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高管和華為高管畫風完全不一樣?

千古罪人雷蓮花


為什麼小米高管和華為高管畫風完全不一樣?小米高管更喜歡在網上搞事情,而華為高管則是專注產品,很少在網上搞事情。其實我們從倆公司的發展和高管們的履歷就能看出原因在哪了。

小米雷軍和高管們

我們都知道小米是雷軍創立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為啥創立小米。

雷軍從小就是個學霸,而且在大學期間花了2年時間修完了大學所有課程。

雷軍於1992年加入金山軟件,1998出任金山軟件首席執行官直到金山上市。

其實中間還有個小插曲,在微軟word進入中國時,給金山不小的打擊,同時雷軍遭受了嚴重的挫敗,在申請離職被求伯君拒絕後,但是得到了6個月的假期,於是在這段時間裡,整日裡混跡於cfido BBS 這個交流平臺,據說一天能回三百多個帖子。當時能上網的都不算一般人啊,在和網友的交流碰撞中,雷軍下定決心繼續為金山披荊斬棘.

2007年,金山軟件上市後,雷軍卸任金山軟件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職務,擔任副董事長。

卸任後的幾年,雷軍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了凡客誠品、多玩、優視科技等多家創新型企業。2010年7月14日重返金山執掌網遊與毒霸。2011年7月11日正式擔任金山軟件董事長一職。

雷軍之前表示,他四十歲前已經幹了不少事:卓越賣了、金山上市了、天使投資也不錯,但仍感到迷茫,因為18歲的理想一直沒有實現,覺得心裡不踏實。於是,在2010年4月6日,他選擇重新創業,建立了小米公司。


小米創辦初期並沒有急著做手機,而是先開始做手機系統,也就是MIUI,因為當時谷歌的原生系統很爛而且不適應中國,於是颳起了一陣刷機熱潮。

刷機就是替換當前的手機系統,你可以去網上找免費的和你自己喜歡的系統,刷到你的手機上。而MIUI早期就是要做用戶喜歡的系統,如何做用戶喜歡的系統呢?

那自然是在刷機論壇與刷友們溝通交流,所以小米初期幾乎所有人都匿名在論壇裡,有點像馬化騰早期在QQ上扮演妹子,吸引用戶聊天。

為什麼是匿名呢,雷軍後來給瞭解釋:因為怕丟人,畢竟已經算是成功人士了,如果小米做不起來失敗了,傳出去太丟人了。

這也養成了小米通過網絡與用戶溝通交流的習慣。

在手機市場進入紅海時加入小米的高管們,導致畫風突變

早期的小米還不是現在的畫風,早期的軟件還不上特別耗性能,所以在UI風格上,小米一直做加法,就是為了滿足更多人的喜號。所以那時的小米論壇異常火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告訴發展,手機APP更新頻率越來越快,體積也越來越大,佔用內存也越來越多。此時用戶對於系統UI要求沒那麼高,而是在乎系統的流暢性。

我們都知道手機行業是僅次於汽車行業的高密集供貨型行業。簡而言之,就是全靠供應商供應零部件,然後自己組裝。

起初小米依靠高通驍龍新款芯片首發機型,取的很好的影響和市場。但隨著後面各大手機廠商的崛起,搶佔了小米首發驍龍最新芯片的名號,使得小米手足無措,一度使小米失控,在雷軍重新掌管供應鏈之後,才得以恢復。

其實在盧偉冰加入之前也就林斌搞搞事情,偶爾出現水軍事件,然後與友商互噴。

但從盧偉冰加入後,不管是自家發佈新機型,還是友商發佈新機型,就是一個字:噴。

近年來,麒麟芯片可以說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肩驍龍了,驍龍不在是能調動用戶情緒的噱頭,所以你看小米近年的機型發佈會,都是拿友商之前的機型作比較。

另外一個,互聯網經濟,要的就是熱點,小米又沒有線下銷售門店或渠道,一旦熱點不在,那就離死亡不遠了。

好在今年的小米認識到了問題所在,丟掉了性價比,將價格抬高,賺取高利潤,在投入研發,形成良性循環。

華為的發展歷程

我們都知道華為最開始並不是做手機的,而是做交換機的。但我們今天講的是華為手機。

其實華為手機最開始並不是面向消費者的,而是給運營商做手機。

2004年華為終端公司成立,2005年獲得生產資質,最開始只是生產定製機,並不面向個人消費者。甚至在2008年差點賣掉手機業務,只是當時經融危機,無人接手。

到了2009年,隨著iOS和安卓系統的成熟,華為也跟上步伐在西班牙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首次展示了其首款安卓智能手機。2010年華為手機的銷量只有300萬臺。

真正迎來突破的是2011年。當iPhone和安卓系統都大獲成功時,華為終於意識到手機市場可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市場,於是把原來歐洲總裁餘承東拉過來負責手機,並堅定的認為一定要面向消費者做手機,而不是面向運營商做手機。

其實並不是公司將他拉過來的,而是餘承東主動請纓回來接手華為終端公司,因為在之前兩任總裁都沒能把華為終端做起來。

餘承東上任後毅然決然砍掉了大量運營商貼牌手機和非智能手機的型號,這也意外著華為手機出貨量少了3000萬臺,收入斷崖式下滑。

所以在當時華為手機做不起來,那就只能引咎辭職。

後面餘承東“大放豪言”,得到了“餘大嘴”的稱號。

但餘承東堅信好的產品會說話,不斷的打磨產品。

例如P7 SIM卡槽和SD卡合一的想法,就源於餘承東的想法。在搞P7的時候。下屬做Demo彙報時,餘承東發現,海思芯片底層做了一個低延時環回通路,使得整個過程不超過50毫秒,如此可以令卡拉OK功能復活。還可以做到實時耳返。市場嗅覺靈敏的餘承東要求這一功能必須在P7上實現首發。當時P7發佈會迫在眉睫,音頻團隊只好加班加點,最終效果出來在市場上可謂大受好評。

在後來“豪言”都成為了現實。


可以說華為手機繼承了華為的意志,做好產品,其他的交給用戶選擇。而且居安思危的思想也在華為終端公司落地,海思麒麟芯片的發展是餘承東強烈要求的,拍照軟硬件技術發展以及鴻蒙和HMS,都是伴隨著華為手機成長,如今迎來了爆發。

這裡可以看出,華為的高管們都不太注重營銷,基本都是專注於產品。

所以我們從產品的發展來看,就能體現高管們不同的畫風。

從銷售角度來看,區別一目瞭然

我們都知道小米沒有線下銷售渠道的,曾經搞過線下店,但後面又關的差不多了。

而華為是有線下渠道店的,所以在產品銷售來說,更重要的是口碑。

因為線上口碑不好可以通過營銷或者其他手段來彌補,這也是互聯網的特性-熱點。只要製造一個好的熱點就大概率能掩蓋上一個壞熱點。

而線下不一樣,線下門店口碑壞了,就不會去你那裡買了,還可能是一帶十、十帶百,甚至可能去砸店...額,有點誇張。

現在互聯網經濟幾乎就是熱點經濟了,有熱點就有流量,有流量就能變現。

畫風差其實是公司差異

小米從雷軍喊出“為發燒友而生”的口號之後,彼時風光無倆。

此時的華為還是個爛攤子,衝擊高端品牌失敗,強推海思K3V2芯片失利。

經過了快十年的發展,現在來看,此時此刻亦如彼時彼刻,只不過是反著的。

現在的華為風光無限,核心零件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而小米為衝擊高端苦惱,不只是苦惱,我覺得應該是生死存亡,未來的手機市場肯定是全球化的,而全球化的最低標準,就是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或核心產品,如果沒有,那一張紙就能將你打回來。

以小米目前的性價比,很難有足夠的資金儲備去應付未來的風險和對研發的投入,所以提高價格增加利潤是唯一的出路。

我想小米未來幾年會更加依賴這種畫風,尤其是5G手機時代。

而華為現在已經是高端手機的代名詞,不需要這種傷害品牌的低效率營銷方式。

總結

小米和華為高管們的畫風差異是產品的差異,也是公司的差異。

從銷售渠道來說,小米只有網絡營銷這一條路,所以製造熱點是營銷的基礎。

而華為則線上線下其開發,而且熱點這種事蹭多了對品牌也是一種傷害。

從產品來說,華為更專注軟硬件的研發,讓用戶去選擇。

而小米更注重用戶的需求,而每個時期用戶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為了手機廠商只會存在三四家,誰能笑到最後,走著瞧!

我是非著名攻城獅,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感謝您的點贊支持!


非著名攻城獅


先不說哪家公司厲害,哪家公司技術更硬,也不說誰對誰不對,更不說到底是誰在罵誰,假如,我說假如啊,自認為是什麼粉什麼粉的相應的站了隊之後開始吵過去吵過來,掙的面紅脖子粗,其實雷軍正跟餘承東喝著茶聊著天說,你看這些傻子!


我的小梔梔呀


格局不一樣。

華為格局比小米高兩個緯度。

小米做手機賺錢嗎?

答案是不賺錢。

小米財報顯示小米真正盈利點是小米智能家居,手機只是抓流量,掙吆喝,別小看這個吆喝,在現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值錢的。

所以我們經常聽到小米發言人,自雷軍往下都是要打敗哪一款競品,強拉關係,製造營銷力。

這是沒有核心競爭力企業的常見玩法。

內部打架,格局太小。

華為恰恰相反,核心業務是領先世界的通信,手機甚至不是核心業務。

從任總往下管理層競爭的是國際市場,面對的是獨一份的對手,做的是未來五年的生意。

所以產品厚重,營銷紮實。

大家格局不同,畫風當然不同。




產品經理李科


對於發生這樣的現象很正常,畢竟為了發展生存,不得不這樣做;小米的雷軍,曾經和黃章在網上也不是有一段說法,說雷軍早期是找了黃章合作,一起聯合打造魅族,但是並未想過雷軍會出去,但是最後雷軍還是出去了,和幾個人歃血為盟,喝了一碗小米粥來說創立了小米科技!

小米一直來到2016年之前都還是很佔上風的,在智能手機領域從2013年到2016年很是風光,而且在互聯網上的運營營銷方面很佔優勢,而且還推出了一本口碑營銷的書籍,對於小米的發展口號一直來也是以“為發燒而生”,在硬件領域價格壓得很低,而且也深受喜歡,但是後來隨著智能手機出現越來越多,小米也暴露出來了一些問題,例如為發燒而生的,發燒真的是很燙的問題、各大廠商都開始做特色手機,vivo主打HiFi音質、oppo主打拍照,華為來了一把王炸,學小米的營銷模式,而且還有所超越,和徠卡進行合作打造了獨特的影像系統在高端手機市場贏得了一席之地,而且也推出了榮耀對標小米更加明顯,而且學小米營銷模式更加極致!

而且華為還增加了自主化芯片技術,也讓華為的成為中國的民族品牌,很多人因為用華為而榮耀!華為一直重視技術,所以高管經常掛在嘴邊是技術人員、理工男等口號,讓人們看到了原來華為的技術產品很硬核,價格高也能接受!

小米也不得不著急起來了,曾經2017年一度連oppo和vivo都不如,所以需要併發力量,所以2019年開年,雷軍以“不服就幹,生死看淡”口號來討伐華為和榮耀,認為榮耀和華為很極端的詆譭小米,特別是在實體店方法無所不及……當然具體事實是怎樣的,我們不得而知,這就像當年劉邦起義還要編造一個斬蛇的傳說。接著就請到了互聯網公關能力特別強的盧偉冰加入小米,助力小米打仗、發展紅米品牌!這一來就一發不可收拾,各種懟榮耀快充技術不行、LCD屏幕不行、保時捷款的華為mate系列就是買了一個貼標等等話題!

而在2020年5G時代來臨,為宣傳小米10pro,剛加入的原聯想手機負責人常程、原金立手機負責人盧偉冰、和雷軍形成了鐵人鐵三角陣容,為了宣傳小米10系列手機,各種踩踏華為,說成功進軍高端手機市場!的確為小米獲得了很多話題量,而且同時也為華為帶動了很多話題,這一點也是無可厚非的!

這一路走來,的確小米更多是為了營銷而營銷,特意找賣點很到位,而且高管都是營銷大軍,為了實現營銷、實現賣點不斷的科普、不斷的對比VS,而華為方面更多是內憂外患,的確也並沒有太多心思去面對這些,所以也有華為的管理層,但是非高管,其實是榮耀的一個小的負責人在不斷髮生,而華為則是打造很多產品需要在今年挽救國外的市場,因為GMS因素,華為無法取得好的銷量,所以華為研究了HMS,所以華為接下來要走的路很長,而且面臨的強敵不僅僅是國內小米以及其他的國產品牌,也需要面臨三星和蘋果,同時也需要面臨美國方面打壓,導致谷歌等系列公司的合作問題,所以估計也真的沒有心思去和小米去怎麼怎麼樣。當然華為等下一個階段有所喘息,到底會有怎樣的動作,這個也是蠻期待的,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創業者李孟


我覺得很多人對於商業的理解還是太淺顯了,經常喜歡拿創始人或者負責人的性格和言論去衡量一個公司的成績,動不動就站在道德高地去評判一個企業。

一個公司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策略,也會有一些不同的目標。小米愛去碰下瓷,就開始說小米沒節操,研發芯片沒有華為做的好,就說小米沒技術,我還是隻能用膚淺形容這些人。

一、不同階段不同的目標

華為是通訊產品起家,全世界都知道。小米是近十年才開始創業的一個企業,剛剛把小米手機走穩,開始發展alot戰略,就開始要求別人研發自己的芯片。照這樣的邏輯,所有的車企都要自己造發動機,都要自己做輪胎。

有華為這樣的企業,可以扛起這個大旗,有多餘的精力來做更深層,技術難度更高的事情,我們感到高興。但是小米能走自己的路,在全世界獲得肯定,我們同樣應該覺得開心啊,難道非得褒獎一個,就要貶低一個?

其次,小米的碰瓷更多是戰略上的,任何行業都得有個對標的,這樣既能促進行業的發展,也能讓自己的公司獲得更高的知名度,只要在法律的框架內,沒有傷害任何人,我認為無可厚非。如果現在三星在國內是老大,我相信小米同樣會去碰瓷三星。奔馳、寶馬、奧迪不是一樣天天廣告互損,這影響到他們的知名度了嗎?

二、企業文化不同

小米的定位是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更具備一些娛樂屬性,對於流量有天然的執著,經常製造一下話題,本身也是獲取免費的流量。華為、ov都是屬於渠道型的,主要的銷售方式依賴線下渠道,所以對於曝光並沒有那麼敏感。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互聯網的創始人經常上各種節目,活躍於各種網絡媒體之中,但是傳統行業的創始人很少去曝光,也不具備話題性。那麼這有錯嗎?有的更喜歡低頭做事,有的喜歡抬頭狂奔,你能說哪種更好,哪種更高級嗎?大多數源自於內心的偏見,用鄧工的一句話來說:不管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小漁的創業信條


不大同意格局論一說,企業基因才是決定企業高管畫風的根本因素。高管天天發微博懟人造熱點,那是人的問題嗎?當然不是,那是企業的基因決定的,在其位就得謀其事,懟人造熱點其實只是工作。

小米在成立之初的定位是主打極致性價比的互聯網手機品牌,開始的小米是純線上銷售,沒有線下渠道,這正是小米將飢餓營銷模式推向了極致,飢餓營銷的基本模式是前期宣傳造勢,到期限量搶購,也就是造勢在前,銷售在後,銷售好不好,關鍵在於造勢。所謂的造勢,其實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制造話題熱點,讓產品保持高熱度、高爆光、高流量,這就是互聯網營銷的精髓所在,而小米正是這種互聯網營銷思維的集大成者,互聯網營銷就是他的基因,雖然近幾年小米也在發展線下渠道,但互聯網營銷的傳統依然沒有丟,所以高管為什麼是那樣的畫風,自然也就不足為怪。

而相對小米來說,華為還是低調很多的,這是因為華為自1987年創立以來,他的每一步都是實實在在的硬拼過來的,他生在一個務實的年代,在任正非的帶領腳踏實地,選擇以技術立家,所以他的基因是務實,是技術。而華為的手機業務華為終端公司成立於1993年,在智能手機興起之前,華為的手機走的都是運營商渠道,曾經的手機市場波導、TCL、夏新等等都是響噹噹的品牌,為什麼響噹噹?就是因為電視廣告的狂混亂炸,但是又有幾個人知道華為手機?這也從側面說明他不以營銷見長,他還是繼承了華為母公司的務實的基因。

其實華為在自己的互聯網品牌榮耀成立以後,還是認真的學習過小米模式的,最終的結果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過榮耀雖然學習小米,但總體還是比較剋制。

企業什麼基因,高管就什麼畫風,當對兩家公司有了足夠的瞭解你就會發現,所謂的懟人碰瓷其實都是人家的戰略戰術,一切都是套路,人家玩的就是吃瓜群眾。


奈客


這就是公司文化不同的表現,表現在員工的言行舉止,對待客戶的態度,對待同行的態度。

小米高管和華為高管,分別是兩家公司的員工,他們表現出來言行,就是公司文化的體現。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小米聚集的是一批類似的人,華為聚集的是另一批類似的人。

公司文化是個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可以打個比方,公司文化就像一個家庭的家風家教,一家之主要求全家人用什麼態度與人相處,要求一家人應當怎樣做事,就是是家風。有的家庭要求與人為善,做好自己的事,有的家庭代代傳小偷小摸,多佔小便宜,各種家風。

公司文化也是這樣,有的公司會嚴格要求員工做好產品,不斷提高品質,對待客戶要誠懇,對待同行要謙虛,有的公司不管自己產品做的怎樣,只要能賣出去就是成功。

當然,網絡時代,有的高管各種奇葩言行,實際上是一種博眼球的廣告,這種廣告比其他方式的廣告便宜,找一個人做公司網紅,經常說一些讓大家覺得不可思議的話,達到廣告的效果。說話的內容未必代表公司文化,但是這種博眼球的方式,就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西格瑪的化學


其實人家的格局是一樣的,都是資本圈的大佬,雷軍和任正非的眼光絕對不是普通人可以比的,也不是還沒有達到財富自由的一般人可以想象的。雷軍特別的一點就是平民出生,沒有裙帶關係,拼出的天下,他所宣傳的思想也是源自於這裡,順為兩個字就可以概括,最重要的是雷軍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是是否站在風口,所以雷軍的思路是更親民的。任正非一直是通過上層路線來達到目的,從最初的華為通訊,到後來捆綁運營商銷售手機,可以說都是先上再下的思路,這也成就了華為的高規格的發展思路,價格高昂,因為華為是對上負責的企業,必須和平民拉開差距。

其實任正非和雷軍之間是有合作的,雷軍帶領的軟件團隊可是蓋茨都想要的,任正非帶領的華為有全球領先的硬件技術。

請各位別被網絡蛀蟲帶節奏,堅持自己的判斷。這兩個都是我國的好企業,發展起來都將利國利民


小賴皮大俠


因為經營理念不一樣。華為以技術立本,所以要踏實研發,參考蘋果,三星。小米以營銷立命,必須要製造足夠的熱度,參考擺地攤的和推銷老年保健品的


福音之風59940645


兩家都是了不起的中國代表性大企業,但是其實區別很大,代表了兩種不同風格,你說的這個問題總體來說這是兩家企業的企業文化決定的。

一、發展的方式不同

華為是偏技術型,華為老總任正非是老一輩的企業家,身上具有典型老一輩誠實、勤奮、腳踏實地的品質,華為從一無所有一路刺刀見紅到現在讓世界頭號強國都害怕,靠的就是他們不斷出新的技術。

小米是偏營銷型,小米雷軍是互聯網出身,他懂得互聯網的爆發力,只要營銷做的好,在互聯網時代,抓住了某一個營銷點,公司就能夠快速發展壯大,所以小米很明白在互聯網製造熱點和話題。

二、經營的理念不同

華為做國產精品,華為有多年的技術沉澱,所以他們發揮所長,追求做精品。

小米追求極致性價比,小米知道,技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是他們的短板。需要積累,所以他們就找到了性價比做為突破點。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於企業文化不同,所以在經營的過程中,造就了小米非常活躍不管是到哪裡都時刻可以看到,而華為相對來說有點埋頭苦幹不聞窗外事,但是隨著現在中國的快速發展,消費者觀念的進步,華為也越來越注重互聯網和營銷的作用,小米也越來越明白技術的重要性了,這些都是時代發展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