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廟會來了,你知道鐵山那場慘烈的戰鬥嗎?

歷史上三月十八會一直位於鐵山西坡,關於三月十八會的來歷,也眾說紛紜。但是在75年前,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與日本人的殊死拼鬥,國民黨第13軍110師330團在這裡傷亡殆盡,上校團長陳欽文在此捐軀,這是整個抗戰期間發生豫西南地區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鐵山廟會來了,你知道鐵山那場慘烈的戰鬥嗎?

(鐵山.2016)

讓我們的目光穿越時空,回到硝煙瀰漫的1941年。


這年冬天格外陰冷,地上的雪花還沒有融化,雖然距離春節只有二十多天,但是舞陽縣南部武功、尹集等地的村莊卻人心惶惶,村民們一邊準備年貨,一邊四處打聽關於“老日”的消息。


到了月底,從南邊傳來的隆隆槍炮聲讓村民們意識到,“老日”真的已經來了,而中央軍也一隊一隊進駐,在大石門附近進行佈防。位於鐵山南坡的田洛莊村猝不及防的陷入戰爭的漩渦中,村裡16歲的梁友一邊跟著家裡人“跑老日”,一邊又迫不及待的盼望戰爭趕快來臨。


鐵山廟會來了,你知道鐵山那場慘烈的戰鬥嗎?


1941年1月下旬,日本糾集廣水、信陽等地的十幾萬軍隊,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掩護下,悍然發動“豫南戰役”。 1月24日、25日,日軍分三路相繼沿平漢鐵路入侵舞陽、西平、上蔡等地。日軍第三師團從漢口附近出發,24日突破信陽北側的國民黨六十八軍陣地,一舉經泌陽向舞陽、葉縣一帶進犯。國民黨十三軍軍長張雪中命令89師舒慕部在象河關阻擊,28日日軍進犯象河關,激戰到下午,象河關被攻破,89師撤向方城。日軍29日晨向尚店鎮逼近,張雪中命110師吳紹周在白廟一帶阻擊,日軍八架飛機輪番轟炸,步兵突擊,下午三點陣地被突破,下午日軍侵入尚店。110師被迫撤到大石門一帶佈防阻擊。

鐵山廟會來了,你知道鐵山那場慘烈的戰鬥嗎?


110師指揮部設在現埡口西邊鵓鴿樓山北楊角灣村,師長吳紹周指揮該部在大石門東西兩面的劉山及火山、接官廳、鵓鴿樓、羊腸山、羅大山等山頭上修築工事,大石門東西兩側分別是旗杆眼山與劉山,兩山對峙,中間是泌陽、方城等地通往舞陽的要道,南臨滾河,河寬坡緩,為一片開闊地,有利於防守。


鐵山廟會來了,你知道鐵山那場慘烈的戰鬥嗎?


29日晚上,日軍第3師團一部佔據大石門南面滾河岸邊的水田、崗李、大禹王、豬嘴溝、劉先莊等村莊,與110師隔河相持,形成東西5公里左右的戰線。次日拂曉,日軍從長灘溝(即龍頭山東)的崗李、大禹王村分三路向大石門發動攻擊。山上守軍居高臨下,以密集的火力打退日軍的第一次進攻。日軍隨即又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再次組織進攻,並派出13架戰鬥機、轟炸機在大石門和附近村莊上空輪番掃射、轟炸。戰鬥持續5個小時,山頂守軍無處躲避,傷亡慘重,被迫向北撤退。


鐵山廟會來了,你知道鐵山那場慘烈的戰鬥嗎?


日軍突破大石門之後,可以一路向北撲向舞陽城,為爭取時間,師長吳紹周令所部330團團長陳欽文率部在鐵山組織阻止,遲滯日軍的北進。剩餘兩個團則在鬥北寺附近修整接應。


陳欽文,1908年出生於江西省新餘,18歲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步科班,後到南京高級班深造。畢業後在國民黨第13軍服役,曾參加長城抗戰南口保衛戰、上饒戰役、臺兒莊戰役等,多次負傷。由於作戰英勇,指揮有方,24歲起歷任排長、連長、營長,1939年晉升為第13軍110師330團上校團長。


鐵山是位於朱蘭店南2華里的一處低矮山丘,山體平緩無險可守,是從大石門通向舞陽城的唯一制高點。陳欽文率部到達鐵山時,日軍已搶先一步佔領山頭,並開始構築工事進行防守。陳欽文把指揮所設在山坡下的田洛莊,並問田洛莊一個老鄉,“這是啥地方?”


老鄉回答,“這裡是將軍廟”。


鐵山廟會來了,你知道鐵山那場慘烈的戰鬥嗎?

(鵓鴿樓.2016)

陳欽文沒有聽清老鄉的方言,將“將軍廟”聽成了“將軍墓”,於是召集部下說,“弟兄們,這個地方的名字叫將軍墓,看來我今天是離不開這裡了,男子漢當馬革裹屍,我誓死不當亡國奴,我們決不能再後退一步,今天一定要把這個陣地拿下!”說完之後就親自帶領330團兄弟們衝鋒。部下提醒他更換軍官制服避免成為日軍目標,陳欽文置之不理,從容指揮戰鬥。



身著軍官制服的陳欽文很快就成為日軍的靶子,在機槍掃射下身中數彈,剛剛被抬回田洛莊的指揮所,便壯烈犧牲。團長陳欽文的犧牲讓全團將士悲憤異常,士兵吶喊著拼死衝向山頭,但日軍居高臨下並且火力猛烈,330團的將士在猛烈火力掃射下紛紛滾落山坡。位於北斗寺的110師指揮所裡,師長吳紹周望著鐵山方向,聽著槍炮聲逐漸零落,他已經明白,330團已經不復存在。


鐵山廟會來了,你知道鐵山那場慘烈的戰鬥嗎?

(鐵山.2016)

“那個中央軍打起仗來,不要命的,日本人的機槍噠噠噠不停的打,中央軍分散開,拼命的向上衝,他們的團長死了嘛,要報仇,但是打不過老日,老日在山頂,他們從下向上衝,送命呀。”已經70多歲的梁友回憶起當年的慘烈戰況,忍不住流下來眼淚。“哎呀,死的人太多了,都是年輕的小孩兒,後來戰鬥結束了,日本人也走了,有人來組織我們去埋人,死人太多了!一共挖了7個大坑,一起埋了,後來還有大官來這裡,樹了碑。我們這裡人都知道這個地方,我們叫‘萬人坑’”。


鐵山廟會來了,你知道鐵山那場慘烈的戰鬥嗎?

(晚霞下的鐵山.2016)

根據部分史料記載,鐵山阻擊戰一役,330團死亡將士共計1068人。


後來,第31集團軍司令官湯恩伯和第110師師長吳紹周在此地樹碑,以志紀念,文革期間該碑被毀。


故事並沒有結束。


陳欽文犧牲的時候,他的兒子陳志邦剛剛出生6天,陳志邦與母親被陳欽文餘部安置在緊鄰舞陽的方城縣境內,舞陽陷落後,母子倆輾轉回到了江西萍鄉老家。1962年,陳欽文的妻子去世,1984年,陳欽文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因為母親及家人都說不清陳欽文犧牲在何處,且受建國後歷次政治運動影響,兒子陳志邦一直沒有找到父親的犧牲地,也不知道父親的遺骸到底埋葬在哪裡。2011年,他偶然看到一篇大石門戰鬥的報道,陳欽文終於解開了父親殉難地之謎。當年5月15日,陳欽文的兒子陳志邦來到舞鋼市鐵山,用最傳統的方式祭奠長眠於此的父親及抗日官兵。


鐵山廟會來了,你知道鐵山那場慘烈的戰鬥嗎?

(鐵山近景.2016)

如今的鐵山已經面貌全非,每年陰曆三月十八,鐵山都有隆重的廟會,廟會上人來人往紛至沓來。然而,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這片土地上,長眠著一千多抗戰先烈。陳欽文以及330團的那場血戰,也正在被慢慢的淡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