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刘备

《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先主就是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后来的街亭之败,证明刘备看人的眼光真是准,真心佩服啊!这评价关键是”言过其实“这四个字,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言过其实”的含义是: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其同义词有:夸夸其谈.夸大其词。简单说就是“不靠谱”。

一个人如果给老板或领导或朋友,认为是言过其实.不靠谱,那这人可能以后的人生发展会很有限。我们来分析一下马谡,为什么会言过其实,我们要怎么做才不犯马谡的错,要怎么做才不会被人认为是言过其实。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的话(电视剧三国演义)

首先肯定一点,马谡是有一定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但是为什么还被刘备评价言过其实呢?我们举个例子,一个人如果能拿起200斤的东西(我们普通人做不到吧),我们会评价他力气很大。但这人如果平时的说话,让人感觉他好像能拿300斤甚至400斤的东西,这就是言过其实了,不靠谱了。

为什么马谡是有一定能力和工作经验的?

《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马谡)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

这段话意思是:马谡跟从刘备他们入蜀,入蜀是攻打刘璋。刘璋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益州牧,刘备集团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夺下刘璋的地盘。入蜀这场战争在三国演义里好像打得很容易,但在历史上是打得很艰苦的,马谡在刘备身边参与经历了这场战争,肯定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来,马谡又当了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这两个官可是一方大员。特别是越隽太守,这地区老是发生叛乱,可马谡在越隽当太守干得还不错,得到的评价是才器过人。这就是说明他有一定能力的,三十多岁当了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还评价不错,这就比我们绝大部分人厉害多了吧!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马谡(电视剧三国演义)

《资治通鉴·卷七十》:汉诸葛亮率众讨雍闿等,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言。

上面这段历史记载,解说一下:公元225年,南中地区发生叛乱,带头叛乱的是雍闿.孟获,诸葛亮率军讨伐平乱,马谡送行数十里。诸葛亮说:“虽然我们大家共同谋划了此事多年,现在请你再次提出良好的规划。”马谡说:“南中地区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了。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天他们又反叛了。当前您正准备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以对付强贼(指魏国),南中地区的叛匪们知道国家内部空虚,那他们会更快地反叛。如果将他们全部杀了以绝后患,既不是仁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办到。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希望您能让他们真心归服。”诸葛亮便采纳了马谡的建议。 后来,诸葛亮斩杀雍闿,并依照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使南中地区的人心归服,因而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 。这里可看出马谡的战略谋划能力是不错的,连诸葛亮还要跟他商量战略。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电视剧三国)

但为什么刘备看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呢?关键在于马谡平时“好论军计”。刘备是打了半辈子仗的,连曹操都说他是英雄的人,实战经验绝对是丰富。刘备从最初拼搏到成为一方诸侯,不是靠高谈阔论,而是铁血中拼出来的。无论是在袁绍那里.刘表那里,还是后来和孙权在赤壁同盟对付曹操,刘备都是被安排在对抗曹操的第一线,这就是大家对刘备打仗厉害的公论。

马谡好论军计,评论的军计肯定是有一些让刘备认为是不靠谱的。理论和实践是不同的,说得好不一定做得好啊。而马谡还“好论”,老是说,喜欢说。

刘备看出的不是马谡的内政能力不行,而是军事能力不行。刘备集团有不少能征善战之將,马谡有机会参与的军事实践是有限的。而这样一个人,却每天在大家面前高谈阔论,这说明这人不是一个务实严谨的人,那这种人又怎么能委以重任呢!难怪给刘备评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少说话,多干实事”,是大有道理的啊!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刘备(电视剧三国演义)

街亭之战的失败,证实了刘备对马谡的评价是正确的。

《三国志·马良传》:“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马)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蜀汉第一次北伐进军图,可看到双方各部队的部署

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率领大军向祁山出发,开始了蜀汉第一次北伐。当时有多年丰富战场经验的老将吴壹.魏廷等人,参与议论的官员都说应该以这些老将为先锋,而诸葛亮不听众人意见而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一支人数很多的部队前行。马谡军与魏国张郃军在街亭这地方大战,被张郃军打败,士兵都跑散了。

一.马谡的才能和胆识不足以独挡一面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

《三国志·张郃传》:“加(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诸葛)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三国志·王平传》:“(马)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举措烦扰,举措指举动.行为,烦扰指杂乱.纷扰,马谡的举动行为都杂乱了,这就是没胆识的表现。有些人平时夸夸其谈.给别人感觉很厉害的样子,但真正到了紧急关头的压力很大的时候,这人就头脑一片空白,把事情办得一塌糊涂,这就是没胆识的人,紧急的时候会误事的。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街亭

从《张郃传》明显可以看出,街亭这个地方,是有城郭可以据守的,马谡不占据城池,反而将部队带到山上去扎营。

虽然这个占据险要地形的方式,确实符合兵法,但是马谡在舍弃城防的同时,还舍弃了堪称人类命脉的水源,这样做法无异于自掘坟墓。王平在发现马谡在布局上的弱点后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却没有听取王平的意见。

张郃,是战场经验丰富的名将,看到马谡在街亭这样战场布局,就将马谡军的水源切断,进而轻松将马谡击败。这就是马谡实际能力不足以独挡一面的表现了。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王平劝谏马谡(电视剧三国演义)

二.马谡自做主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也就是违抗军令。

《三国志·诸葛亮传》:“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诸葛)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古代“军令如山”,现代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古往今来作为军人,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是非常严肃而且重要的事。

马谡奉命驻守街亭,竟然敢自做主张违抗诸葛亮的战场部署(谡违亮节度),这样的行为就是违抗军令了,无论古今都是很严重的罪了。能力不够而不知,自以为是,可能马谡觉得诸葛亮还不如他,所以不听诸葛亮的战场部署,也更别说能接受王平的劝谏了。不靠谱之人,往往自以为是的高估了自己,害人也害己。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三.没有为将的担当和责任心。

《三国志·马良传》:“而(诸葛)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三国志·赵云传》:“(诸葛)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

《三国志·王平传》:“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马谡军被打败后,人数很多的部队却都“众尽星散”(见王平传),“士卒离散”(见马良传),更离谱的是作为将军的马谡和其他士兵各顾各逃跑了。(见赵云传: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这就是马谡没有作为将军的担当和责任心了。

这次北伐的另一支部队,在箕谷那里同样被魏国击败的赵云军,则是在战败之后迅速聚拢败兵,慢慢撤军,及时避免了更大的战败损失。(见赵云传: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 同样在街亭战场,马谡丢下部队自己逃跑了,只有王平率领的那一千人,没有乱,擂鼓设置疑兵,让张郃怀疑还有伏兵,不敢追杀,然后王平以这一千人为主心骨,慢慢收拢聚合逃跑的各营士兵,率领将士回来了。(见王平传)

注:马谡战败逃亡见 (《三国志·向郎传》:“(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街亭大战(电视剧三国演义)

王平和赵云展现出了主将作为一支部队的主心骨,一个靠谱的主将是多么的重要,与马谡孤身逃亡导致士卒离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马谡根本就不具备为将者该有的战场素质(独挡一面的能力和胆识 ),更没有为将的担当和责任心(战败了竟然自己逃跑了,没有把败兵聚拢起来并率领败兵一起回来),他就是一个胆小懦弱、贪生怕死只会吹牛皮的不靠谱之人。

诸葛亮回军后,将马谡处斩。(见《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戮谡以谢众)。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街亭战败,诸葛亮在责问马谡(电视剧三国演义)

在永安托孤的时候,刘备就告诫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可惜诸葛亮没有听从。街亭一战,马谡刚愎自用,惨败于张郃之手,致使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原功败垂成,真是可惜。回头再看刘备的神奇论断“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马谡有才能,根据他的生平经历,他的才能是在大局观.在运筹帷幄的战略规划和地方治理上,但不能作为将军,违抗军令.贪生怕死.临阵脱逃,领兵打仗这种刀口舔血的事情,显然不适合这样一个视战争如儿戏的浮夸之徒,没有为将担当的不靠谱之人。而马谡本人也没有自知之明,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接受了自己无法胜任的任务街亭之战,没有自知之明而就刚愎自用,不接受王平的正确意见,最终害了集体也害死了自己。

从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古鉴今.学学为人处事

马谡流泪(电视剧三国演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还是要“多干实事,少说话”,不是自己专业的不懂的话尽量少说,实事求是的说话,免得被其他人认为是夸夸其谈,留下不好印象。再则,人贵有自知之明,清醒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专长,能力有多少,做事别做超出自己能力太多的事,别接受自己无法胜任的任务或事情。因为超出自己能力的任务,很大可能是做不好的,多次这样,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可能还会害人害己。反之,做自己能胜任的事,很大几率能把事做好,经常这样,慢慢就能给大家或上级觉得你是靠谱的。各位觉得呢?


~~~~~~~~~~~~~~~~~~~~~~~~~~~~~~~~~~~~~~

喜欢的请点个赞,谢谢!欢迎转发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