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劉備

《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先主就是劉備,臨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後來的街亭之敗,證明劉備看人的眼光真是準,真心佩服啊!這評價關鍵是”言過其實“這四個字,根據漢語詞典的解釋,“言過其實”的含義是: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其同義詞有:誇誇其談.誇大其詞。簡單說就是“不靠譜”。

一個人如果給老闆或領導或朋友,認為是言過其實.不靠譜,那這人可能以後的人生髮展會很有限。我們來分析一下馬謖,為什麼會言過其實,我們要怎麼做才不犯馬謖的錯,要怎麼做才不會被人認為是言過其實。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劉備臨終對諸葛亮說的話(電視劇三國演義)

首先肯定一點,馬謖是有一定能力和工作經驗的。但是為什麼還被劉備評價言過其實呢?我們舉個例子,一個人如果能拿起200斤的東西(我們普通人做不到吧),我們會評價他力氣很大。但這人如果平時的說話,讓人感覺他好像能拿300斤甚至400斤的東西,這就是言過其實了,不靠譜了。

為什麼馬謖是有一定能力和工作經驗的?

《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馬謖)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深加器異。

這段話意思是:馬謖跟從劉備他們入蜀,入蜀是攻打劉璋。劉璋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益州牧,劉備集團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奪下劉璋的地盤。入蜀這場戰爭在三國演義裡好像打得很容易,但在歷史上是打得很艱苦的,馬謖在劉備身邊參與經歷了這場戰爭,肯定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來,馬謖又當了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這兩個官可是一方大員。特別是越雋太守,這地區老是發生叛亂,可馬謖在越雋當太守幹得還不錯,得到的評價是才器過人。這就是說明他有一定能力的,三十多歲當了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還評價不錯,這就比我們絕大部分人厲害多了吧!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馬謖(電視劇三國演義)

《資治通鑑·卷七十》:漢諸葛亮率眾討雍闓等,參軍馬謖送之數十里。亮曰:“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謖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言。

上面這段歷史記載,解說一下:公元225年,南中地區發生叛亂,帶頭叛亂的是雍闓.孟獲,諸葛亮率軍討伐平亂,馬謖送行數十里。諸葛亮說:“雖然我們大家共同謀劃了此事多年,現在請你再次提出良好的規劃。”馬謖說:“南中地區地形險要和路途遙遠,叛亂不服已經很久了。即使我們今天將其擊潰,明天他們又反叛了。當前您正準備集中全國的力量北伐,以對付強賊(指魏國),南中地區的叛匪們知道國家內部空虛,那他們會更快地反叛。如果將他們全部殺了以絕後患,既不是仁者所為,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辦到。用兵作戰的原則,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希望您能讓他們真心歸服。”諸葛亮便採納了馬謖的建議。 後來,諸葛亮斬殺雍闓,並依照馬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使南中地區的人心歸服,因而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 。這裡可看出馬謖的戰略謀劃能力是不錯的,連諸葛亮還要跟他商量戰略。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電視劇三國)

但為什麼劉備看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呢?關鍵在於馬謖平時“好論軍計”。劉備是打了半輩子仗的,連曹操都說他是英雄的人,實戰經驗絕對是豐富。劉備從最初拼搏到成為一方諸侯,不是靠高談闊論,而是鐵血中拼出來的。無論是在袁紹那裡.劉表那裡,還是後來和孫權在赤壁同盟對付曹操,劉備都是被安排在對抗曹操的第一線,這就是大家對劉備打仗厲害的公論。

馬謖好論軍計,評論的軍計肯定是有一些讓劉備認為是不靠譜的。理論和實踐是不同的,說得好不一定做得好啊。而馬謖還“好論”,老是說,喜歡說。

劉備看出的不是馬謖的內政能力不行,而是軍事能力不行。劉備集團有不少能征善戰之將,馬謖有機會參與的軍事實踐是有限的。而這樣一個人,卻每天在大家面前高談闊論,這說明這人不是一個務實嚴謹的人,那這種人又怎麼能委以重任呢!難怪給劉備評價“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少說話,多幹實事”,是大有道理的啊!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劉備(電視劇三國演義)

街亭之戰的失敗,證實了劉備對馬謖的評價是正確的。

《三國志·馬良傳》:“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馬)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蜀漢第一次北伐進軍圖,可看到雙方各部隊的部署

三國志記載了,諸葛亮率領大軍向祁山出發,開始了蜀漢第一次北伐。當時有多年豐富戰場經驗的老將吳壹.魏廷等人,參與議論的官員都說應該以這些老將為先鋒,而諸葛亮不聽眾人意見而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一支人數很多的部隊前行。馬謖軍與魏國張郃軍在街亭這地方大戰,被張郃軍打敗,士兵都跑散了。

一.馬謖的才能和膽識不足以獨擋一面

《資治通鑑·卷七十一》: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張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

《三國志·張郃傳》:“加(張)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諸葛)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三國志·王平傳》:“(馬)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王)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

舉措煩擾,舉措指舉動.行為,煩擾指雜亂.紛擾,馬謖的舉動行為都雜亂了,這就是沒膽識的表現。有些人平時誇誇其談.給別人感覺很厲害的樣子,但真正到了緊急關頭的壓力很大的時候,這人就頭腦一片空白,把事情辦得一塌糊塗,這就是沒膽識的人,緊急的時候會誤事的。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街亭

從《張郃傳》明顯可以看出,街亭這個地方,是有城郭可以據守的,馬謖不佔據城池,反而將部隊帶到山上去紮營。

雖然這個佔據險要地形的方式,確實符合兵法,但是馬謖在捨棄城防的同時,還捨棄了堪稱人類命脈的水源,這樣做法無異於自掘墳墓。王平在發現馬謖在佈局上的弱點後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卻沒有聽取王平的意見。

張郃,是戰場經驗豐富的名將,看到馬謖在街亭這樣戰場佈局,就將馬謖軍的水源切斷,進而輕鬆將馬謖擊敗。這就是馬謖實際能力不足以獨擋一面的表現了。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王平勸諫馬謖(電視劇三國演義)

二.馬謖自做主張,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也就是違抗軍令。

《三國志·諸葛亮傳》:“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諸葛)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

古代“軍令如山”,現代有“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古往今來作為軍人,無條件服從上級命令是非常嚴肅而且重要的事。

馬謖奉命駐守街亭,竟然敢自做主張違抗諸葛亮的戰場部署(謖違亮節度),這樣的行為就是違抗軍令了,無論古今都是很嚴重的罪了。能力不夠而不知,自以為是,可能馬謖覺得諸葛亮還不如他,所以不聽諸葛亮的戰場部署,也更別說能接受王平的勸諫了。不靠譜之人,往往自以為是的高估了自己,害人也害己。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三.沒有為將的擔當和責任心。

《三國志·馬良傳》:“而(諸葛)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三國志·趙雲傳》:“(諸葛)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

《三國志·王平傳》:“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

馬謖軍被打敗後,人數很多的部隊卻都“眾盡星散”(見王平傳),“士卒離散”(見馬良傳),更離譜的是作為將軍的馬謖和其他士兵各顧各逃跑了。(見趙雲傳: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這就是馬謖沒有作為將軍的擔當和責任心了。

這次北伐的另一支部隊,在箕谷那裡同樣被魏國擊敗的趙雲軍,則是在戰敗之後迅速聚攏敗兵,慢慢撤軍,及時避免了更大的戰敗損失。(見趙雲傳: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 同樣在街亭戰場,馬謖丟下部隊自己逃跑了,只有王平率領的那一千人,沒有亂,擂鼓設置疑兵,讓張郃懷疑還有伏兵,不敢追殺,然後王平以這一千人為主心骨,慢慢收攏聚合逃跑的各營士兵,率領將士回來了。(見王平傳)

注:馬謖戰敗逃亡見 (《三國志·向郎傳》:“(向)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街亭大戰(電視劇三國演義)

王平和趙雲展現出了主將作為一支部隊的主心骨,一個靠譜的主將是多麼的重要,與馬謖孤身逃亡導致士卒離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馬謖根本就不具備為將者該有的戰場素質(獨擋一面的能力和膽識 ),更沒有為將的擔當和責任心(戰敗了竟然自己逃跑了,沒有把敗兵聚攏起來並率領敗兵一起回來),他就是一個膽小懦弱、貪生怕死只會吹牛皮的不靠譜之人。

諸葛亮回軍後,將馬謖處斬。(見《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戮謖以謝眾)。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街亭戰敗,諸葛亮在責問馬謖(電視劇三國演義)

在永安託孤的時候,劉備就告誡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可惜諸葛亮沒有聽從。街亭一戰,馬謖剛愎自用,慘敗於張郃之手,致使蜀漢第一次北伐中原功敗垂成,真是可惜。回頭再看劉備的神奇論斷“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馬謖有才能,根據他的生平經歷,他的才能是在大局觀.在運籌帷幄的戰略規劃和地方治理上,但不能作為將軍,違抗軍令.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領兵打仗這種刀口舔血的事情,顯然不適合這樣一個視戰爭如兒戲的浮誇之徒,沒有為將擔當的不靠譜之人。而馬謖本人也沒有自知之明,沒有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接受了自己無法勝任的任務街亭之戰,沒有自知之明而就剛愎自用,不接受王平的正確意見,最終害了集體也害死了自己。

從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古鑑今.學學為人處事

馬謖流淚(電視劇三國演義)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還是要“多幹實事,少說話”,不是自己專業的不懂的話儘量少說,實事求是的說話,免得被其他人認為是誇誇其談,留下不好印象。再則,人貴有自知之明,清醒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專長,能力有多少,做事別做超出自己能力太多的事,別接受自己無法勝任的任務或事情。因為超出自己能力的任務,很大可能是做不好的,多次這樣,就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如果造成嚴重後果,可能還會害人害己。反之,做自己能勝任的事,很大幾率能把事做好,經常這樣,慢慢就能給大家或上級覺得你是靠譜的。各位覺得呢?


~~~~~~~~~~~~~~~~~~~~~~~~~~~~~~~~~~~~~~

喜歡的請點個贊,謝謝!歡迎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