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全國卷[語用]新考點梳理,超全總結(上)


高中語文 | 2019高考全國卷[語用]新考點梳理,超全總結(上)

今天,老師為同學們整理了全國卷語用題新考點——詞法。下期句法,敬請關注~


詞法


現代漢語中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實詞分為名詞、動詞、代詞、形容詞、數詞、量詞、處所詞、方位詞、時間詞和區別詞,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擬聲詞和感嘆詞。


實詞誤用


詞義混淆·詞性誤用·數量詞誤用·代詞誤用


詞義混淆


現代漢語中同義詞很多,大量同義詞的存在,可以使表達更加豐富、準確、生動、形象。同義詞,雖然同義,但在色彩、適用對象、詞義的輕重程度、範圍大小等方面有著精確的區別,若在使用過程中不注意這些方面,就會產生詞義混淆的錯誤。本節的詞義混淆,分不合習慣和不合情味兩類。


1.不合習慣

指詞語在範圍大小、輕重程度、適用對象方面不符合人們的語言習慣。


範圍不合

指詞的範圍大小不適合,具體表現為大詞小用和小詞大用。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中的“終身”不能為“終生”,前者的範圍小於後者,“終生”指人從出生到去世的一生,如“終生吃素”;“終身”指人在具有某種身份後到去世的時間段,如“終身大事”是就人在成年後達到適合的婚齡而言。其他如“噩夢”與“惡夢”、“誣衊”與“汙衊”、“蒸氣”與“蒸汽”、“工作”與“事業”、“局面”與“場面”、“守衛”與“保衛”、“事情”與“事故”、“困難”和“災難”、“時候”和“時刻”等。


程度不合

指詞的輕重程度不適合,具體表現為用詞分量過重和用詞分量過輕。如在對待某一同學上課總是遲到的問題上,老師的方式應是“批評”,而不是“批判”,後者的分量遠遠大於前者,而遲到只是一件小事,不至於用“批判”的方式。其他如“功勞”與“功勳”、“重要”與“重大”、“勿忘”與“毋忘”、“知道”與“瞭解”、“信任”與“信仰”、“準確”與“精確”、“喜歡”與“愛”、“冷酷”與“冷漠”、“請求”與“懇求”、“背離”與“背叛”、“破壞”與“損壞”等。


對象不合

我哥哥二十五歲,身體硬朗,是省排球隊的隊員。(引自《現代漢語病句類釋》)

刊誤:“硬朗”一般用於老年人,哥哥還很年輕,不能用“硬朗”,應用“壯實”。其他如“界限”與“界線”、“豐滿”與“飽滿”、“愛戴”與“愛護”、“樸素”與“樸實”、“充滿”與“充沛”、“注意”與“注視”、“運用”與“應用”、“改正”與“改進”、“出現”與“呈現”等。


2.不合情味

有些同義詞,聯繫和指稱的事物相同,區別在於色彩的不同。色彩,分為感情色彩和風格色彩。感情色彩,主要有讚頌、厭惡、喜愛、中立等,風格色彩主要指語言的不同風格所呈現的色彩,有口語和書面語、現代漢語和文言句式、普通話和方言等。不合情味分不合感情色彩和不合風格色彩兩種,不僅僅指同義詞,也包括一些非同義詞混淆的不合情味的情況。


不合感情色彩

感情,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喜怒哀樂之情,有褒揚、喜歡、討厭、貶斥、中立等。現代漢語中,有些詞本身帶有某種色彩,如“鼓勵”為褒義詞,“冷漠”為貶義詞,“同意”為中性詞。在實際語言使用中,不合感情色彩主要表現為該用褒義詞時用了貶義詞或中性詞、該用貶義詞時用了褒義詞或中性詞以及該用中性詞時用了褒義詞或貶義詞三種。


他為了幫助我們度過困難,真是費勁了心機。(引自《現代漢語病句類釋》)

刊誤:“心機”含貶義,應將“費勁了心機”改為“想盡了辦法”。


本次會議上,大家對小李的錯誤提出了正確而尖刻的批評。(引自《高分作文選刊》)

刊誤:“尖刻”是貶義詞,應改為“尖銳”。


在冠軍戰上李娜將遭遇同胞彭帥,後者受惠於金久慈的傷退,不戰而勝首次闖入深圳賽決賽,這也是繼 06年的埃斯托里爾賽後,時隔 7 年再度由兩位中國金花爭奪冠軍。(網易體育頭條)


刊誤:“遭遇”作動詞時,指遇到不幸、不順利的事情,為貶義詞。彭帥的總體實力遠不如李娜,用“遭遇”誇大事實,應改為中性詞“遇到”。


不合風格色彩

由口語詞彙和書面語詞彙、現代漢語詞彙和文言詞彙、普通話詞彙和方言詞彙等不同風格的語言所呈現的色彩,有典雅、通俗、淺顯、深奧之分。不合風格色彩,主要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誤用、濫用文言詞以及濫用方言詞三類。應該用口語還是書面語,需要根據體裁而定。應用文和議論文中多用書面語,以求嚴謹、準確、簡潔,記敘文中多用口語,顯得通俗、明快、平實。在記敘文中多用書面語,讀起來就會彆扭、生硬;在議論文中多用口語,則顯得不夠文雅;合理運用文言詞可以使表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看具體的場合,隨意運用文言詞造成文言夾雜的局面,破壞語言風格的統一,會使語言顯得半文不白,十分別扭;文藝作品中使用方言詞會使作品增趣不少,普通話也吸收了不少方言詞。除了山歌、民歌外,如果在表達中方言詞使用過多,不僅會影響語言的正確理解和表達的規範化,而且會使語言的風格色彩失調。


伯母今年 4 月才搬到新房子去居住。(引自《學生作文語病淺析》)

刊誤:“居住”為雙音節詞,屬於書面語,用在這裡感覺不自然,換成“住”比較好。


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後不久就過世了,沒來得及深入探索這個問題。(引自人民網)

刊誤:“過世”偏口語,用在這裡顯得不夠莊重,應改為書面語色彩較強的“去世”。


她,年方二十有八,尚未待字,周圍朋友都替她著急。(引自《高分作文選刊》)

刊誤:“待字”屬於文言表達,應改為“出嫁”。


詞性誤用


詞性,劃分詞類的根據,即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能在同樣的組合位置出現的聚合在一起的詞為同一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是詞的大類,不僅數量多,經常做句子的主要成分,而且使用範圍廣,出錯的頻率也很高。


兼類詞,即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詞性的詞,必須語音相同、意義有聯繫。現代漢語中的兼類詞主要分為三種:名詞和動詞的兼類,如“鎖”,既可表事物“鎖子”,又可表動作“鎖”;名詞和形容詞的兼類,如“科學”,既可表名詞“自然科學”“生物科學”,又可表屬性“這種觀點不科學”;動詞和形容詞的兼類,如“熱鬧”,既可表場景,又可表動作。由此可知,現代漢語中名詞、動詞、形容詞的兼類情況比其他詞要突出,很容易使人產生誤解,誤將名詞歸為動詞或形容詞,或誤將動詞歸為名詞或形容詞等,都是詞性誤用的表現。因此,這一節的詞性誤用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名詞誤用

名詞誤用即名詞誤用為動詞、形容詞。這裡必須要注意動詞、形容詞與名詞之間的區別,前者可受副詞“不”等的修飾,如“不走”“不漂亮”“不好”,不能說“不衣服”“不電視”;前者後面可以加助詞“了”“著”等,如“跑了”“好了”“笑著”,不能說“電腦了”“漢字著”;前者可以作句子的謂語,如“他說”“我幸福”,不能說“他興趣”“我語言”。除了一些特殊的語言現象,如名詞在“今天晴天”這類名詞謂語句中作謂語,在“很男人”“很潮流”這些網絡語言中受副詞的修飾外,大多數名詞還是得遵循基本的語法原則,否則就是誤用。


2.動詞誤用


動詞誤用為名詞

名詞和動詞還有一個主要的區別就是名詞能作賓語,動詞常不能用作賓語,如“今天是星期天”,不能說“今天是玩”;表示數量時,數量詞一般作名詞的定語,即“數量詞+名詞”結構,如“一張桌子”“一次聚會”,不說“兩回玩”“幾次打架”,數量詞一般作動詞的補語,即“動詞+數量詞”結構,如“說了三次”“笑了幾回”,不說“生物三兩”“天空三天”。如果違反上述原則,就是動詞誤用為名詞。


動詞誤用為形容詞

動詞和形容詞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否帶賓語和受程度副詞“很、非常、十分、最”等的修飾,形容詞可以受程度副詞修飾且不帶賓語,如“很漂亮”“非常快樂”,不能說“很游泳”“非常看”;動詞可以帶賓語且不受程度副詞修飾,如“打太極拳”“玩遊戲”等。另有觀點:“動詞作狀語不如形容詞普遍,而且一般是不及物動詞”,如“匍匐前進”。如果讓動詞受程度副詞的修飾,就是動詞誤用為形容詞。


不及物動詞誤用為及物動詞

動詞分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兩類,二者的區別在於能不能帶賓語。及物動詞,又叫“他動詞”“外動詞”,後面必須跟賓語如受事賓語、與事賓語來表示完整的意義,如“吃飯”“穿衣”,“飯”“衣”是“吃”“穿”的對象,為受事,“住兩天”“進醫院”中“兩天”“醫院”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是與事;不及物動詞,又叫“自動詞”“內動詞”,本身意義完整且無須再帶賓語或者只可帶施事賓語,如“飄”“走人”等,不及物動詞帶賓語時不能單用,必須藉助“著、了、過”或者表示趨向的動詞構成存現句,如“走過去了一個人”“飄著很多氣球”,“人”“氣球”都是施事。


常見的不及物動詞有“咳嗽、旅遊、流浪、失敗、出發、來、完蛋、微笑、打獵”等,在“被”字句和“把”字句中,動詞都是及物動詞,“所字結構”和“可字結構”中,“所”和“可”後面一般都要求跟及物動詞。如果在上述四類結構中,動詞為不及物動詞,就犯了將不及物動詞誤用為及物動詞的錯誤。


3.形容詞誤用


形容詞誤用為名詞

名詞和形容詞都可作定語,但名詞還可以作賓語,可以受數量詞的修飾,這些都是形容詞不具備的功能,如“兩次驕傲”“一股藍”“叫天真”等,“驕傲”“藍”“天真”是形容詞,既不受數量詞的修飾,也不能作賓語。


形容詞誤用為動詞

形容詞和動詞都屬於謂詞,上文我們已經分析過二者的區別。另外,動詞受介詞結構的修飾,如“在房子裡住著”“為了家人活著”,形容詞不具備這樣的語法功能,但是有的形容詞可以帶賓語,如“端正”“寬大”“活躍”,性質形容詞和部分表不定數量的形容詞可以帶賓語,但有一定的規律,不能盲目對待。


數量詞誤用


1.數詞誤用

“二”和“兩”誤用 “二”和“兩”的混用是一直存在的問題。一般情況下,“二”可以表序數,用於個數、分數,如“第二”“百分之二”,“兩”只用於數詞,如“兩個”“兩百”;“兩”可以表示概數或為數不多,如“說兩句”“兩下子”,“二”則不能;“二”“兩”都可用在表示度量衡的量詞前邊,如“二尺布”“兩尺布”。若不遵循上述條件,則“二”和“兩”混用。“兩”和“倆”誤用 “倆”指兩個,後不能再跟量詞“個”,“兩”後跟名詞時,必須加量詞。


經過2年多的努力,“現在,他們能彈奏十幾首歌,成形了。”(引自《學生作文語病淺析》)

刊誤:“2”應改為“兩”。


晚餐一般夫婦兩人都是稀飯,外加鹽筍、芝麻醬,飯後就是散步聊天。(引自《學生作文語病淺析》)

刊誤:“兩”應改為“倆”,將“人”刪去。


2.分數、倍數誤用

用分數、倍數時,是在和原數作比較。數量增加時,可以用分數,也可用倍數,“增加了”指差額,即增加的數量,“增加到”指增加後總數。數量減少時,只能用分數,不能用倍數,“減少了”指差額,即減少的數量,“減少到”指減少後的剩餘數。在數量減少時用倍數或用“增加到”“減少了”等弄錯數量,都屬於分數、倍數誤用。


這把梳子,原來售價60元,現在20元,價格降低了3倍。(引自《病句例析》)

刊誤:“降低了 3 倍”說法錯誤,應改為“價格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水泥廠原來每天生產水泥五千包,現在平均每天生產七千五百包,產量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引自《病句例析》)

刊誤:“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中“提高到”包括底數,應是“提高到百分之一百五十”“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3.量詞誤用

量詞分為物量詞和動量詞。物量詞表示人和事物的計算單位,如“個、條、對、尺”等,動量詞表示動作的次數和發生的時間總量,如“次、天、場、分鐘”等,量詞與數詞組成數量短語,一起作定語、狀語或補語,如“三個蘋果”“一腳踢開”“戳了一下”。量詞誤用,主要表現為量詞與後面的名詞不搭配。


17日上午,在永川見到熊雪時,他正在為即將召開的市兩會準備一份建議。(引自《病句例析》)

祈願,願我能收穫這間儋州蝸居圖,願我們有這個緣分。(引自《病句例析》)

刊誤:“份”“間”不能與“建議”“圖”搭配,應改為“個”“幅”。


代詞誤用


代詞指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詞,分為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三類。被代詞替代的詞為“前詞”,使用代詞,要處理好和前詞的關係。代詞誤用即人稱代詞誤用、指示代詞誤用和疑問代詞誤用。


1.人稱代詞誤用

人稱代詞有“你、我、他、他們、我們”等,可以作主語、定語、賓語,不能作謂語,不能受副詞修飾。使用人稱代詞時,要注意前後代詞之間的統一,前詞必須出現,代詞指代的對象也必須明確,如果違反了上述條件,就會產生人稱代詞誤用的現象。


她自嘲我只是個沒有原則只有心情的非專業選手,不論珍貴的“甜心”還是常見的滿天星。(引自《病句例析》)

刊誤:“自嘲”已含有“自己”的意思,應將“我”刪去。


2.人稱代詞與前詞關係不正常

使用人稱代詞時,必須要有前詞,二者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人稱代詞與前詞的關係不正常,主要分為三點:有人稱代詞,無前詞;一個代詞多個前詞;代詞與前詞脫節。


大家都聊得很開心,只有她獨自一人坐在那裡,悶悶不樂的。(引自《高分作文選刊》)

刊誤:“她”不知所指,文中沒有前詞,指代對象不明確。


導師把這個課題交給了小李,他.對這件事情很重視。(引自《高分作文選刊》)

刊誤:“他”前有“導師”和“小李”兩個前詞,“他”究竟指誰,作者並沒有明確交代。


你為了自己,為了我的母親,寧肯自己吃苦受累,叫我怎麼感謝你呢?(引自《高分作文選刊》)

刊誤:“自己”的用法主要是復指主語,當主語不是第一人稱,但要表示第一人稱時,應將“自己”改為“我”。此句的意思是說話者向對方表達謝意,例句中的“自己”應改為“我”。


3.人稱代詞單複數混用

前詞與人稱代詞的單複數必須保持一致,不能該用單數的地方用了複數,該用複數的地方用了單數。


泰山、黃山和武夷山,它不僅以風景秀麗著稱,而且還是歷史悠久的名山。(引自《修改病句400例》)

刊誤:“它”應改為“它們”。


4.指示代詞誤用

指示代詞有替代和指稱的作用,主要有“這、那、這麼、那麼、這麼樣、那麼樣”等。“這”表近指,“那”表遠指,使用時要注意近指和遠指、“那”和“哪”的區分。近指、遠指不分 遠指、近指以說話者所在地為依據,如果在時間和空間上距離說話者較近,用近指“這裡、這樣、這種”等,反之,則用遠指“那裡、那樣、那種”等。


秋雨,你把自己無私的奉獻給我們,你那樣美好的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引自《高分作文選刊》)

刊誤:“品質”是近指,作者是在秋雨時節描寫秋雨,應將遠指“那樣”改為近指“這種”。另外,將“奉獻”前的“的”改為“地”。


5.疑問代詞誤用

疑問代詞主要有“誰、哪、什麼、怎麼、怎麼樣”等,疑問代詞在詢問人、事物的性質、性狀、種類等方面有專門的分工,不可一概而論。


陳阿姨的老家在永川,不管是回老家還出門旅遊,都把狗狗帶到哪裡。(引自《高分作文選刊》)

你的身體現在什麼樣了?(引自《語病300例》)

刊誤:“哪裡”詢問地點,句中表示狗狗和主人形影不離,應改為“身邊”。“什麼”表示事物的性狀,這裡詢問程度,應將“什麼”改為“怎麼”。


虛詞誤用


副詞誤用·連詞誤用·助詞誤用·介詞誤用·語氣詞誤用


副詞誤用


副詞是現代漢語中唯一一種用法很單一的詞類,只能作狀語,修飾、限制動詞、形容詞性詞組,表示程度、範圍、時間等。副詞主要分為四類:範圍副詞“都、也、光”等,程度副詞“很、非常、十分”等,時間副詞“剛剛、馬上、已經”等,以及否定副詞“不”,副詞一般不能單說。副詞使用錯誤會影響句子的正確理解,具體情況大致分為四類,即副詞詞性誤用、副詞混用、副詞濫用、副詞欠缺。


1.副詞詞性誤用

主要表現為副詞誤用為形容詞。副詞和形容詞的區別:首先,詞類不同,形容詞是實詞,副詞是虛詞;其次,形容詞可作多種句子成分,不僅作狀語,還可以作謂語、定語、補語,副詞只能作狀語;最後,形容詞可以單說,但是副詞一般不能單說。如果不顧二者之間的區別,就會將副詞誤用為形容詞。


做研究應保持嚴謹的態度,哪怕是略微的毛病也不應錯過。(摘選自學生作文)

刊誤:“毛病”是名詞,前面的定語應是名詞性或形容詞性詞語。“略微”是副詞,不是形容詞,不能作定語,應改為形容詞“細小”。


2.副詞混用

“畢竟”和“究竟”“畢竟”用於含有評價意義的陳述句,如“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能要求太高。”“究竟”多用於疑問句,表示進一步追究,如“究竟什麼時候能結束?”

“都”和“也”“都” 和“也” 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替換,“也”多用於否定句,如“什麼也不好”,肯定句中不常用,“都”既可用於肯定句,也可用於否定句;“也”可表示委婉語氣,如“寫得倒也不錯”,“都”不行;

“就”和“便” 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在一些用法上有專門的分工,“就”強調數量的多寡,如“一干就是一天”“就講了一會”;“就”可表態度,如“說就說吧”,表示容忍或無所謂,“就這樣吧”中“就”表示同意;“就”可將範圍確定得很小,如“就這麼幾隻”;“就”可表示動作在很短時間內發生,如“這就走”;這些都是“便”不具備的條件。

“正”和“正在”二者都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正在持續,但是“正”不能單獨跟雙音節動詞,如“正商量”不成立,“正在”可以,如“正在商量”成立。


3.副詞濫用

不該用副詞時使用副詞或只需用一個副詞時卻出現幾個副詞連用的情況都為副詞濫用,如“大約……左右”“剛剛恰好”“稍微不”“已經又”等,“雪亮”“筆直”“綠油油”等程度形容詞,前面不能再用副詞修飾,“更雪亮”“非常綠油油”表達錯誤。


4.副詞欠缺

副詞並不是句子的必要成分,可以不出現在句子中,但若要對動作的狀態或方式進行描述,狀中結構中中心語除了謂詞性詞組外,副詞也可以充當。


三月下旬以後,太陽位置北移。(引自《病句評改》)

刊誤:根據常識,太陽的位置不可能一下子北移,中間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在“北移”前加狀語“逐漸”,表示動作緩慢而有次序地進行。


歌固然很好,聽起來讓人黯然神傷。(摘選自學生作文)

刊誤:句子前後語意轉折,應在“讓”前補出副詞“卻”。


連詞誤用


連詞,起連接作用的詞,連接詞、短語、分句、句子等,表示選擇、並列、因果、遞進、轉折等關係,常用的連詞有“和、跟、或者、如果、因為”等。現代漢語中連詞和關聯詞聯繫密切,但並不等同。關聯詞不屬於現代漢語的詞類,沒有實際意義,不能單獨成句,主要的功能是連接詞和詞、詞和詞組、句子和句子。關聯詞可以是連詞,也可以是副詞、介詞、短語等,但並不是所有的連詞、副詞、短語都是關聯詞,只有那些能夠用在分句之中並且起連接作用的連詞、副詞、短語才是關聯詞,如“雖然……但是”“都……也”“一方面……另一方面”。

由此可知連詞和關聯詞之間是交叉的關係,在分析連詞誤用的時候,可能會和關聯詞誤用有重合之處。以前的研究,有些只關注連詞誤用,有些只關注關聯詞誤用,也有些二者都關注,難免有重合之處。因此,怎樣明確地劃分二者之間的界限,需繼續探索。


1.連詞錯用

有些詞,既是連詞,又是介詞,如“和、跟、同、與”,“用作介詞時,口語中常用‘跟’,書面語中現在傾向於用‘同’。用作連詞時,一般傾向於用‘和’,較少用‘跟’,用‘同’則更少。‘與’用在書面語中,尤其多用在書名、標題中”。在使用時要明確這些詞的分工,如果不加區別隨意運用,則會造成連詞錯用。


通過報警人語氣,和電話那頭傳進來的聲音,接警員初步判斷是對方在吵架。(引自鳳凰網頭條)

對兒童生長遲緩的原因與營養不良與消化道發育的關係、兒童食物過敏等有深入研究。(引自鳳凰網)

刊誤:“和”應改為“以及”。“和”“及”“以及”都是表並列的連詞,但是“以及”前面可以有停頓,而“和”“及”則無。“與”應改為“和”,以避免和第二個“與”重複。


2.連詞濫用

即不該使用某個連詞或某組連詞的地方用了連詞。


從臺北出發之前,爺爺把腿摔傷了,只有婆婆到香港,和我爸爸、媽媽和大哥見了一面。(引自網絡)

刊誤:第二個“和”應該換成“、”,另外,第一個“和”前不能有停頓,應改為“與”。


3.缺少必要的連詞

該用連詞的地方沒有用,使得詞與詞、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係不明確。


老曹說,他在巡展的 10個樓盤都登了記,隨時掌握這些樓盤的優惠資訊。(引自新浪房產新聞)

刊誤:應在“隨時”前補出“以便”。


助詞誤用


助詞,起輔助作用,主要粘附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表示結構關係或動態等語法意義,助詞有結構助詞、時態助詞、比況助詞和其他助詞四類。助詞誤用,主要指結構助詞和時態助詞的誤用。


1.結構助詞誤用

結構助詞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語之間的關係,書面語中,定中關係用“的”,狀中關係用“地”,中補關係用“得”。結構助詞誤用即“的、地、得”的混用、濫用和少用。


“的、地、得”混用(以下語病引自《經典語病300例》)


那麼,春節應該怎樣健康的過?來聽聽醫生的建議吧。

刊誤:“健康”表示過的方式,與“過”構成狀中關係,“的”應改為“地”。


望著這綿綿不斷地雨,思緒也像雨水一樣融入了茫茫的天地間。

刊誤:“綿綿不斷”作“雨”的定語,應將“地”改為“的”。


漫步在雨中,勞累了一整天的心也被這秋雨給逗樂起來,不由放鬆了心情,就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

刊誤:“更好”是“做”的結果,二者為中補關係,應將“的”改為“得”。


“的”和定語緊密相連。定中關係中如果定語是表示領屬性的人稱代詞,中心語是表示親屬稱謂的名詞,一般不用“的”,如“你爸爸”“我姐”;如果中心語是一般名詞,單說時要用“的”,如“你的書包”“我的咖啡”,若這種結構用在句子中,可不用“的”,如果用“的”,則為濫用。


此次活動首先給老人們帶來了70床的.被子、眼藥及5個白內障老人的手術費用(約3萬元),這些都是前幾天眼科的95名醫護人員自願捐贈的。

拋棄個人的內心感受而去反映時代,就如同弄瞎自己的雙眼再去描述眼前的美景,即便技巧再高、手法再新,也不過是在變著花樣地.重複已有的俗套而已。


刊誤:數量詞作定語表示計量關係時,不用“的”,但是表示中心語的屬性時,如“十幾歲的孩子”,要用“的”。“地”可用可不用。


如果附加成分為雙音節詞,則與中心語之間需要加入相應的結構助詞。


對於我來說,沒有火鍋的日子真是特別難熬,希望今年能有機會在異國他鄉吃上一頓地道重慶火鍋。

但景區之間尚未開通旅遊公交,必須到城區中轉,來永散客不能方便、快捷到達各景區。

大家相處很融洽,而且整個備戰都是圍繞著衝超來的。

刊誤:“地道”“方便”“快捷”“相處”是雙音節詞,與中心語之間需要加入相應的助詞。“地道”後加“的”,“快捷”後加“地”,“融洽”表示“相處”的程度,在“相處”之後應加“得”


2.時態助詞誤用

現代漢語的時態助詞主要有“著、了、過”,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後,“著”表示動作或狀態正在進行或持續,“了”表示動作或狀態已經完成,“過”表示曾經發生過這樣的動作或有過這樣的性狀。如果動作或狀態還在持續但用了“了”或“過”,或動作或狀態已經完成但用了“過”或“著”,這些都屬於時態助詞的誤用。


作為966966土特產中的明星產品,和田玉棗的配送一直都保持了火爆勢頭。(引自搜狐新聞)

而今年,石鍵很明白,國博中心還會有著更多的改變。(引自鳳凰頭條)

刊誤:“一直”“保持”說明動作或狀態正在持續,應將“了”改為“著”。“會”表將來,實際上還未成為事實,應將“著”刪去。


介詞誤用


由古漢語動詞轉化而來,起標記作用,如“自、從、向、對、在、對於”。介詞主要依附在實詞或短語前面組成“介賓結構”,從時間、處所、方式、原因、施事等方面修飾、補充謂詞性詞語,常作狀語。


1.錯用介詞

即該用此介詞時而用了彼介詞或該用其他詞時卻用了介詞。


他一邊哭,還一邊急切地想給親人進行交流,但因為氣管插管,無法說話。(引自新浪新聞)

但觀致重慶致臻店的負責人在接受重慶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全新的國際品牌,觀致汽車的市場前景值得期許,對收回建店成本並盈利他信心十足。(引自新浪汽車)

刊誤:介詞“給”應改為“跟”,“跟……進行……”搭配合理。“對”用在此不合適,表示從某事、某物的角度來看時需用“對……來說”,應將“對”改為“在”,並在“盈利”後面加“方面”。


2.濫用介詞

即不該用介詞時用了介詞。


今年上半年,在南京湖南路上一家書店的書籍頻頻失蹤。(引自荊楚網新聞頭條)

刊誤:濫用介詞往往會淹沒主語,造成主語殘缺,與“主語殘缺”中的“句首濫用介詞,淹沒主語”一類重合。例句中的“在”應刪去。


3.缺少介詞

該用介詞時沒有用介詞,影響句子結構的完整和意思的明確。


李傑指出,中國航母編隊從此將在更復雜的南海執行科研、訓練任務,應對海洋環境與周邊安全環境的雙重挑戰。(引自鳳凰軍事新聞)

這些看似無厘頭的對話,但杜慧穎瞬間就意外加各種感動“擊中”,眼淚刷刷地往下掉,一下子哭著蹲在地上。(引自搜狐教育新聞)

刊誤:“應對”前應補出介詞“以”,表明前文所講是後文得以實現的條件。主人公不能自己“擊中”,應是“被擊中”,所以應在“意外”前加“被”。


語氣詞誤用


常用的語氣詞有“啊、呢、吧、嗎、啦、著呢”等,主要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某種特定的語氣。語氣詞可以使語言的表達更豐富,但如果使用不當,則會造成理解錯誤。


你到底是去吧,還是不去吧?(摘引自學生作文)

有了這麼強大的力量,還害怕戰勝不了什麼困難呢?(摘引自學生作文)

刊誤:“吧”表猜度或商量的口氣,是選擇疑問句,應用“呢”。“呢”和“嗎”都表示疑問,但選擇疑問句中多用“呢”,特殊疑問句中多用“嗎”,“呢”應改為“嗎”。


語氣詞誤用,有的著作中並無此類,一方面可能是沒有關注到這類語病現象,另一方面可能是將“語氣詞”歸到了“助詞”一類中作“語氣助詞”,所以有的著作在“助詞誤用”中有“語氣助詞誤用”一類。


用詞不規範


生造詞·自造縮略詞·割裂雙音詞·誤用成語


語言中通過隨意拼湊詞語而造成的表意不明、不為人們理解的詞。生造詞和仿詞不同,仿詞是為了表達的需要,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模仿已有的詞語使語言更加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如“日前,‘周杰倫御用寫手’方文山在做客網站時,表示自己有嚴重的‘字戀’傾向!”中的“字戀”仿造“自戀”而成,突出了兩者之間的矛盾。仿詞一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就不能生存,生造詞不同,沒有具體語境的要求。


生造詞


1.單音詞+單音詞

這兩個單音詞必須同義。“談講”由同義的“談”和“講”拼湊而成,“望瞧”由“望”和“瞧”組成,還有“愉樂”“歡悅”等。


2.雙音詞+雙音詞

從兩個意義相同或相近的雙音詞中各選一個語素組合而成,這是生造詞構詞的主要方式,如“狡奸”“體惦”“憎憤”“抗鬥”“焦愁”“勸攔”“感佩”等,前後兩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


3.成語/詞組—雙音詞

將成語或詞組隨意壓縮成一個雙音詞,如“培教”“融貫”分別由“培養和教育”和“融會貫通”的壓縮而成。


4.隨意顛倒雙音節詞素

將已存在的雙音節詞的前後順序顛倒過來,“述敘”“述闡”“路道”“刻雕”“行施”“涉跋”等。


5.直接生造

對現代漢語中已經存在此意思的詞不管不顧,直接生造另一個詞,如“重氣”和“粗氣”同義,“普蓋”和“覆蓋”同義。


自造縮略詞


縮略詞,處於表達經濟原則的需要,在語言中經過壓縮和省略、具有使用頻率高和凝固程度大兩個特點、即使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也不影響意義穩定性的詞,如“家電”“高校”“六畜”“軍委”“研院”“置辦”等。縮略詞可以使表達更加簡潔明快,隨著時代的發展,漢語中的縮略詞越來越多,如果使用不規範,造成理解的困難,就會犯自造縮略詞的錯誤,如“西大”,是指“西北大學”,還是指“西南大學”?不同的人理解不同。


割裂雙音詞

現代漢語中存在大量的雙音節詞,除離合詞外,一般情況下這些雙音節詞中間不能插入其他成分。離合詞,指“漢語裡有一種 AB 組合,中間可插進別的成分,A 與 B 可離可合,是為‘離合詞’”②,如“鞠躬、洗澡、打架、跳舞、離婚、畢業、見面、上當”等,這些詞中間插入其他成分後依然成立,如“跳了舞”“打個架”“上一次當”等。不過,離合詞數量畢竟有限,不是離合詞的那些詞中間就不應插入其他成分,否則會破壞詞語結構的穩固性,如“害羞”“起床”“胡鬧”“秒殺”等,中間都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誤用成語

成語,熟語的一種,在漢語中大量存在,具有意義的整體性、結構的凝固性和風格的典雅性三個特點。成語多用於書面語,正確地使用成語,可以使語言表達形象生動、含義深刻,若是運用得不恰當,就會造成成語的誤用。成語誤用主要分為成語使用不當和濫用成語兩類。


1.成語使用不當

成語使用得是否恰當,需要從詞義、使用範圍、適用對象、褒貶、句法功能、書寫規範六方面驗證,如果這六方面都正確,成語就使用恰當,反之,則成語使用不當。成語使用不當主要分以下幾類:


成語意思理解錯誤

有些成語的意思可以從字面得知,如“火急火燎”,形容心情非常急迫,“危言聳聽”,指故意誇大事實說話使人害怕或震驚;有些成語的意思通過字面無法得知,或者說在字面意思之外還有比喻義,如“不足為訓”指不值得作為準則,與教訓無關,“短小精悍”,不僅用於人,也用來形容文章或發言簡短有力,“拾人牙慧”比喻為沿襲別人的語言或文字,“噤若寒蟬”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成語使用非常頻繁,而且由於其自身的情況較為複雜,因此有關成語使用不當的現象也比較常見。“差強人意”被誤用為差一點點就可以,實際指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畫龍點睛”誤用為多此一舉,實際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在關鍵處能突出重點,使內容深刻、有蘊意;“侃侃而談”誤用為聊天,實際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等等。


成語範圍、適用對象、褒貶不當

(1) 使用範圍不當

成語有明確的使用範圍,不能胡亂使用,如“美輪美奐”誤用來形容一切事物,實際只能形容新屋高大美觀,也可形容裝飾、佈置等美好漂亮;“汗牛充棟”只能形容藏書很多,不可用於其他事物;“無所不至”指沒有達不到的地方,也指什麼壞事都幹了,但是不能用於關心。


(2) 適用對象不當

成語有特定的適用對象,不能用錯,如“鼎力相助”誤用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實際只能用於對方或他人;“拋磚引玉”為自謙之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對方或第三方;“耳提面命”只能用於長輩對下輩,不能用於同輩之間;“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之間,不能用於其他人。


(3) 褒貶不當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感情色彩,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其感情色彩,否則,就會出現誤用的情況。褒貶誤用分為兩方面,一為褒義誤用為貶義,如“胸無城府”本指人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說一致,比喻心胸坦蕩,沒有心機,誤用為沒有主見;“屢試不爽”指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誤用為多次試驗都沒有成功;“名噪一時”指某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常被用為貶義。二為貶義誤用為褒義,如“好為人師”指喜歡以教育者自居,不謙虛,誤用為喜歡教育行業;“改頭換面”指只改形式,不變內容,誤用為徹底改變;“彈冠相慶”指一人當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開始慶賀將有官可做,為貶義,誤用為褒義的相互慶賀。


成語句法功能錯誤

成語同詞一樣,有名詞性的、也有謂詞性的,成語可以作句子的多種成分,如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不同類型的成語有不同的造句功能,根據成語的特點和造句功能,大致將成語分為三類:名詞類成語、動詞類成語和形容詞類成語,名詞類成語如“自知之明”“仁人志士”“清規戒律”“天上人間”“國色天香”等,一般作主語、賓語;動詞類成語如“逍遙法外”“墨守成規”“翩翩起舞”“昂首闊步”“爭先恐後”等,一般作謂語;形容詞類成語如“水洩不通”“傾國傾城”“忠厚老實”“酣暢淋漓”“十全十美”等,一般作謂語、定語和補語。這幾類成語之間不能誤用,反之,會造成語句法功能的錯誤。


隨意改變成語的字眼

成語的結構穩固,除了修辭上的需要,在某些特定的語境中改變成語的字眼,以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之外,一般情況下成語的字眼是不能隨意改變的,否則,就是成語誤用。服裝店將“依依不捨”改為“衣衣不捨”,天友酸奶將“有滋有味”改為“友滋友味”,商店將“有備無患”改為“有杯無患”,酒家將“久負盛名”改為“酒負盛名”,自行車店將“其樂融融”改為“騎樂融融”,其他如“無鞋可擊”“錢程無量”“無胃不至”“飲以為榮”等,都是隨意改變成語字眼的結果。大量的成語被改動,不利於中小學生的學習,應適可而止。


2.濫用成語

成語可以增加語言的表達效果,但不必處處使用成語,在不該用成語時就可以不用,否則,會造成成語的濫用。一般而言,廣告濫用成語最多,其次就是中小學生的作文。


場邊的人如潮水般湧入場內,歡呼聲震耳欲聾,人們把黑方中鋒高高抬起。(摘選自學生作文)

刊誤:作者在寫校內班級之間的籃球比賽,一個班級人數有限,歡呼聲再高,也不可能達到“震耳欲聾”的地步。本句成語“震耳欲聾”濫用,誇大事實,應改為“此起彼伏”。


秋風一吹,落英繽紛,滿地的落葉也是一種美的境界。(摘選自學生作文)

刊誤:“落英繽紛”形容落花紛飛時的美麗情景,北方的秋天並沒有花開,何來落英?本句成語“落英繽紛”濫用,不合事實,可改為“樹葉飛舞”。


高中語文 | 2019高考全國卷[語用]新考點梳理,超全總結(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