人,指望他人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犯右的人往往過於保守,不敢出擊,錯失了機會。這主要來自於低估了自己,高估了困難所造成的。在我的社群裡,很多人會看到其他小夥伴做了很多事情,於是感覺自己技不如人,對於右的情況,我就會鼓勵大家多嘗試,先試試,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有一些同學真的去做了以後,發現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樣困難。比如下圖的例子。

個人成長,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

所以你看,在個人成長中,左和右是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左和右之間不停地調整,意識到自己偏向了哪一側,就可以主動地干預和改進。個人成長,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


4


左和右的錯誤人人都會犯,組織也會犯。


在我們的革命歷史中,犯了什麼樣的“左”的錯誤呢?相信很多人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就學到過,王明、博古的左傾機會主義,使得紅軍放棄建設多年的中央蘇區,開始長征。在長征期間,湘江戰役又繼續執行“左”的路線,直接導致一週內紅軍減員5萬人。有一部電影叫《血戰湘江》,就講了這個問題。


那麼有什麼“右”的錯誤呢?在1927年之前,我們沒有認識到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總是想著依靠國民黨。結果,1927年出現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觸發了毛澤東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認識。在後續的國共合作當中,只要有合作,就會有人出現“右傾”的思想,這些在革命的不同階段都產生了一些影響。


在革命時期,只要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開始走極端,使得主觀的認識與客觀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就會出現或左或右的問題。所以最核心還是在於,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為什麼人喜歡走極端呢?因為走極端不用費腦子,輕鬆爽快,把開關從一頭撥到另一頭就可以了。而真正的做事情,是需要在“左”“右”之間動態調整的,畢竟事情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


5


但是我們還要注意到,一個人並不是單純的“左”或者單純的“右”。有時候你會在一個人身上,同時看到左和右糾纏的情況,形成了一個超級認知病毒。


就以開篇的例子來說,就同時出現了“左”和“右”的問題。


先說右的問題。開篇這位讀者就說學歷的事情,說自己是“低學歷”,所以存在疑惑。其實有疑惑直接提出就行,不需要強調自己學歷的高低。博士也會有疑惑,而且疑惑甚至會更多,但是不需要把有疑惑和學歷捆綁在一起說。這是自我貶低的行為。


這種行為在許多自認為條件不好、基礎差的讀者身上會經常遇到。他們會向其他人強調自己的特殊情況,並且希望這個說辭可以讓對方理解他們的行為。的確我們的過去的經歷是我們的一部分,但是不也不足以讓我們感到技不如人,或者很多事情就是做不到。


也正因為有這個右傾的想法,順著這個邏輯,他就對“持續行動+刻意學習”產生了懷疑,我都是這個情況,還能適用麼,你是不是在騙我?


再說左的問題。當他產生了懷疑的想法以後,馬上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就是要用自己的1000天來驗證一下對不對。考慮到他前面剛剛說完自己學歷的情況,馬上又搞一個三年行動,這個就顯得激進,有點左了。1000天雖然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如果對於一位“已經揮霍了4年多,現在欠了一屁股債10萬”的人來說,驗證別人對不對,就有點主次不分了。在經濟下行期間,有外債,先清理外債,開源節流比較好。


所以我對這條評論的回覆是“不要驗證我,驗證你自己”。花三年時間去證明另外一個人是正確或者錯誤的,是損己不利人的事情。我這樣說並不是因為我害怕驗證(儘管放馬過來),而是盯著別人看,最終迷失的是自己。驗證我也可以,但是你要跟得上我的腳步呀。要不先持續行動100天,然後我們再討論一下刻意學習的問題。


再跳出來看,為什麼我們要十分在意另外一個剛剛認識的人是正確還是錯誤的並且花三年時間去證明?糾結別人的問題從來不應該成為自己生命的主線,除非我們要把掌控權交給其他人,那這又是一種“右”的錯誤了。


所以你看,左左右右相交交織的,核心就是,沒有客觀地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


但是一個想要奮進的人,不管在什麼條件下,不都是應該努力向上的麼?既然要積極向上,那持續地行動,刻意地學習,不是應該的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